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梗是怎么回事,梗是个啥意思

上网时人们常常会碰到“梗”这个词。什么是“梗”,它是怎样形成的,反映了怎样的网络文化特点?举个例子,

人们在上网时经常会碰到“梗”这个词。什么是“梗”,它是如何形成的,它反映了什么样的网络文化特征?

比如《最美逆行》的梗,最初源于一位网友3354拍的一张照片。消防队员不顾疏散的人群冲进了火场的后部。后来经过一些画家、作家的演绎,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梗”,用来歌颂各行各业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人物。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网友们自发地将这一赞献给广大医护人员。这些始终不渝的白军,是最美的逆行者。

于是,网络术语“stem”就意味着被反复引用、不断解读、信息丰富的桥梁或流行语。有一种观点认为,“梗”是网络世界中相声术语“舒”的误用,但与强调伏笔和幽默的“舒”相比,“梗”包含了语义凝结的意思,更接近于典故和成语。在具体使用中,“梗”有时作为复合词的后缀出现。这样的复合词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指固定套路和固定桥段,比如“武侠梗”,指武侠小说中常见的套路,比如主角突然遇到危险,既化险为夷又大增功力。第二类是指具体来源,如“历史词干”是指来自正史或野史的典故,“地域词干”是指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典故。

“梗”,是个啥?
“梗”,是个啥?

“stem”的产生和传播,通常来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当事人无意的一句话。它以互联网为媒介,同时又是典型用户生产内容理念的体现。在与流行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各种奇闻轶事通过广大网民的自发参与和创造,转化为一个相对简洁的词,或者一张图片,一个表情包,最后提炼为一个相对简洁的词,从而进入网络流行文化序列。

以“千万条路,安全第一”为例。这个近年来颇为流行的“梗”,来自电影《流浪地球》中“北京三区交委”发布的安全驾驶提醒。故事主线是主人公为了拯救地球,将燃料运送到赤道地区。随着运输车的一次次启动,“千万条路,安全第一,不规范行驶,亲人两行泪”的提醒反复重复,一时间家喻户晓。由于发布时恰逢春节,各地交通、消防部门的官方微博也用这个“梗”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安全,随即引发网络“造句”潮。

“stem”的流行反映了社交网络对当代网民互动和表达习惯的重构。目前,网络文字交流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但与此同时,人们在面对面交谈中的微妙情绪、表情和肢体动作却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词干”的本质是一个压缩的语义模块,不同于一般的文字。它包含了丰富的能指层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络传播带来的信息磨损。比如“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这样的表述出现时,人们自然会想到《流浪地球》,这个词的“来历”,以及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

社交软件,短视频分享平台.社交网络经常发生在陌生人之间。默契地使用同一个“梗”,可以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共享的网络空间更加轻松亲切。对于“网络原住民”来说,“梗”的存在和使用更是密不可分。这一代人从小生活在图像、视频、音频并行互动的环境中,单一的文本媒介无法满足他们对信息传输速度和密度的需求。创作、使用、传播梗,是很多年轻人在网络社交中的自发选择。

“梗”一经诞生,便在网络中不断传播,进入线下日常生活,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日常用语。“梗”可以增加沟通的默契和效率,从而成为在人群中传播善意和正能量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45625.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