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医中的气,有元气、精气、阳气、正气、宗气等。
气的功能很多,可推动循环、加速代谢、温煦调节、固摄防御、消化运化、气化生育、导浊排泄等。
一旦气虚证发生,身体的许多功能降低减退,会出现很多痛苦不适症状。
气虚的临床表现
声低气短,神疲乏力,胸闷气喘,自汗盗汗,底气不足,中气不接。
1.因气虚而出现脏器下陷,脾胃下垂,肝脏下垂肿大,肠下垂脱肛,睾丸下垂,子宫下垂,皮肤松弛下垂,肌肉松软下垂。
2.因气虚而出现小便余沥、失禁、频数,遗精、滑精、早泄。
3.因气虚而导致大便稀溏,大便次数多,或大便稍干无力排出。
4.因气虚会导致胎元不固,死胎滑胎。
5.因气虚而血液妄流,血不归经,出血失血。心气虚则心慌,肺气虚则气喘,脾气虚则纳呆,肝气虚则太息,肾气虚则怵惊等。
如何补气才为上工之法?
气为动力,气为阳气,气为热量,气为功能。气为阳,血为阴,气为主,血为次。补气就是温阳,所以补气药多是温性药。 气由下出而上升,气发于丹田,发源于肾元之气。
所以,欲补气者,必先补元阳肾气。
只知用大量的黄芪补中气者,是治标的、浅表的、容易产生副作用的中工之法。
补气药,与补阳药同,不可多用,犹如人之吃饭,多吃伤,少吃香,道理一样。
慢慢补,慢慢调养,气虚就会逐渐恢复。五脏之主气,相互协调作用,一脏气虚,五脏皆补,尤以肾脏为重。
欲补肺气也必补肾气,欲补脾气也必补肾气,欲补心气也必补肾气,欲补肝气也必补肾气,而欲补肾气者,又要加补五脏之总气。
补气之时更需兼以补血,血为阴函阳,犹如贤妻约束好丈夫一样,气自归位而不乱行。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8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