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开放。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校外培训机构,发现随着市教委通知部分机构复课,不少校外培训机构已经恢复线下教学。不过,相比往年“一个都难找”的盛况,今年暑期培训班显得有些冷清。随着开学,仍然有许多机构的招生名额没有满。在机构冷培训的同时,记者发现,以一对一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家教市场呈现回暖趋势。
为什么今年夏天“家教热”兴起?呈现什么样的新面孔?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替代效应”助推家教热
近日,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家长王女士发现,曾经在电梯里滚动的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已经悄然变成了一个大学生暑期家教广告。
孩子即将进入五年级的李先生也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咨询家教班,是因为周边培训机构还没有恢复线下上课,这将是他和孩子第一次接受这样的服务。
李先生说,因为复课校区离家远,面授课改线也在线上,今年相比机构培训,他身边的一些朋友选择了家教服务。
据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介绍,家教市场作为一种传统的校外培训方式,曾经是很多学生课外“加餐”的主要渠道。但随着校外培训市场的大规模发展,更具背书公信力的机构培训受到部分家长的青睐。
为什么今年夏天家教市场升温?
“在一定程度上,‘导师热’可以看作是校外培训市场强监管下的‘替代效应’。”李对说道。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褚赵辉分析,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力度较大的背景下,部分机构减少甚至关闭了学科培训业务,但家长对孩子成绩提升的需求依然客观存在。因此,这种需求可能会外溢到家教市场,表现出一定的“热度”。他还提醒,目前培训机构部分人员以个人方式参与辅导市场,在家开展培训服务,这也加大了辅导市场的规模。
在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不少机构出现了各自为政、小型化的导师市场。一家校外培训机构的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政策和生存的压力,他们自己的线下培训课程最近已经关闭。目前培训机构主要在原教师和兼职大学生的帮助下开展一对一的家教业务。
隐蔽
性更高选择更难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男生,补习英语。要求男大学生,有经验。”“小升初补数学,女生,每周2到3次。”……
与机构培训不同,家长们主要借助熟人口碑、社交媒体等获取家教服务信息,从途径和方式上来看,都更加隐蔽。在某大学生暑期家教接单群,记者发现,一般而言,中介机构会先在招聘平台、微信朋友圈等面向家长发布家教业务广告,获得具体需求后,再转发到接单群,由大学生进行需求匹配和接单。因此,在第一次上门试课前,家长很难对兼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等作出判断。
储朝晖表示,相比培训机构,家教市场更为分散和无序,监管的难度也更大,并且以“化整为零”的方式提供家教服务的机构参与者,其实已经在打政策的擦边球。此外,由于市场信息透明度低,需要家长有更高的辨别能力、付出更高成本才能寻找到合适的家教。
从学生学习角度而言,李立国则认为,由于缺少同伴效应等原因,孩子暑期在家接受家教辅导的效果存疑,可能难以实现家长希望的“弯道超车”。
李立国表示,对于确实需要利用暑期查漏补缺,或者在某一学科具有发展特长的学生,的确可以通过家教服务满足其需求。但他提醒,家长应注意到,对于大部分正常学习的孩子,是没有必要接受暑期家教辅导的。
“从另一方面说,如果人人都去请家教的话,其实相当于大家都没请。这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浪费了家庭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还带来了教育效率的下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海平说。
跳出报班或请家教的怪圈
储朝晖表示,短期来看,受“替代效应”等影响,“家教热”可能会继续升温。但从长期来看,相比于规模化的机构培训,家教服务在价格和效果上都没有突出的竞争优势,因此,这一热度可能难以为继。
李立国建议,可以从师资源头抓起,如严禁在校教师违规在校外从事各种形式的学科辅导,严厉打击培训机构以“换马甲”等形式进入家教市场等。此外,还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补益各类官方暑期托管服务,为孩子提供看管照护、素质拓展等服务。
“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储朝晖建议,一方面要通过改变教育评价标准,让家长和学生不再“唯分数至上”;另一方面要提高学校教学效能,让学生尽可能地在学校“吃饱”。
薛海平认为,作为课外补习的一种形式,如果家长的需求得不到正确引导和回应的话,未来家教市场可能会有更高热度。他表示,除了加大对供给端的监管治理外,还应关注家长对校外培训的需求,尤其要对家长们的分层需求进行更为精准的满足。比如,有些家长之所以暑期将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是因为家中无人照顾。对于此类需求,可以通过政府和学校提供并不断完善暑期托管服务等予以满足。此外,对于部分家庭的多样化教育需求,还要积极通过提高学校服务质量,提倡教育多元化和课程多元化等进行回应。
“孩子的暑期生活其实有着更多的选择性。家长应该尝试跳出来,不要把眼光只盯在报班或者家教的选择上,应承担起更多的主体责任,把假期当作促进孩子成长的难得机会,鼓励他们自主地制定学习、生活计划,让主动学习、会学习会玩耍成为推动孩子成长发展的内驱力。”储朝晖说。
作者:本报记者 梁丹 实习记者 罗梓月
责任编辑:曹金玥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6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