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近年来,直播行业异常火热,很多人都涉足了直播行业;电商行业也因此与直播行业结合,商品直播一度成为一种流行的方式。为什么内容平台和社区都盯上了“带货”?基于此,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有兴趣的朋友请过来看看。
去年4月,罗永浩选择成为电商主播后,当当网的李国庆提出了不利的论调。
他说,名人有很多赚钱的方式,他在微博和Tik Tok有粉丝,但他甚至不接受广告。他还说,如果一个创业者做自媒体,赚广告费或者带货,是“可笑”的。
一年后,李国庆走上了罗永浩的老路,也开始了直播送外卖的生涯。
当李国庆上线时,对创业者来说,做直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从远到近,携程的,格力的董明珠,新东方的于等。都有过带货直播的经历。
他们大多和罗永浩一样,不把直播当成事业,但短直播的需求是一样的:为自己的企业或产品站台。
一方面是知名企业家,有头部效应,有天然的流量聚合能力;另一方面,他们扮演品牌方的角色,为品牌带货。
当这两个身份叠加在一起,创业者会直播,一半会带货给人,一半会品牌自播。
这恰恰是当前直播电商的两条路径。不同的是,整体来看,达人的商品开始降温,向更理性的方向发展,品牌自播是目前平台和商家大力布局的新风口。
在这种趋势下,整体直播电商生态进一步“去中心化”,从过去的头部主播的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作为“百花齐放”的一环,越来越多的app和品牌进入市场带货直播。他们是这个潮流的制造者,也是在这个潮流中被选中的。
一、内容平台的尽头是带货?
先明确一点:我们所说的“带货”并不是指完全意义上的内容平台电商,而是指大部分平台在商业化过程中选择切入“交易”环节。这是这个现象和基于它的讨论的前提。
看现象:
2016年年中,Aauto Quicker商业化之初,选择直播作为主要变现方式;2018年3月,Tik Tok推出“购物车”,尝试带货直播;2020年10月,视频号上线,现在是微信生态中商家直播的主阵地;去年底,小红书上线直播电商;今年6月,知乎直播开通了电商功能;9月,哔哩哔哩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商品直播。Tik Tok,汽车快一点,视频号。小红书、知乎、哔哩哔哩,几乎占据了国内内容社区的半壁江山,如今都指向了一块肥肉:直播电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内容平台和社区对“交易”虎视眈眈?
第一,以“商品”为内容的变现路径很难打通,存在一定的天花板。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以内容为“商品”的商业模式,无非是“内容付费”的路径。细分包括长视频平台会员模式、课程付费、音频平台会员模式和音频付费。现在,他们一般不赚钱,甚至赔钱。
毕竟在这种路径下,很难平衡平台的商业化诉求和用户的“获取”诉求。
第二,作为“商品”,内容很难被交易,但作为流量粘合剂,可以促成交易。
纵观互联网发展史,最大的流量入口是从搜索开始,然后变成社交,再后来变成“内容社交”。
从图文资讯平台到短视频平台,再到巨头加码的信息流生态,从产品形态上是内容驱动,但从运营逻辑上是流量驱动。
此时,内容成为了促成交易的连接手段,扮演着流量中介的角色,连接商家和消费者,平台依靠广告创造收入。
第三,直播电商有利于提高商家和消费者的交易效率。
寻人逻辑带来的是信息对称度的提升;商品展示的方式变成了“货架导购”,主播们承担导购的角色,讲解演示,回答问题;在空间上,直播赋予其很强的社交属性,即时互动带来沉浸式体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消费决策的成本在降低,内容种草的效率和成功率在提高;从平台来看,各大平台都在加快自己的生态建设进度。要完成从种草到交易的消费链全覆盖,出发点是提高商家和消费者的交易效率。
女装时尚品牌Gloria是第一批入驻视频号直播的商家。9月正式开启以冲刺销售为导向的日播模式。其相关负责人告诉市值榜,他们11月的日均销售额比10月增长了5-6倍。
第四,目前直播电商的消费习惯已经逐渐养成,转化率较高。
CNNIC数据显示,在电商直播中购买过商品的用户已占电商直播总用户的66.2%。艾瑞提供的数据也显示,目前基于直播的转化率在4.3%左右,高于0.5%的图文和1.5%的短视频。
二、路径:道同术不同
从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从366亿增长到近2万亿,市场渗透率不足15%。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两个变化,一个是李佳琪等明星主播带货的迅速崛起,一个是品牌自播的流行。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商家的自播成交额占整体直播电商的32.1%,预计到2023年占比将接近50%。
从直播的主体来看,这就形成了目前带货直播的两条路径:达人带货品牌自播。
虽然路径不同,但双方商家和用户的诉求是统一的:商家把生意做好,用户买增值产品。
过去,品牌方看重的是电商营销节点,本质上是通过抽奖、红包、优惠券等“建立消费者特权”,在短时间内产生强烈的销售反响,建立品牌知名度,通过短期的销售爆发带动长期的业务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李佳琪、Viya、罗永浩等明星主播因其强大的带货效应而备受品牌青睐。
但问题是,依靠明星主播来提振销量并不适合中小商家。简单来说,商家通过头部明星帮助消费者实现了打折的自由,但并没有实现自己携带商品的自由。
所以品牌自播的出现及其常态化的运营模式,实际上满足了商家带货的自由和消费者打折的自由。
在刚刚过去的“11.11视频号直播好物节”中,视频号鼓励品牌、商家、主播进行直播,并为主会场专属活动页面提供有曝光机会的优质直播内容。
我们看到,在这一波品牌直播中,很多品牌都实现了业务增长:11月1日金月西弗销售额破100W,11月5日雅戈尔体验馆销售额1400W,11月6日凯希雅销售额1284W。单场直播销售额过千万,对于大多数品牌来说是跨越式的突破。
平台直播电商业务的发展路径也有所不同。
比如Tik Tok提出了“对电商的兴趣”,阿auto更快提出了“对电商的信任”。这种差异化路径是由他们底层流量分发逻辑的差异化决定的:Tik Tok是纯算法驱动的流量集中分发,Aauto Quicker是去中心化的粉丝订阅算法分发。
看视频号,内容分发机制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社交关系链的分发,比如好友分享、点赞、收藏;第二,基于兴趣列表的机器推荐。张小龙之前说过,用户观看视频号的理想比例应该是播放量:f
我们先来看私有域流量。招商证券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直播电商本质上是私域流量。在“直播电商”的模式中,直播是工具,电商是基础,商家通过直播给电商带来流量,从而达到销售目的。
以POP MART为例,其首席消费运营官周淑英对市值榜表示,目前POP MART全渠道注册会员数已超过1800万,其中微信会员数超过1000万。
周淑英说,POP MART在微信上的业务主要是私域,他们引导线上线下渠道培养的种子用户和核心用户进入POP MART的私域市场,通过微信小程序的场景化变现,也带动了POP MART各种渠道的增长。
他们引导用户的方式有微信广告、微信官方账号、视频号等等。8月,POP MART在视频号上做了他的第一场现场秀。在过去的三天里,它获得了130万次观看,交易量超过2500万。
这也体现了当前商家在视频号直播上的一个天然优势:视频号背靠微信生态,微信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私域流量平台。
微信主要依靠用户自身的社交网络进行流量分发。这种流量分配机制决定了它能给商家更多的主动权。而且微信本身作为社交工具,方便商家对粉丝的精细化运营,适合商家运营私域。
但也要注意,在未来,纯私人领域和纯公共领域都不可取,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三、生态:未来终极战争
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直播电商为商家带来的是一场带货的效率革命。
这个效率提升的故事可以分为两点:
(1)从交易角度来看
直播的内容形式实现了种草效率和成功率的提升;平台正在加速包括电商工具和组件在内的生态布局,以完成整个消费环节的覆盖,补上最后的“交易”环节。(2)从商户的业务增长来看
搭建私域流量池,有助于提升平台上商家的粉丝价值,降低销售成本;建立私域流量有助于增强商家和粉丝之间的信任,提高消费者的复购率,从而促进GMV的增长。但这涉及到两个问题:商家如何从平台的公共域流量中获取私有域流量?平台应该如何平衡公共域流量和私有域流量的关系?
这与平台目前的生态能力密切相关。我们以视频号为例:
在今年5月的改版中,微信进一步打通了微信官方账号和视频号的直播连接,视频号和微信官方账号实现了双向导流。到10月初,企业微信和视频号也打通了。
这些变化说明了一点:视频号直播其实是商家在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上的连接器。
变化也很明显。——改版后第一天,情感类微信官方账号大V刘晓仅在直播两小时内就被100多万人观看。
从整个微信生态圈来看,微信生态圈的运营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内容平台、传播渠道、销售转化三个部分:
平台——微信官方账号、视频号、朋友圈;传播渠道——个人微信号、企业微信、微信社区;销售——视频号直播,小程序。整体来看,这其实形成了一个“内容社交交易”的链条。
对于商家来说,通过内容平台展示产品,吸引用户进入传播渠道,进而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同时,他们将用户引入直播社区等传播渠道,通过加入会员、享受专属优惠、积分兑换等方式提高客户触达率和转化率,实现销售转化。
所以这也是商家创造私域流量,在微信生态中实现私域流量的一种方式。
双十一前夕,一款滑雪
“我们在微信商城生态里发现了一个新成立的品牌。小程序直播前期,要给私域的人蓄水。这个动作需要时间打造,视频号不一样。它首先是微信生态的一个公共领域。”他们认为,视频号直播可以在私域流量运营上为品牌带来更多的公域机会。
除了视频之外,Tik Tok、汽车快手等内容平台也意识到了这种“公私合营”的趋势。平衡公共领域和私有领域也是他们目前布局的方向。
但是回归本质,所有平台的目的最终还是统一的:服务好商家和用户,这也是所有平台型企业的商业核心。
作者:谢;编辑:赵玉安;微信官方账号:市值榜(ID: shizhibang 2021)
本文由@市值榜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来自Unsplash的图像,基于CC0协议。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3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