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计时自古就跟这六十没多大关系。农历一年分为四时八节,四时是春夏秋冬,八节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一节分三气,全年二十四气,一气分三候,共计七十二候,五天一候,全年三百六十天,富余出来的天数,凑多了闰月,一天内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又分为四刻,用日晷与滴漏计算刻时长,也有用其他方法计量的,比如一袋烟的工夫,一柱香的工夫等等,鲜有按六十进位计算的,六十之进位乃西方之计时方法,自进入中国后,吾辈祖先之计时方法渐为后人淡忘,只有《奇门遁甲》之术三元一千零八十局犹以此农历之计时推演,只道是气数未尽。
施郁(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这里采用了60进制。就是逢60进一。60进制是巴比伦从苏美尔人那里继承并用于天文学和数学。 苏美尔人公元前两三千年就开始用60进制。60有很多优点,因为它有很多因子:2,3,6,10,12,15,20,30,所以便于分割。目前除了时间外,角度也用60进制。古希腊的Eratosthenes将一个圆分为60份,用于一个地理纬度系统。一个世纪后,Hipparchus设计了包含360度的纬度。公元150年,托勒密将360度纬度的每度分为60份,每份叫做一分,每分又分为60秒。又过了几个世纪后,分和秒才用于时间。但是当时实际中的时钟通常将每小时分为两份、3份、4份乃至12份,但是没有60份。直到16世纪末最早的机械钟才显示分钟。 现在我们仍然使用分、秒、时作为计时单位。但是现在是用原子钟定义1秒:1秒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精细能级之间的辐射的周期的9192631770倍。
纠正一下,只有秒分时是60进制。而秒以下是千进制。1秒=1000毫秒=100万微秒。电子秒表里秒后面的两位数是xx%秒的意思,或者说是0.xx秒。比如电子秒表显示时间为1分3秒66,是指1分3.66秒。
在古代中国是以天干,地支60甲子来算的,在古代各个文明古国天文历法方面长久的使用,接着就成为了习惯,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
我国古代是按照易经来算的。古罗马帝国时间用的60进制。巴比伦人把75分钟用“1,15”表示,依旧是60进制。
当然还有一个就是来自尼西亚的数学家希帕恰斯将圆分为60度,而每一度又分为60分。
1/60的单位是分,说是60进制(还不如说是六十退位制)。
而我国古代是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而现代却是24小时,各国时间通用了,为了方便,毕竟古代的计时其实都不谋而合,最后自然也就认定了这种时间计时。
补充一下关于时间的物理科普知识。
时间的定义
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一体的,它们共同构成时空。时空是能量的时空,是运动的时空。从开始,时间就不能从运动变化中脱离出来,也就是时间不能从时空中单独脱离出来说明。
任何脱离时空,脱离运动的时间描述都是片面的。了解时间的本质,就要了解时空。这一方面理论,我们要感谢爱氏的相对论。
不存在的东西就证明它不存在,存在的东西就证明它存在,这是我们人类的责任。就像引力波,等了那么久,我们终于证实它是存在的。你不理解的东西,不一定不存在! 时间就是这样的东西,虽然它很抽象,但还可以想象。
那么我们从正面如何证实时间是存在的,且时间是时空不可分的东西。
如果我们赞同爱氏相对论是正确的,就要赞同运动对于时间的影响。由爱氏理论我们可以知道:时间流逝的速度取决于物体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运动速度。
对于时间的一般定义是这样的: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和连续性的表现。
这样的的定义并没有错,但对于专业研究物理和天文的人来说,还不够究竟,不够本质。
所以我把时间的定义修正为:时间是物质在引力场中的位置以及运动速度的应变度量过程;它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
进一步的阐述说明是,时间的这种“应变度量过程”就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和连续性的表现。在这里要说明“应变”这个词,指的是主体时间受“引力场位置”和“运动速度”影响而做出的应变量。
这种应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客观的。
网上还有很多标题为“相对论证明时间不存在”的文章。拿出爱因斯坦的话:“现在、过去和将来之间的差别只是一种错觉。时间倒流或回到过去,其实是建立在一个不存在的逻辑基础上的。”
相对论本身就是时空理论,怎么可能没有时间在里面,所以这是无稽之谈的文章。至于如何理解爱氏所说的话:“现在、过去和将来之间的差别只是一种错觉。”
这是从意识层面来说的,爱氏的本意应该是要强调时间是没有方向的!所以现在,过去,未来才是人的创造,是为了描述生活而创造的。 也就是说时间一直向前的这个方向,其实是不存在。这个方向是人为赋予的。
再来读一遍我对于时间的定义:时间是能量物质在引力场中的位置以及运动速度的应变度量过程;它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
两个关键词:位置,运动速度。
时空是弯曲的,时空也是引力的本源。能量的分布,物质的分布不均,使得引力场强弱有差异。时间在不同的引力场中是不同的。地球和月球上时间不同,地球和太阳上时间不同。甚至地球上不同位置时间也不同。
我住在一楼,你住在33楼,我们的时间不同。这不是荒谬,是事实。只是这种区别太过于微小,我们根本无法察觉。上面关于GPS的校准案例,其实就是答案!
所以你脑海中要有这样的一副图画,那就是时间是弯曲的!这种弯曲是由于时空弯曲,引力场不均导致的。形象的举例来说,时间的弯曲图画,就像一副丘陵高山的等高线图。如下图
所以这更加印证了时间是没有方向的。物体处于等高线不同的位置,时间流逝是不同的。
从这张图我们也可以得出其实时间与时间是没有明显的间隔点,没有明显的间隙!更没有明显的界限!
在这里还可以回答一个被多次提问的问题:时间有起点吗?
我的答案是没有起点。所以大爆炸理论是时间的起点一说不可靠。能量,时空只要存在,时间就存在。
再来分析第二个关键词:运动速度。
显然相对论效应,物体的运动越快,时间越慢,已经被证实。而且我说过光速就是一种束缚态。任何物体要达到光速所要克服这种束缚是不可能的。因为它要对抗整个时空!
这就是运动速度的极限为什么是光速,当物体达到近光速极限,时间越来越慢,也将达到时间这一维度的极限。而且大家别忘了,物体接近光速的时候它的质量也是增加的。这时候它周围的时间等高线图肯定是有变化的,所以时间是不同的!
而且运动的物体质量的增大,这种增大的质量是时空的赋予!还有一个相对论效应是尺缩效应,该效应指出高速运动的物体尺度变短。这种“尺缩”也是一种时空赋予。
也就是说质量增加,尺缩,都是时空使然。质量增大,尺缩都是观测效应,但它的本质是时空弯曲。就好像一根100米的长条,高速运动,它变短了,不是真的变短了。而且空间弯曲,使得测量的物体也“弯曲”,这时候观察到的长条自然短了。所以说尺缩是时空的赋予,质量增大也是时空的赋予。
读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说要了解时间的本质,需要先了解时空。
很多科学家也不会把时间和惯性联系起来,但我会这么思考。引力的本源是时空,惯性的本源是引力。引力场又会对时间产生影响。同样引力场也会对惯性产生影响。也就说上面图中的时间等高线,也可以用来形容“惯性等高线。”
在我的书中,关于惯性的定义是这样的:在引力场中,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大家仔细和上面时间的定义一起来看看。你会发现其中的玄妙之处。
你也会发现修改现在的惯性定律是多么重要。惯性是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而时间是度量运动的物体在引力场中的应变行为或过程。
这样的文字描述,无疑将时间,惯性,引力,引力场统一起来,他们之间的相互是和谐的,不是分斥的。
如果大家还够细心的话,会发现基础物理的量:质量,时间,惯性,引力场等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这是时空使然,这是有深意的。
然后再来说熵增。熵是描述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也可以说能量的混乱程度。这是一种概率统计理论。确实如文章所言,如果一个系统足够大,那么理论上熵增是必须的。可是熵增是时间方向吗? 这是我们要讨论的。
我认为不是的。
1、时间是描述物体运动连续性的变化,是一种度量。熵是描述系统的状态。本质上,熵理论是一种概率论,当系统大到一定程度,这种概率是百分百。就像上文所描述的。但从本质上来说,时间不是概率论。从宏观角度讲,宇宙系统熵增会影响时间的度量,因为熵增是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自然引起引力场的变化。看看上面的时间的定义,自然就知道了,这会影响时间的度量。所以熵增理论,会影响时间,但不是时间的方向。
2、熵增是一种系统态,根据绝对零度不为零的定律,我们知道它是一直持续的一个状态。这说明了宇宙的开放性。因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必然达到熵状态。这是可以佐证时间无限的的条件。但时间无限,不是说时间很长很长,其实重点应该理解为时间时刻存在!当然理解为很长很长,和时间时刻存在在生活意义上是相同的。
3、过去回不去的原因,是熵增覆盖过去的时空信息。今年去一个景点,明年这个景点依然在,可是你去了,这个景点的信息和去年一定是不一样的。作为一种度量,时间是敏感的。
可能讲到这里,很多朋友依然迷糊。我再这样通俗说一点。熵增原理可以看作是宇宙运动的方向,而时间是物体变化的度量。所以熵增不是时间的方向。而且如果时间,有方向,那么现在的关于时间是标量的国际认定,就要修改。各位,好好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各位,时间是存在的,时间是无限的,时间是没有方向的。时间是无限的,我们的生命确实有限的。这不是我们的悲哀,是我们的机会。
摘自独立学者,科普作家灵遁者物理宇宙科普书籍《变化》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8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