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小姐|作者
青桔|张静编辑
安娜莱伊,网络|来源
你是否经常听到“你在什么年龄做什么”这样的话?
古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今天我有2岁早教,6岁入学,22毕业,25结婚,26个宝宝,28个拥抱.
就像一个“社会时钟”,让人老去跑路。
只要比同龄人落后一步,人生就会远远落后。
但是如果你问:
人真的喜欢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吗?
豆瓣反社会时钟小组的每一个帖子,都是一个大写的“不”。
30岁以上重新参加高考;
结了婚带着孩子回家种田;
伊娃在上小学,她开始了自己的考研.
他们反方向跑,和别人打开“时区”。
左右滑动以查看更多内容
不要按照“什么年龄做什么”的社会预期,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
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像在“反社会时钟”群体中,实际上只有极少数人实现成功逆转。
更多的声音还被困在“社会时钟”里。
充满焦虑,努力奋斗。
35岁。你想花10年时间学医吗?
30多了,出国还是辞职?
27岁跨专业考硕士,可行吗?
如《围城》所示: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舜行者或许想:
>摆脱桎梏、逆时而行,想想就解压啊!
实际上呢?
「逆行者们」的生活,远没有看起来那么轻松光鲜。
今天,壹心理跟大家分享3个「逆社会时钟」的故事。
也想告诉大家:
顺逆皆不易,但我们永远都能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穷游一年后,我活成了「反面教材」
@山海皆有灵,27岁,女
如果你问4年前的我:
毕业就去穷游,痛失应届生金手指,你后悔吗?
我肯定回答:
肠子都悔青了。
那时,总听国外的朋友说gap year。
很傻很天真的我脑子一热,也跟风去了。
摸过千米山顶上冰凉的雪绒花,看过百米深海处缤纷的珊瑚礁,踩过茶马古道里前人留下的脚印,听过澳大利亚野生袋鼠的出拳生风……
泰国TAO岛
云南大理
365天一晃而过,我阅遍风景,归来仍是少年。
——身无分文,连伙食费都要找老妈要,可不就是少年嘛?
穷游的时候,同学的「彩虹屁」张口就来:
佩服你的勇气、羡慕你的生活、欣赏你的态度……
旅行回来后,发现这些人都是骗子。
不是买了车、买了房,就是结了婚、有了娃,最差也涨了一次薪。
个个都比我强!
看着自己一片空白的简历,听着老妈戳心窝子的质问,我瞬间感受到了落差。
「必须找份正经工作,不然真成反面教材了。」
可我有啥优势呢?
流浪一年?打卡12个国家?骑行西藏?
听起来咋这么不着调呢……
如我所想,求职到处碰壁。
大企业不要我,小公司压榨我。
年龄比应届生大不说,工作阅历倒没多一分一毫,被领导骂成狗还克扣年终奖。
2年换了3份工作,越混越差。
那一两年时间,我整颗心都摊在地上。
但如果你问现在的我,答案又不一样。
大概在是前年吧,我意识到自己跟不上主流节奏了。
于是对自己说:
反正都掉队了,干脆走自己的路吧!
我辞了工作,继续穷游,阴差阳错当上了青旅店长。
可能是每天都要和跟我一样「不靠谱」的年轻人打交道吧。
这份工作,我做得如鱼得水,还意外撩到了一个帅得能当50W粉网红的小哥哥(嘿嘿,不给你们看)。
当然了,疫情期间干旅游业,就是一个笑话。
为了不饿死自己,我开始直播带货。
虽然收入起伏得让人胆战心惊。
但一年下来,也算是比同龄人挣得稍微多一点。
总的来说,也不算后悔。
毕竟,最难的时候已经熬过来了。
如果时光倒流,我还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只是,会对那时的自己说:
别老想着玩,早点学个一技之长吧!
30岁辞职出国读研,重拾内心平静
@天生我材,35岁,男
「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是什么体验?
看看我父母就知道了。
他们是最早读大学那批人,包分配进了体制内。
勤勤恳恳一辈子,省吃俭用就攒出一套房,还不如曾经的吊车尾同学挣得多。
于是总觉得:
当初要是下海,三五个「小目标」不是事!
言必称「别看你A叔叔现在光鲜,上学时都吃不上饭,还是我给他带片片咸菜!」
「你B阿姨就是命好,嫁了个干工程的男人!」
受这种成长环境熏陶,我自然也很抗拒「体制」。
毕业后,我拒绝了大厂和大国企的offer,进了一家中型企业。
那时想的是:
大厂晋升难,不容易出头;
小厂虽然不那么稳定,混个管理层还是简单得多。
干了4年,得到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我真的升职了,虽然职位和我想的不一样。
坏消息是:因为学历太低,原本属于我的职位,给了比我小一岁的应届研究生。
此时,我的同学朋友们,多已经借着互联网的东风青云直上。
甚至有人连着把两家企业干上市,连拿两份「上市包」,彻底实现财务自由。而他去的那两家企业,当初在业内垫底,我们都一百个看不上。
我不禁想:
要是我当初也进互联网就好了,混的肯定不比他们差。
这个念头一出,我陡然吓了一跳!
好像被父母附身了一样,我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或许是被刺激到了,又或许想逃避现实,我掏空积蓄,去韩国读研。
飞机上的风景
期间认识了几个中国留学生,年纪最大的已经50了,是一所高校的教授,老婆刚刚生二胎;
年纪最小的也有33,边读研边创业,努力给孩子攒学费。
这让总比同龄人慢半拍的我,也显得没那么格格不入了。
如今我已经年过35了,没结婚,也没混上管理层。在一家制造业大外企做技术,manager还是90后。
这些年,常有人问我:
为什么不留校?
为什么不进互联网?
为什么不去做智能汽车?
夜深人静之时,我也曾无数次这般扪心自问过。
是的,曾经有无数机会摆在我面前,但都被我精准地一一错过了。
但看看现在的日子,起码稳定轻松不加班,每年还稳定涨薪。
好像,也算可以了。
离婚后创业一败再败,但我真的很快乐
@cici,45岁,女
40岁那年,我决定自主创业。
但直到注册工作室时,都还不确定我到底要干什么。
离婚后,我什么都干过:
开过小吃店、干过微商、做过代购、当过导购……
最终,一事无成。
就像体内有「真气」在到处乱撞,创业只是我发泄「真气」的口子,不管做什么,就想把这股劲儿发出去。
这种心态容易碰壁,我转型几次都失败了。
赔得不多,小20万吧。人到40,也不会没点积蓄。
但是在别人看来,我简直「吃饱了没事干」。
或许正是这不甘寂寞的性格吧,我相亲好几次都失败了。
爹妈虽然没说什么,背地里起急。
我有时会调侃他们:
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吃过一次亏,好容易从火坑里跳出来,我可不想再那么随便就跳进去了。
虽然,也很羡慕人家都有男人宠着。
但我坚持一个原则:
宁缺毋滥,遇不上对的人就搞钱!
虽然也没搞得多成功,但折腾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让我很快乐。
写在最后
最近有种感觉:
一场疫情,让许多无比确信的东西,都冰消瓦解。
不确定的压力排山倒海而来,过往的经验也不断颠覆。
于是,很多人都想「螺丝钉不再拧紧」,「逆社会时钟」随之悄然火了起来。
但真「逆」起来,才发现比当螺丝钉的难度要高太多。
紧张,焦虑,自我怀疑,成为异类……
少数人走上人生巅峰,多数人仍在艰难求生,对自己的「掉队」后悔不迭。
是的,对大多数人来说:
社会时钟是一种规训,但更是一种保护。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
人的心理发展会随着年龄增长,受环境影响而更新换代,发展较好的人,「自我」会比较强大。
但心理发展是一棵树上的千条枝,不同文化有不同发展特点。
就像断奶很早的尤罗克人。
他们的孩子,成长中总是轻易被遗弃、缺少食物补给。
所以成年之后,对食物,尤罗克人还保持着一份幼儿式的眷恋。
这让他们成为捕鱼的好手,支撑着他们在冰天雪地中生存。
社会时钟在带来了集体心理创伤的同时,也在确保他们活着。
如今,我们也身处同一个「冬天」。
毕业就结婚,最好还能拉上表姐堂妹当伴娘,看到大家都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内心多么有安全感啊;
3年抱俩,闺蜜也纷纷变「娃友」,老人直夸「生得早就是生得好」,走在街上,也能睥睨单身狗。
只要跟上社会时钟,就算不是「人生赢家」,至少活得,也无可指摘了吧。
然后,在午夜梦回的时候。
幻想一下我本可以过的另一种人生。
其实,社会时钟本身并没有错。
只是,我们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时区」。
就像「逆社会时钟」小组的简介里写的:
有人22岁就毕业,但等了5年才找到稳定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
也有人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
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人生节奏的权利。
「生命平凡也广阔,拥有自己的选择。」
北大戴锦华老师这番话,道出了「逆社会时钟」的本质:
生老病死不可改变,怎么生、怎么老、怎么死,却可以由自己说了算。
开心顺着活,不开心倒着活。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很准时。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作者简介: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此刻心理APP入驻咨询师。真实姓名:李心洁。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50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