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场所编码”和“数字哨点” 陆续恢复常规预防接种服务 今天的发布会重点关注这些热点→

5月23日上午10:00,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黄浦区副区长

5月23日上午10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在沪举行。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黄浦区副区长林竞君、市房管局副局长林伟斌、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俊伟、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医师田亮介绍了本市疫情防控的最新情况。

昨天,3019人出院。

赵丹丹介绍,5月22日,我市新增新冠肺炎本地确诊病例55例,本地无症状感染病例503例。5例本地确诊病例中,发现闭环隔离控制病例25例,转为确诊病例的无症状感染者30例。闭环隔离控制发现无症状局部感染503例。

截至5月22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135人,危重患者38人。

5月22日,当地新增一例死亡病例,93岁女性,有心律失常、重度高血压、焦虑、抑郁等基础疾病。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个死亡病例没有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昨日,235例本地确诊病例出院,2784例无症状感染病例解除集中医学观察。他们将返回居住地进行健康监测,并请社区做好接收工作。

最近一个阶段,我们连续开展了基于三分法的“抗原核酸”联合筛选。根据筛查结果,5月22日,全市划分为1907个封闭区域,涉及人口约48万人;控制区9064个,涉及人口约159万人;共有60,781个预防区,涉及人口约2,120万人。

上海所有

公共场所和住宅小区部署。

“地点代码”或“数字哨兵”

朱俊伟介绍,为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公共场所和居民区疫情防控管理,上海市推广应用“场所代码”和“数字岗哨”核实人员健康信息。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公众进入有明确疫情防控要求的公共场所,必须凭“凭申请码”绿色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住宅区必须凭“同申请代码”绿色代码;紧急医疗救治等特殊情况除外。

二是公众进出公共场所和居民区应配合工作人员,主动扫描“场所代码”或出示“随同申请代码”(实体身份证)并刷“数字岗哨”进行验证。

三、公共场所和居民区应部署“场所代码”或“数字岗哨”。场所的管理者或者经营者应当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场所编码”和“数字岗哨”的点位规划布局,准确填写使用场所的名称、地址等信息。不得在与所报地址不一致的地方设置场所代码或“数字岗哨”。“场所代码”应张贴在场所入口处的显眼位置,同一场所可张贴多张。提倡在人群密集、通行效率要求高的场所入口处部署“数字岗哨”,实现快速验证通过。公共场所和居民区应当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落实扫码、测温、佩戴口罩等疫情防控措施。做到“事事要扫,每扫必查,不漏一人”。发现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拒绝人员出入境,并第一时间报告当地疫情防控部门,启动相应疫情防控措施。

四。不能扫描或携带的公民

六、对拒不执行“扫码”疫情防控管理要求的场所或人员,造成疫情扩散等后果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场所编码”和“数字岗哨”的设置、管理和使用不规范,导致信息采集不完整、不准确,影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场所管理者或者经营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按照“够用最小”的原则,利用“场所代码”和“数字哨兵”采集的个人信息仅用于疫情防控期间的流行病学调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并根据本市疫情防控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此前有关“场所代码”和“数字岗哨”的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上海163个预防接种门诊

恢复常规疫苗接种服务

市民可以网上预约。

据赵丹丹介绍,截至5月22日,上海市60岁及以上人群累计接种新冠肺炎疫苗961.77万剂,覆盖375.13万人,覆盖率为64.51%。完成全程接种361.2万人,覆盖率62.11%,强化免疫接种228.31万人,覆盖率39.26%。

目前,上海16个区的163家预防接种门诊已陆续恢复常规预防接种服务,约占常规预防接种门诊的40%,其中社区预防接种门诊105家,犬伤救治门诊26家,卡介苗门诊3家,特殊预防接种门诊29家。

为了避免人群聚集,社区预防接种门诊主要提供预约接种服务。请市民通过竞价、健康云app等方式在线预约。并及时关注各医疗机构的公告或短信通知,按照相关要求尽快前往补种。近期未接种疫苗的市民,如果条件允许,请及时预约,补种疫苗。推迟接种疫苗不会降低人体对疫苗的反应。在接种疫苗延迟期间,请保持良好的卫生和健康习惯,勤洗手,主动监测宝宝和家人的健康状况,感觉发热时主动测量体温。如果家人有任何不适,尽量避免接触。

科学消毒,精准施策

避免

开这些误区

田靓就科学消毒、外出回家后如何消毒做介绍。田靓表示,消毒是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重要手段,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同时要知道,消毒剂也是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消灭病原体,另一方面,过度或者不适当的使用,同样会造成人和物的损伤以及环境的破坏。因此,我们提倡的是科学消毒、精准施策。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一些误区:

第一、不要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或宠物进行全身喷洒消毒。消毒剂直接作用于人体或宠物可能会引起眼睛、口、鼻等黏膜刺激、吸入性肺炎、皮肤炎症、过敏反应等,且一过性喷洒消毒难以保证消毒液使用量与作用时间,无法实现有效消毒。

第二、不要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消毒。 外环境的物体表面病毒载量和存活时间都有限,过度消毒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一般情况下,不用对绿化带、道路、河流等外环境开展大规模消毒。

第三、不要随意使用化学消毒剂对食品进行预防性消毒。我们可以对外购食品外包装进行预防性消毒。对于食品本身,不建议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以免影响食品安全和口感。如污染风险较高确实需要消毒,可使用果蔬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

第四、不要使用酒精大面积喷洒消毒。 酒精具有易燃易爆性,大面积喷洒酒精,容易产生危险。一般我们可以用酒精对小件物品进行擦拭消毒。

第五、不要使用加湿器或喷壶进行空气消毒。使用加湿器、喷壶等喷消毒液,通常喷出的液滴颗粒较大,在空气中悬浮时间短,达不到空气消毒目的。居民家中室内空气预防性消毒还是提倡采用开窗通风或辅以机械排风方式进行。

第六、不要往下水道倒消毒液、投消毒片。只要居民楼邻居之间下水道的气流是不相通的,通过下水道传播病毒的风险就很低。因此,不要往下水道大量倒消毒液、投消毒片,避免腐蚀管道和污染环境。

外出回家后,首先还是要做好手卫生,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或肥皂,充分搓揉、洗净双手,不确定手部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等部位。外套衣服回家以后可以悬挂在通风处。手机、钥匙等随身物品,用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除非有明确污染,日常不需要对鞋底消毒,在家门口换鞋即可。

全面推行“场所码”“数字哨兵”,陆续恢复常规疫苗接种服务,今天的发布会聚焦这些热点→
全面推行“场所码”“数字哨兵”,陆续恢复常规疫苗接种服务,今天的发布会聚焦这些热点→

编辑:吴百欣

资料:上海发布 东方网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2974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