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这是由世界胃肠病组织(WGO)发起的一个疾病宣传日活动,以提高人们对胃肠道疾病的认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研究:
为什么你突然想吃火锅了?大脑说:“不是我呀,是肠道菌群,是他们想吃的呀!”
咦?这是怎么回事,这次发号施令的居然是肠道?
肠道菌群说:“我今天想吃火锅”
人类消化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通常称为肠道菌群,从宿主出生开始主要受宿主基因、膳食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今年4月,来自匹兹堡大学的一支团队,首次使用哺乳动物实验证明,肠道中的微生物群可以影响宿主的饮食选择行为,并揭示了具体机制。
(该研究结果刊登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研究者选用无菌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30只实验鼠随机分到食肉组、杂食组与食草组,每组10只,并放置于无菌实验室中培养。
他们先对小鼠进行7天的常规培养,期间仅提供水和LPC饮食。适应后,小鼠可以自由选择LPC或HPC饮食,再继续培养11天。
Tips:LPC饮食(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低);HPC饮食(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高)。
在11天的自主饮食期间,与杂食组和食肉组相比,食草组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最少,这一情况在一周后更加明显了。
然而,由于摄入碳水化合物变少,使得食草组饮食中的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变高,而杂食组和食肉组的小鼠则倾向于选择低蛋白比例的饮食。
这一现象提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食草组会更喜欢高蛋白的食物。也就是说,当你突然想吃“火锅”的时候,可能是肠道菌群在向你发号指令,告诉你它们缺少蛋白质,要吃肉啦。
我问肠道菌群:“为什么呀?”
肠道菌群说:“是色氨酸代谢在影响着我的饮食需求。”
色氨酸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参与机体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色氨酸在进入大脑后,会转变为血清素,血清素可以驱动觅食行为和饮食选择。
在常规培养期间,三组小鼠摄入的食物完全相同,但是食草组血液中色氨酸含量最高,也就是说食草组小鼠的的肠道菌群能产生更多的色氨酸。
经过数据分析显示,7天常规培养期间实验鼠的血浆色氨酸含量,与11天自主饮食期间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有显著相关性,这一数据结果也支持了“肠道菌群的色氨酸代谢影响宿主饮食选择”的假设。
换句话说,由于食草组的肠道菌群能产生更多的色氨酸,给大脑提供更多的血清素,驱动它们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从而影响宿主的食物选择。
肠道菌群:
“我的厉害可不止决定你今天吃什么?”
肠道菌群是人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生活在我们肠道内的数万亿细菌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影响着人的新陈代谢、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等。
吃了会不会变胖?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种类越多,消化食物和营养物质的能力就越强。
2013年《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把瘦子和胖子的肠道菌群分别移植到不同小鼠体内,给它们喂食同样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
结果发现,带有“瘦菌”的小鼠仍然保持正常身材,带有“胖菌”的小鼠却长胖了。后来,这群长胖的小鼠吃下带有“瘦菌”的便便,也成功减肥。
将来会不会过敏?
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形成受分娩、喂养方式、益生菌、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一过程若发生异常则会导致后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你的患癌风险高不高?
肠道菌群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研究发现,肠道中的肝原螺旋杆菌可通过增强黄曲霉毒素的毒力,增大机体罹患肝癌的风险。
老来会不会变痴呆?
有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较低。这可能促进炎症的发生,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的增加。
如何保持一个“好的”肠道菌群?
肠道菌最爱的是膳食纤维,是不易被消化的一大类碳水化合物,在蔬菜水果、粗粮杂粮、豆类及菌藻类食物中含量丰富。
膳食纤维可在大肠中被发酵,促进有益菌的大量增值,抑制腐生菌的生长,以改善肠道菌群,有利于某些营养素的合成和吸收。
一旦人体生物钟发生紊乱,比如饮食规律改变、频繁熬夜等,肠道菌群则会失去节律,从而引发宿主肥胖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
益生菌可以迅速增加肠道内有益菌数量,抑制有害菌增长,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改善体内环境。
2022-05-20
2022-05-15
2022-05-06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常笑健康):世界肠道健康日丨肠道菌群居然喜欢吃火锅?!这是什么机制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4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