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望岳》。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杜甫开始过着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北游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作者在漫游途中所写。
通过咏泰山,表现出作者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代表了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因而予人雄奇壮阔的感觉,全诗形成了遒劲峻洁、气魄雄放的风格。
【原文与译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解,晨昏不同。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
【作者与主题】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作意与作法】
题目是“望”,不是“登”,所以句句从“望”字着想,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感想,全诗大意也就在此。此诗用四层写,一二句是远望之色,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是近望之势,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细望之景,写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是极望之情,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上六句是实叙,下二句是虚摹,层次格外来得明白,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
【小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诗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可以看到年青时的杜甫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是杜甫成为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有所作为的人不可缺少的精神,此诗也被后人誉为“绝唱”,流传千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406266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