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好像文盲越来越少了。事实上,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你真的思考过究竟什么叫“文盲”吗?
1 一片漆黑的人生
过去我们说,完全不识字,连自己名字也不会写的人叫文盲。我曾经听过一件事:在乡下有个地方,全村都是文盲。村里有一座水池,水池上竖了一个牌子,没人看得懂上面的字。一次,一群孩子把球掉进了水池里,一个小孩下去捡球,下去就没有上来;另一个小孩下去救他,也没有上来;当第三个下去也是一样下场时,大家都不敢动了。赶快去找大人,来了一个会游泳的大人,跳下去,也不见了。于是找警察来,警察受过教育,认得字,跑来一看说:这池子怎么能下去呢!牌子上写着“化学品,有毒危险”,下去一定会死的!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生命是一片漆黑的。人只靠本能与过去经验所累积的方式来生活,既不安全,也很原始,跟动物差不了多少。
2 正在变成文盲的人
但是,受过教育的人就没有问题了吗?答案是,不一定。尤其是身处信息时代的现代人,有的人正变成“文盲”而不自知。为什么这样说?事实上,文盲可以分三种。第一种,是不识字的人。第二种,是不会反省思考的人。古希腊一位学者说:凡是不能进行思考,并且不能表达思考结果的人,就是奴隶。拿这句话来反观今天的情形,不是非常贴切吗?我们每天被铺天盖地的信息包围,好像知道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发生的事。真的吗?新闻是别人写的,信息是别人发的,如果只拿它作为依据,等于让别人左右你的脑袋,你没有思考的自主性,就是思想上的文盲。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任何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要做一个盲从者。
3 很多人盲在这件事上
第三种,是不了解人生意义的人。我们能看书,也能思考,但是一说起人生问题来,很多人便毫无头绪了。当然,“人生有没有意义”这是个大问题,这里暂且不谈。我们先强调,人要有主动思考人生的意识。我们需要问自己,我的人生究竟要如何度过?要回答这个问题,求知是不可或缺的,必须列为首要的条件。知识是人生的第一座灯塔,只有经由这座灯塔的指引,我们才可能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对于“求知”要仔细分辨,因为它包含三个层次。
4 求知的好办法
第一层:向外求知向外求知,莫过于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我在美国念书时,余英时先生是我的老师。他的知识非常广博,我向他请教任何问题,他都能旁征博引。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能够如此博学多闻?他说,其实很简单:我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一定要学一点新的东西。数十年如一日持续这个习惯,才能博学多识。每天学一点新东西,这是一个好办法。对于大多数人,做一天很容易,做一个月很辛苦,做一年则几乎不可能。知识是永无止境的,所以要努力向外追求,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5 什么知识真正属于你?
第二层:向内反省我在美国求学时,常常觉得人生有如漫漫长夜,因为该念的书实在太多了。每次我到图书馆,从一排排书架中间走过去时,常觉得人生没有什么希望。眼看历代这么多的学者,皓首穷经写出一本书,你用一秒就走过去,只能瞥见一点点书背而已。那么,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人呢?就算念上一辈子,写了几本书放在那儿,别人不也是一眼就扫过去了?如此说来,这一切有什么意义呢?我因此悟到,知识不能只靠向外追求,更重要的是要向内反省,加以消化。如何消化呢?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与书中的观念互相印证,看看书里所说的是否正确,能否在生活上实践。能够实践的,才是真正的知识。
6 人生有无限的可能吗?
第三层:向上提升求知只有向外和向内是不够的,还有第三层,叫做向上提升。如何提升呢?庄子对于人的知识有独到的看法,他认为,如果能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心灵便可无限提升。什么是空间的限制?比如,你羡慕别人的房子很大,却没想过空间都是相对的,60平或100平,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里,有什么不同吗?相对于外在空间的大与小,内心的开阔与否,反而更重要一些。我举一个真实的例子:二战时期,犹太人到处遭受追杀。在波兰,有一家犹太人把才十岁的小孩寄养在朋友家中,藏在非常小的阁楼里。这个小孩在里面,只能躺着、蹲着、坐着而不能站起来,就这样待了四年。设想一下,假如是我被关在这么小的地方,能忍耐多久?也许可以忍耐四小时,四天可能就很勉强了,要是被关四年,没有自杀也会发疯。这个小孩如何做到的?原来,他每天在里面读世界名著,只要阳光出来,他就开始念书。外在世界尽管非常狭窄,内心的世界却可以透过知识的接引,变得越来越开阔。这个小孩后来去了美国,成为一位作家。所以,即使外在处境艰难,人生还是有希望的,你可以借由“知”向上提升,开拓出不一样的境界。
7 向往的境界
接着,什么是时间的限制?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活久一点,但是我们不必过分担心这件事。自然界中比人活得久的动物、植物太多了。但在永恒的时间面前,一百年、两百年还是一千年,有什么区别吗?都只是弹指一瞬罢了。与其活得久一点,不如活得有质量一点。就是说,你到底怎么活,对自己的生命应该如何珍惜,如何负责?答案就是,向上提升,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让自己的心灵进入更高的境界,进而孕生智慧,展现一往平等的心态。就如塞翁失马所讲的,塞上老翁能看透祸福相生的道理,人间的喜、怒、哀、乐对他都没有影响;他的心灵已经超越得失成败的层次,达到了统合的境界。我们即使达不到,也要取法乎上。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53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