小儿与成人有着不同的生理机能,所以小儿推拿也有着自己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头面部穴位、四肢部穴位、胸腹部穴位、腰背部穴位。我们将分为四期为大家汇总这些穴位。今天为大家总结头面部的常用穴位:
(1)天门:位于两眉中间(印堂)直上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本穴具有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的作用。通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
(2)坎宫:自两眉中心沿眉向眉梢呈一条横线。本穴具有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的作用。临床中多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临床中从眉心向眉梢做分推,其余的四肢固定于头部的两侧。
(3)太阳:位于眉梢与目外目眦之间,向后约1寸,眉后凹陷处。两拇指桡侧自后直推,称之为太阳。推30—50次。具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作用。可用于外感发热。
(4)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处。本穴具有疏风解表、安神除烦的作用。常用于头痛感冒。
(5)囟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本穴具有镇静安神、通窍的作用。用于头痛、惊风、鼻塞等。
(6)山根:两目内眦中间、印堂之下鼻根处。操作时以拇指指甲掐3-5次。本穴具有醒目定神、开关窍的作用。
(7)印堂:两眉头连线中点处。可用拇指指甲在眉心处掐,可掐3-5次。可醒脑安神。临床中多用于惊风。
(8)人中:人中沟中上1/3与2/3交点处。可醒神开窍,多用于急救。
(9)迎香:鼻翼中点旁0.5寸、鼻唇沟凹陷中。可宣通肺气通鼻窍的作用。
(10)牙关:下颌角前上一横指、咬牙时咬肌隆起处。具有开窍之功。
(11)百会: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耳间与正中线连线交点。可镇静安神、升阳举陷。
(12)凤池:后发际上1寸、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可发汗解表、祛风散寒、解肌止痛。
以上是面部的部分穴位汇总。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1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