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方向。为保护和发展这里的岛屿,我国于2012年6月批准设立海南省三沙市。在西沙群岛过往的鸟有成百上千,唯有红脚鲣鸟,是这里的掌上明珠。
它长得英俊娇巧,背腹均白色,锥型有力的嘴成为捕鱼的刀叉,而艳红色的脚靴更是漂亮无敌。在科学家的眼中,红脚鲣鸟被视为明珠,主要是它分布地域狭窄,早年的记录仅分布西沙群岛,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以东岛为中心筑巢繁殖,繁殖区域半径不超过100公里。在后来的研讨记录中有了新补充,繁殖于西沙群岛,为区域性常见种,冬季有时至东南沿海,在我国的香港及台湾东南部海上均有记录。
鲣鸟在鸟类大家庭中,是个“小户”,全世界共有2属9种,我国有1属3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洋,包括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鲣鸟体型较大,两翼细长而尖,嘴粗壮、半圆锥形、前端尖而有力,飞翔能力强,可在空中定点停留振翅,结群海面上空,遇见鱼群便垂直俯冲入海中,瞬间时速可达60公里/小时以上,场面蔚为壮观。尾羽呈楔状,末端尖细,脚短、四趾间有蹼。在岛屿上集群筑巢,密度较大。每窝产卵1至2枚,为白色,大小是62×41毫米,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卵期42~46天。亲鸟在孵化和育雏时很少离巢,多在晨昏或月夜觅食。
红脚鲣鸟为居留性鸟类,不作长距离迁徙,仅在巢域附近海上游荡。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中旬红脚鲣鸟进入繁殖季节,这时的羽毛特别亮丽,就像婚礼上的新人一样,着装耀眼,相互吸引。它们喜欢成群营巢,置巢于树上或厚密的灌木丛里,同一棵树上有好几个巢。筑巢材料是岛上常见的一些攀缘植物的根须。
作为一种热带海洋鸟类,红脚鲣鸟主要栖息于热带海洋中的岛屿、海岸和海面上。其飞翔力极强,亦善游泳和潜水,在陆地上行走也很有力,白天和晚上均可活动,趋光性强,有时被灯光引诱到船的甲板上。休息或漂浮时,在水面上随波逐流,它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乌贼和甲壳类,觅食于清晨和旁晚。经常长时间的在空中飞翔、盘旋。飞翔时脚伸向后方,头微朝下弯,以侦察海面鱼群,如发现食物,则两翅一收,一头扎入水中,追捕鱼群。
我国已把红脚鲣鸟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以加强重视和保护,使这颗掌上明珠永远闪烁在我国西沙群岛上。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