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最近有个热门话题是关于「儿子穿裙子去上学」的,刚好群里也有妈妈聊到这个话题,一个小男生喜欢这些东西,会不会不正常啊?以后的性取向会不会有问题啊?我应该怎么办呢?
小九也蹭下热点,咱们今天就聊聊「儿子想穿裙子,我该不该满足他?」
我们先来看看以下论调:
“你是女孩子,怎么会喜欢玩汽车呢?女生要乖,不要整天玩打打杀杀的游戏。男生怎么玩芭比娃娃?小女孩玩的就是这个。男人不能哭。”
le="line-height: 2em;margin-left: 16px;margin-right: 16px;">是不是很耳熟?我们周围总是充斥着这些对性别的刻板印象,男孩子玩芭比娃娃都会被担心“太娘了”,穿裙子那就更加可怕了。那么男孩子穿裙子到底代表什么?
首先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知道,在 6 岁之前,孩子们并不认为性别是永久的;他们认为这是可以改变的。因此,你的孩子尝试不同种类的衣服是很正常的。例如,当小男孩看到小女孩会穿好看的裙子,而自己却没有,便常常有想试一试的好奇心。小女孩也是差不多,当她们看到身边的小男孩带着酷酷的鸭舌帽、穿着露肩的帅帅背心,也有想试一试的好奇心。你要知道,在过去的年代,鸭舌帽、背心等只有男生才能穿。孩子想玩通常留给异性的玩具也是正常的。孩子可能会异装,因为他们认为另一个性别的衣服和玩具更好。他们也可能认为自己的父母更喜欢异性的孩子,或者可能没有自己性别的榜样来作为衣着或行为的榜样。知道这一点,可以让家长避免因为孩子异装而惩罚他,很有可能他们并不完全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通过惩罚他们,你在传递一个信息,你不接受他们是谁!(这才是比异装更严重的事情!)
② 穿异性衣服不会改变性取向
如果一个孩子只因为穿了一下异性的衣服就改变了性向,这也太瞧得起衣服了吧?研究发现,同性性行为的遗传背景是非常复杂的。它受到多基因的影响,而并不存在某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基因,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同性恋基因”。想要通过基因研究的结果,来预测、干预,甚至是所谓的“治疗”同性性行为,都是完全不可能的。
意思是说,如果孩子天生的基因带着喜欢同性的特质,即使父母如何阻止和掩盖甚至强行“治疗”,最终结果只会是“自欺欺人”,不仅父母心累,孩子也备受摧残,甚至会带来心灵的抑郁。有些家庭没有儿子或者女儿,为弥补缺憾,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异性来养。当小男孩留着长辫子、穿着花裙子出现在众人面前,引发众人嬉笑时,可曾想过孩子内心感受?我们提倡包容异装,并不是鼓励家长主动混淆孩子的性别。
首先,做到尊重孩子,不歧视、不强迫、不贴性别标签。
孩子喜欢穿高跟鞋、穿裙子,爱化妆,都是对穿搭的好奇和尝试,应该被尊重,而不是被禁止。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关注颜色的搭配,问问孩子:
你觉得绿色的裙子搭配什么颜色的帽子好看,涂什么颜色的口红更适合。
其次,引导孩子发展自我,发现自己独特之美。
5、6岁的男孩已经开始有了性别意识,之所以觉得穿裙子好看,可能是因为看到女孩子穿裙子被大人们夸奖“漂亮”“像个小公主”,而男孩很少会得到此类关于外表的表扬。
父母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欣赏,让孩子发现自身独特的美。
让你的孩子定义他们是谁。尽量不要给他们贴标签,也不要强迫孩子自己决定他们是谁。他们迟早会搞清楚的。你的工作就是支持他们,不管他们是谁。为他们的玩具制作异装服装,例如,为蝙蝠侠、芭比娃娃制作服装。告诉孩子:“你是特别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衣服、化妆虽然能够使人变得更美,但心灵美才是值得一生追寻的美好品质。”
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都可以在各自的领域里,收获成就和快乐。出于对当下环境的担忧,家长可以在家里给儿子过过瘾,如果孩子坚持想要出门溜一圈,那么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聊聊男生穿裙子外出,可能会遭遇的状况,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这也是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好机会。① 有家长陪同,成年人面对舆论的抗压能力和办法会比孩子多,可以保护孩子避免过多伤害,也可以让孩子在这过程中学习家长如何面对。② 孩子既过了瘾,又遭遇了部分不善的眼光和评价,很可能觉得就够了,不会再要求穿去学校。这一步尝试后,通过提问,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行为。比如:在此之后,如果孩子还想穿裙子去学校,那么家长最好事先和校方沟通好,并且选择在没有体育课的日子让儿子穿裙子去学校(有体育课的话,为了方便活动,男孩女孩都不建议穿裙子哦。)而最终是否实施儿子穿裙子去学校,是基于家长和校方的沟通情况以及对自己孩子面对未知风险的处理能力的综合评估进行的。家庭内部也需要高度统一思想和口径。可以让孩子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小事,但不建议把大人“如临大敌”的状态传递给孩子。我们讨论「儿子想穿裙子,我该不该满足他?」,不仅仅是给面临这个问题的妈妈以具体建议和帮助,知乎那个帖子里谈到,在道德与法制课老师高压批评穿裙子男孩子的时候,有几个女孩子竟然站出来说“男孩子也有穿裙子的自由,女生也可以做一些男生做的事情”,让小九非常感动,这已经不仅仅是性教育的成功了!
对待「男生穿裙子」的态度也是我们今天想要谈的重点之一,家里有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可以和孩子聊聊“异装”这件事情。
我们说“育儿先育己”,在和孩子讨论男生能不能穿裙子之前,家长自己可以先学习一下“异装”。这样你就可以向孩子传递准确的信息,而不是误导他们。异装可以定义为穿着传统上与异性相关的服装和/或装饰品的人。换句话说,它发生在男性穿着连衣裙或化妆时,或者女性穿着男士发型或西装时。它是性别表达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一种性倾向,也不是一种性别认同,因此异装不等同于同性恋,也不等同于跨性别。你可以向你的孩子解释,“男孩穿女孩衣服,比如连衣裙,女孩穿男孩衣服,比如西装或男孩的网球鞋,就是穿衣。”请记住,每个性别的穿着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苏格兰的男人穿短裙,类似于裙子。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性”,什么是“性别”,以及它们有何不同。性包括身体属性,如性染色体和激素、外生殖器和内部生殖器官。而性别是一个人的生理性与其作为女性、男性、两者都是或两者都不是的内在自我意识(性别认同)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其认知(性别表达)相关的呈现和行为。例如,你可以说,“你的生理性别是由你出生时的女孩部分或男孩部分决定的。然而,性别是一个人内心的感受,以及外在的表达方式。”解释文化期望是社会对你行为的期望。可以用颜色来比喻,你可以说,“如果你生下来就是蓝色的,那么社会就会希望你穿蓝色的衣服,说蓝色的话,想蓝色的事。如果你天生是粉色的,那么社会就会希望你穿粉色的东西,说粉色的话,想粉色的事。”你也可以解释,“有的蓝色的人喜欢穿粉色,有的粉色的人喜欢穿蓝色。这叫违背社会预期,没有错也没有坏。”你还应该解释文化期望可以改变。例如,女性直到二战后才穿牛仔裤。跨性别认同是一个用来描述他们的性别不一致的通用术语。换句话说,它是用来描述个人的性别认同不符合他们出生时的生理性别。为了帮助孩子理解,你可以解释,“想象一下,一个人生来是蓝色的,但内心却感觉是粉红色的。所以,他们决定穿粉红色的东西,即使他们出生时是蓝色的。”你的孩子可能会问为什么男孩或女孩穿的衣服不一样。或者,如果你在公共场合,孩子可能会问为什么一个男人穿成女人的样子。答案并不简单,因为人会异装原因可能有很多。向你的孩子保证,想穿成异性的样子是可以的,你不应该看不起或对这样做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你可以简单地说“女孩为什么会穿男孩的衣服,或者说,为什么男孩会穿女孩衣服,原因有很多。有些人打扮是出于创造性的原因,比如你在万圣节的时候打扮,有些人是为了体验不同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则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记住,有些天生是蓝色的人会觉得里面是粉红色的,想穿粉红色;而有些天生就是粉红的人,会感觉里面是蓝色、想穿蓝色。”对于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性、性、性别认同、性表达。你可以使用简单的类比,比如颜色类比,或者其他类型的类比。但是,大孩子会想要更深入的解释,也会想知道原因。如果你大一点的孩子问为什么,那就要给他解释性别认同、性别表达、顺性别这些概念。举个例子,“顺性别描述的是出生时性分配与其性别认同和表达相匹配的人。性别认同和表达是一个人的内在自我意识,以及他们如何对外表达。”相反,应该用适合孩子年龄的方式向孩子解释它们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如果你阻止他们问问题,他们会得到这样的印象:谈论是可耻的,他们应该压抑自己的感情。性和性别是是生活中正常且不变的一部分,孩子对此感到疑惑是正常的。如果他们在不方便的时候问你,你可以告诉你的孩子,你以后会和他们谈论这个问题,并且你会尝试回答他们所有的问题。最后,小九想说,允许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才能真正激发孩子内在的潜能,丰富他们的人生,给他们的未来画出无限可能。
|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19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