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旅与合成营中间,为何少了个合成团?合成营究竟有多牛?
抗美援朝时期,我军就是吃了火力不足的亏。以长津湖战役为例,第九兵团20、26、27等3个军15万人,已经将美军陆战一师分割包围完毕。然而,全机械化美军实在是强大,火力网十分密集,令我军一贯使用的饺子围歼战失去了作用。不可否认,美军火力实在是强,可也要看到美军经历了二战洗礼,军兵种之前配合默契。
我军与之相比,一个步兵班的枪械都没法统一,后勤保障压力非常大,这就严重制约了联合作战能力。所以,志愿军能够打败美军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抗美援朝结束之后,我军特别注重火力配置和联合作战。以1985年百万大裁军为节点,我军走向了联合作战之路,合成旅就是我军几代人追求的目标。
但是,好多人可能搞不明白,合成旅与合成营之间少了个合成团。这种独特的建制模式,很显然与我军传统的三三制有较大不同。合成营究竟有多牛?为何能够取代团一级建制?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给大家普及一个常识。我军合成力量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合成师、合成旅。合成师是新疆军区的特殊编制,下边还是设置有合成团的,而合成旅则主要适用于各大战区集团军编制。
值得一提的是,新疆军区的合成师编制,归根到底还是服务于联合作战的大目标。存在即合理,不能简单地盖棺定论说没有合成团。相反,现在的合成师远远超过以往一个师的战斗力。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合成旅与合成团、合成营的关系,就不再说合成师了。就我军目前编制来看,主要呈扁平化管理,即集团军、合成旅、合成营(连、排、班)。
之所以会这样设置,全在于战区所辖集团军的防御面积,远不及新疆军区那么大,小而精的合成旅更灵活机动。
大家要注意“小而精”的特点,这正是是合成旅的精华所在,就决定了其编制要打破传统的三三制。所以,我军合成旅下边直接就是合成营。
换言之,由于合成旅少了一个团级建制,整个指挥体系上下畅通,集团军司令部甚至可以知道每一个士兵的具体位置。这一点也不夸张,背后是强大的信息化实力做后盾。合成营究竟有多牛?得益于我国强大的国防工业体系,合成营真正意义上实现了“1 1>2”。
合成营究竟有多牛?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说一个梗,就是军史界广为传播的“火力不足恐惧症”。我军自创建之初,一直到抗美援朝,都是受制于火力不足。因而,我军后来的发展,都是倾向于超一流的火力配置。
军改前,我军已经克服了火力不足恐惧症的老毛病。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如何让火力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牵涉到联合作战问题。所以,合成营特别注重轻重武器的搭配。
合成营是进攻作战的主体,充分发挥步兵快速作战、机动灵活、近战歼敌的效能,通常担任穿插、分割、攻击碉堡(堑壕)、打击敌人伞兵等任务。合成营下设若干模块化连队,谋求各作战单元的武器装备,能够在战场上实现协同配合,快速支援保障,进而相互取长补短, 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优势。归根到底,士兵手中的武器是合成营联合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迫击炮阵地的火力配备为例,步兵连配备有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结构简单的60毫米迫击炮,射程达到2600米左右。而火力连使用的82毫米迫击炮,战斗全重仅为32千克,最大射程却达到了惊人的5600米左右,火力压制能力颇为出色。
这仅仅是合成营之下连队的火力压制阵容,具体到单兵武器,花样就更多了。我军步兵连单兵,配备有95-1自动步枪、88式狙击步枪、95-1式轻机枪。这三款枪各自优势明显,具备了便携、精准、火力密集的特点,并且通用5.8毫米子弹,本身就是连一级的火力协同作战。
此外,我军火力连还配备7.62毫米高精度狙击步枪、12.7毫米的重机枪,用以火力支援。高精狙就不用多说了,12.7毫米重机枪具备火力强、密集的特点,可以轻松打穿两堵砖墙,打敌人直升机和轻型装甲目标基本上没有什么压力。
上述介绍只是合成连火力配备,而合成营根据作战任务不同,可以分为炮兵营、侦察营、作战支援营、侦察营、勤务保障营等。各个营之间火力协同作战,真正做到了把劲往一处使,战斗力自然不言而喻。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