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5月26日电题:一个几十人的企业,如何出具上千份资质证书?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郑
近日,江苏蔡颖职业技能鉴定有限公司被指擅自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严重扰乱了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市场,引发舆论热议。
“新华视点”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该公司只有两个办公室,20多人工作,却开发了1730个职业资格考试项目,号称已发证128万个。
被指混淆概念,开“假证”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局、人事考试中心等机构发布声明称,接到群众举报反映,蔡颖公司以“JYPC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名义颁发“注册职业资格证书”,但该公司及其认证中心未在行业主管部门注册,所发证书未获国家认可。
南京市民用蔡颖公司的钱购买的“资格证”。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供图
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财政部会计与财务评价中心、住建部资质注册中心、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等15家行业主管部门也发表声明称,该机构设置的所谓职业资格并非国家职业资格,该机构颁发的证书也不是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
蔡颖公司号称是中国最早最大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蔡颖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庆云表示,公司每年都去市场监管部门备案,申请的营业执照“一般经营项目”包含职业技能鉴定,不存在“许可经营项目”,不需要向人社部门备案。
针对王庆云的说法,江苏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主体在市场监管局备案与行业主管部门备案不同。后者备案指的是对他们具体经营行为的监管,卓越公司是有意混淆概念。另外,蔡颖公司出具的“JYPC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只是一个网页,在市场监管部门和民政部门都找不到注册或备案信息,所以不是一个实体。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证明。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目录外不得许可或认可任何职业资格,目录内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不得挂钩就业或创业。
2021年11月,人社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进行优化调整,公布了新的目录,共包含72项职业资格;并定义了相应的实施部门或单位。此外,任何机构和单位不得自行设立实施性职业资格(含准入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不得变相开展资格许可和认定,不得以职业资格为名自行开展相关活动。
“蔡颖公司的问题是‘五假一真’,即假机构、假合作、假宣传、假证书、假资质、真利润。”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蔡颖公司有意混淆职业资格c的区别
王庆云表示,蔡颖公司注册于1999年,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大型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发了1730个职业资格考试项目,合作单位500多家,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
据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人社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命名职业名称,而优秀公司发布的职业名称很多都是假冒的,比如“造价工程师”模仿“造价工程师”。此外,蔡颖公司还编造自己的职业名称,如“导弹维修工程师”、“军队政治工作者”、“警察经理”、“缉毒科”等。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蔡颖公司跨地区、跨领域开展培训认证,规避监管。公司在全国多地通过授权开展业务。它的合作伙伴很多都是当地的职业院校,很少有在江苏做生意的,所以它有意规避当地和人力资源部门的监管。从涉诉公司的裁判文书来看,只能追溯到异地合作的第三人。“他们善于钻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精心设计‘防火墙’,给调查取证带来很大困难。”
公司开展对外合作的授权书。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供图
记者了解到,向政府部门备案的合规技能鉴定机构的研究费一般不超过500元,而精英公司收取的研究费大多高于1000元。
,有的高达上万元。公司对外宣称已发证128万张,即便按平均每张1000元计算,收入也近13亿元。
江苏省人社厅调查发现,英才公司还存在未经考试培训直接卖证行为。近期一南京市民未参加英才公司任何培训和考试,花费1400元,直接通过该公司官网购买到一张高级电机电器工程师注册职业资格证书、一张全国职业素养等级证书,证书上均有名为“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印章。
记者了解到,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正在对英才公司相关问题开展调查。
对“山寨证书”加大整治力度
今年3月,人社部发文称,近段时间以来,一些机构和单位以新职业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名义随意举办培训、评价、发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一些机构和单位虚假或夸大宣传,甚至假冒权威机构名义组织培训、评价、颁发证书等,社会对此反映强烈。人社部正在对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进行专项治理。
江苏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认为,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市场鱼目混珠、“李逵退出、李鬼横行”不利于稳就业,应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防止假消息、假证书误导群众。应该明确培训考证的正规途径和查证渠道,公开发布、动态调整考培机构名单,以便社会监督,提高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
业内人士建议,江苏省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强化部门联动加大打击力度。对违规的考培机构纳入信用管理、实施“黑名单”制,多部门联合惩戒,改变当前违法成本低、约束不够有力的问题。同时,完善法律法规,减少监管漏洞,明确未备案的考核鉴定机构有何法律责任,以及注册的网页、网名能否开展民事活动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一些机构正是利用求职者的“考证焦虑”,才让“山寨证书”泛滥有了空间。他建议,求职者个人和用人单位应提高辨别意识,区别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类证书,认准合规机构和查证渠道。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41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