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当成语遇上中医药
古风盛行,国潮迭起。当成语遇上中医药,又将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胡博士说中医系列特推出“世”说新语栏目,从中医理论角度出发,重新挖掘成语的中医价值与内涵,分享成语背后的故事与养生方法,让读者感受不一样的中医药文化。
神魂颠倒
【释义】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出自明代冯梦龙著《醒世恒言》
何为神何为魂?
作为描述情志状态的成语,神魂颠倒中的“神”和“魂”并不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心惊胆战”一般,能直接在脏腑中找到主导情绪的脏器。那么中医理论中,何谓“神”何谓“魂”呢?
对于“神”的主导脏器,《灵枢·天年》提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医理论认为,“神”属于心所藏之神中的狭义之神,指人的 意识、思维、情感、性格等精神活动。《灵枢·本神》认为,“心藏脉,脉舍神。”神藏于心。
那么,“神”和“魂”有什么样的联系呢?“随神往来谓之魂”《灵枢·本神》认为“魂”是随神往来的精神活动,因此就有《类经》所说的“魂随乎神,故神昏而魂荡”。
在中医理论上,魂的主导脏器为肝。《朱子语类·卷三》认为,“人之能思虑计画者,魂之为也。”由此看出肝魂主宰着人的认知活动、精神活动和情志活动。
“神魂颠倒”竟是心肝受损?
心藏神,肝藏魂,魂神互相影响,魂神同病。《辨证奇闻· 离魂》 指出“心,肝子,亏则无液耗肝,肝又伤,肝伤则血燥, 血燥则魂不藏。”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肝为心之母,心为肝之子,心血亏则耗损肝阴,影响肝魂,肝血亏虚日久,损伤心血,也就是《类经》中所说的,所谓 “母病及子,魂动神扰”。
肝、心经气交通,病理上经气相传;五行木火相生,病理上母子相及;情志神魂相随,病理上神魂颠倒。
要缓解神魂颠倒的情况,首先从饮食上就要求五味要淡,酸、 苦、甘、辛、咸不可偏嗜。《养生医药浅说》中“味薄神魂自安”。
定心安魂汤:
龙眼肉20克 酸枣仁15克 茯苓20克,山萸肉15克,排骨300克。
先将枣 仁、茯苓、山萸肉洗净纱布包好,放入锅内,再放入排骨和龙眼肉,加适量水和料酒,姜片,大火煮开,小火炖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此方有定心安魂之功效。适用于心肝血虚之失眠多梦,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等症。
穴位按摩:
取八脉交会穴后溪、申脉,配以太冲、神门。
“神”“魂”各自如何调理?
心不在焉食疗方
【释义】心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出自《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心神贵在“明”,“神明”即是意识清醒,凡是能引起心主血脉和心藏神功能异常的因素均可导致心神 “失明”,从而导致“神不安”,最终导致其调控功能失常,而表现出意识、思维、情感、性格等精神活动异常。
养心二仁粥
枣仁、柏子仁各10 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先将枣 仁、柏子仁打碎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次, 过滤去渣取汁,再放入粳米煮粥,待粥煮至浓稠时,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食用,每2次,早 晚空腹服用。此方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之功效。适用于心失所养之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阴津亏损 之大便干燥等症。
魂不守舍食疗方
【释义】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出自《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何(晏)之视候;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肝藏魂,多种因素所引起的肝魂妄动,导致“魂不守舍”的情况,上扰心神,反客为主,则出现无意识的感觉和行为,如梦话、梦游、幻觉等。
猪肝枸杞鸡蛋汤
取猪肝100克,枸杞子15-20克,鸡蛋1只,盐等调味品适量。将猪肝洗净切成薄片,加入适量淀粉,加少许盐等调味品腌一下.将枸杞子洗净,锅中加水煮开后,放入枸杞子和腌好的猪肝,大火煮开后即可。该方子适用于肝肾阴虚而出现的眩晕耳鸣、失眠心悸、两眼昏花、头痛头胀等症。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7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