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美国、西班牙和其他国家都报道了猴痘病例。世界卫生组织表示,随着监测范围的扩大,不排除未来会发现更多病例。
猴痘是一种动物传染病。1958年,欧洲科学家在实验室里从猴子身上分离出猴痘病毒。该病毒与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同属于正痘病毒科,临床表现与天花相似。
虽然以猴子命名,但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是啮齿动物,如松鼠和兔子。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证实人感染猴痘病毒以来,该病毒主要在非洲传播,直到2003年美国发生猴痘疫情。许多国家出现病例反映出猴痘病毒正在扩大其地理传播范围,并不断增强其传播能力。
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报告猴痘病例或猴痘病毒。由于我国严禁携带除猫狗以外的所有动物入境,通过动物传入的可能性不大,但仍需加强动物检验检疫和对入境人员的监控。
01
猴痘具有天花“毒力”的可能性极小。
5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技术咨询小组会议,讨论猴痘的应对策略。据报道,全世界约有80例猴痘确诊病例和50例疑似病例。世卫组织说,随着监测范围的扩大,可能会发现更多病例。
"说到猴痘病毒,大多数人可能不熟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谭;d项目“重要人畜共患病病毒的跨物种感染和传播机制”,说其实属于正痘病毒,比如天花病毒、痘苗病毒。这些病毒在抗原性、生物学特性、形态和结构上非常相似。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与天花相似。例如,感染者初期为全身红斑或皮疹,随后发展为躯干、面部、手掌、脚底的丘疹。丘疹然后发展成囊疤痕,形成脓疤痕和结痂。通常,皮疹10天后会结痂。
虽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谭指出,它们在临床致病性和感染传播特征上是不同的,这意味着猴痘成为像天花一样的烈性传染病的可能性非常小。首先,从传播途径来说,猴痘传播主要是人被感染猴痘病毒的动物咬伤,或者接触感染猴痘病毒的动物的体液、分泌物、血液而引起的,而人际传播主要是通过血液和体液,属于有限的人传人。天花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因此,猴痘在人际交往中的“效率”远低于天花。其次,虽然感染后症状相似,但猴痘症状明显轻于天花,部分猴痘感染者全身红斑或皮疹不明显,呈局部或自限性。
“但你不能放松警惕。”谭文杰强调,人类是天花病毒的唯一宿主。只要人群中的天花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既能阻断病毒的传播,又能消灭其生存空间,使其无处藏身。这也是人类能够通过接种疫苗根除天花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啮齿动物和许多野生动物是猴痘病毒的宿主,点多面广,防控难度大。此外,猴痘病毒也在不断变异(目前分为西非和中非,前者死亡率约为1%,后者死亡率高达10%),因此绝对不可小觑。
02
防止外部输入是关键。
那么,对付猴痘的对策有哪些呢?
谭说,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原则是应对新发传染病的“金科玉律”。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多种可用于猴痘早期诊断的基因检测技术,如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可在3小时内对猴痘病毒做出早期筛查诊断。结合新一代测序方法,不仅可以在24小时内鉴定样本是猴痘病毒还是其他痘病毒(如天花病毒和痘苗病毒),还可以追溯猴痘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链。“中国疾控中心制定了《猴痘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储备了猴痘分子检测试剂,对各省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开展了猴痘核酸PCR检测培训。”谭对说:
天花病毒和猴痘病毒的相似性可以形成交叉免疫。在实践中,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的有效率已达75% ~ 85%。因此,对于感染风险高的人群或疫情已输入地区的人群,可在判断风险后根据需要进行紧急接种。据外媒报道,西班牙等国购买了数千支天花疫苗。“我国长期的天花疫苗应急储备,可以随时提供数百万支天花疫苗的应急接种。”谭对说:
另外,目前治疗猴痘还没有特效药,主要是抗常规病毒药物治疗结合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应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此外,还要加强护理,保持眼、鼻、口、皮肤清洁,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中国没有报告过猴痘病例,也没有在动物宿主中发现过猴痘病毒。目前的重点是外部防御投入。”谭对说道。2003年美国发生猴痘疫情后,为防止疫情输入,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通知,对来自疫区的人员进行严格隔离,对疑似猴痘患者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禁止可能从疫区传播猴痘病毒的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入境;来自疫区的车辆、集装箱、货物、行李应当接受严格的检疫、卫生监督和必要的除鼠。
进入我国的旅客只允许携带猫、狗两只伴侣动物,一名旅客只能携带一只。严禁输入松鼠、兔子等啮齿动物。因此,猴痘不太可能由入境旅客携带的动物传入。但是,国境口岸的检疫人员不能因此而放松。对来自猴痘疫区的人、动物、车辆、集装箱、货物、邮包等应严格检疫。
专家表示,我国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猴痘监测体系,利用国境口岸检验检疫系统疫情信息网络系统,密切关注国外疫情,及时向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通报美国猴痘疫情,以便及时制定应急控制措施。各地检验检疫部门也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猴痘预防、筛查、运输、诊断、救援和治疗等防控体系,做好猴痘防控工作。
03
从非洲到美洲的猴痘
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类才首次在中非和西非国家确认并报告了猴痘感染病例。此后,猴痘主要分布在非洲的热带雨林,这些疫区有猴痘病毒宿主。扎伊尔、利比里亚、喀麦隆等国均有相关疫情报告,全年均有发病,7-8月为高峰。“该病毒在非洲造成严重危害,也与当地营养状况不佳有关。此外,非洲的艾滋病感染率持续上升,而猴痘病毒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危害更大。”谭对说:
自从出现人猴痘病例以来,非洲发生过多次疫情,特别是1996年2月至1997年10月,刚果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疫情,有511 co
2003年春天,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爆发猴痘,意味着猴痘病毒首次登陆西半球,也是非洲大陆以外首次报告的猴痘病例。当时,美国共诊断出47例猴痘,主要是由于输入性动物感染。疫情最终追溯到一家宠物店。在从加纳进口的800只小型哺乳动物中,有1只冈比亚巨鼠、2只条纹松鼠和3只榛睡鼠感染了猴痘病毒,并且传染给了一起饲养的草原土拨鼠,造成人类感染,导致了此次疫情。
04
警惕痘病毒的新动向
多位专家表示,通过此次事件,痘病毒的新动向值得警惕。
为了成功感染宿主,痘病毒释放大量感染性病毒颗粒,以限制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破坏,从而直接或间接增加病毒感染宿主的范围和致病性。这种机制在其他病毒中是罕见和独特的。目前有猴痘、羊痘等。在国外很普遍,危害很大。与此同时,近年来出现了具有异常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的自然流行病毒株。认为已发现具有严格宿主特异性的病原体,宿主谱广泛,并证实多种啮齿动物为其贮藏宿主。最初,痘病毒被认为是所有病毒中最保守的致病核酸。现在,已经发现存在整合了其它病毒核酸的重组病毒株,例如高致病性禽痘病毒。
据有关专家介绍,从宣布消灭天花开始,天花疫苗接种已经停止了30多年,之后出生的人缺乏相应的免疫力,属于易感人群。即使是接种过牛痘疫苗的人,免疫力也大大降低了。此外,由于天花的根除,许多国家放松和忽视了包括天花在内的痘病毒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一旦感染人的天花或其他痘病毒爆发或生物恐怖威胁,后果将不堪设想。近年来,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加强了对痘病毒基础研究和防治新产品研发的投入,批准了几个猴痘(或天花)新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上市应用。我国也应高度重视科学布局,加强人畜共患痘病毒的基础研究、技术储备和国际合作,积极监测、预警,防患于未然。
来自:健康新闻
来源:河南教育广播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31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