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理咨询师报名 官网,心理咨询师报名官网入口

北京心理咨询师报名 官网,心理咨询师报名官网入口根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全球约有9.7亿人患有精神疾病,约占世界人口的13%。以健康寿命损失年为评价指标,精神障碍导致的疾病负担在全球疾病总负担中排名第二。根据我国

根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全球约有9.7亿人患有精神疾病,约占世界人口的13%。以健康寿命损失年为评价指标,精神障碍导致的疾病负担在全球疾病总负担中排名第二。根据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各种精神疾病(不含痴呆)的终生患病率为16.6%,其中抑郁、焦虑为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7%。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卢琳指出,我国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而是因为人们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认识不足,或者患有疾病却不了解,或者拒不承认自己患病。

卢琳说:“中国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不会去医院,所以无法确诊,这和西方国家的情况正好相反。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经过治疗,70% ~ 80%的抑郁症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1/3的抑郁症患者治愈后绝不会复发。然而,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因为不就医而延误治疗。”

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

卢琳指出,心理健康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还不到位,这也与东方文化有关。中国人生气的时候会说“气晕”、“气头疼”,而西方人会说“气疯了”。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评价心理健康时,要考虑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自主性、天赋、代际关系、自我实现能力的智力潜能和情感潜能。心理健康表现为:能够保持强烈的工作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够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能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愿意沟通;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卢琳解释说,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年龄、性别、遗传易感性,如青春期的心理问题、更年期的情绪问题;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压力、性别歧视、社会排斥等。比如经济不发达或贫困地区的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家庭因素包括与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个体因素包括性格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他特别指出,家庭因素是中国亟待改善的问题。“从临床来看,很多孩子的问题来自家庭,是父母和孩子沟通不畅造成的。”

如果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超出了个体的承受能力或危及生命,个体就容易出现心理异常,导致各种精神心理疾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睡眠障碍、进食障碍)等。

当有心理问题时,我们需要积极应对。卢琳建议根据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寻求适当的帮助。“当出现一般心理问题时,可以自我调节或去社区或单位进行心理疏导;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时,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当出现心理障碍时,不仅要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干预,必要时还需要心理医生的干预;当精神病症状出现时,精神科医生需要对症治疗。”

;">保持健康要从良好的睡眠开始

陆林强调,保持健康要从良好睡眠开始。睡眠是大脑的重要功能之一,适当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既是维护健康和体力的基础,也是获得高度生产力的保证。不同年龄的人群,睡眠结构也不同。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推荐的睡眠时间为:新生儿14~17个小时;婴儿12~15个小时;幼儿11~14个小时;学龄前儿童10~13个小时;学龄儿童9~11个小时;青少年8~10个小时;成年人7~9个小时;老年人7~8个小时。

“当睡眠出现问题时,情绪就容易出现问题,情绪长期出现问题,身体的内分泌、神经系统、心血管功能都容易出现问题。所以说睡眠是我们健康的基础。”陆林说。

陆林指出,我国人群存在严重的失眠问题。失眠发生率不断增加,他介绍,2018年发生率约为25%,2019年增长为36%。与此同时,睡眠障碍呈低龄化趋势,90后人群失眠占比明显增加。“预防抑郁症,要维持健康的生理和心理,从每天睡好觉开始。”陆林说,“如果长期失眠或者睡眠剥夺,身体就会出现问题。临床看到很多青少年,晚上因为学习或玩游戏不好好睡觉,慢慢地很多问题就会出现。”

人们对睡眠卫生有很多认识误区,比如有人认为打呼噜的人睡得香,有的人会边看电视边睡觉,有的人认为睡前喝酒和运动有助于睡眠,有的人虽然失眠却害怕吃安眠药,有的人晚上失眠白天补觉……陆林指出,睡眠也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睡眠方式才能消除疲劳。拥有健康的睡眠需要规律作息,需要建立床与睡眠的联系,要避免睡前过度刺激,要保持健康合理的饮食,要进行适当的运动。

精神疾病与许多躯体疾病相关

在陆林看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是紧密结合的。他告诉记者,精神疾病与许多躯体疾病相关,11%的躯体疾病患者共病精神疾病,心理问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心血管、肿瘤等疾病的死亡风险;许多难治性的躯体疾病,结合精神心理治疗效果更佳。“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都与精神健康相关。那些长寿的人,他们的经济条件、生活习惯都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心理健康。”

因此,陆林呼吁要对普通大众加强心理健康相关教育与科普宣传,降低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与偏见;精神卫生从业人员需要提高综合素质;医学相关人员也要在诊疗中加入心理健康知识,加强人文关怀。“这不仅有利于患者康复,也有助于医护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陆林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6966.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