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到来总让人措手不及,肃杀的秋风把周围的空气都刮冷了。
温度的变化让秋季养生有很多注意的地方。《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对秋天养生是这么说的:“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何谓“容平”,就是从容不迫,宁静平和。《黄帝内经》提醒我们,在秋天,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若为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冬天就会发生飧泄病(大便泄泻清稀,完谷不化,肠鸣腹痛)。
秋季最大的特点就是“燥”,燥邪进入人体的肺腑就会导致很多的病症,比如咳嗽、气喘等,可以选择揉按一些穴位来预防秋季给身体带来的不良变化。
中府穴
中府穴是手太阴肺经的募穴,募穴结聚了五脏六腑之气,该穴接近人体的肺脏,可以内通肺气,具有宣肺止咳平喘、清泄肺热的作用,同时该穴是肺经和脾经交会穴,因此按揉这个穴位亦可以补气健脾。
肺俞穴
肺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为肺之背俞穴。所谓的背俞穴,就是将该脏腑的气机输注在背上的点,反应了脏腑气血的盛衰,所以肺俞穴不仅是补益肺气的要穴,同样也是治疗肺脏病变的首要穴位。可以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痰多鼻塞,亦可治疗盗汗潮热,皮肤瘙痒。
膻中穴
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横平第4肋间隙,是心包募穴(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是气会穴(宗气聚会之处),又是任脉、小肠经、三焦经、脾经、肾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等作用,能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证,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
足三里
足三里是是养生的要穴,在各个季节养生和疾病防治中,足三里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脾胃是人体内的“后天之本”,补益脾胃就是维持人们的健康,在秋季的时候,点按、艾灸或针刺足三里,有助于胃气的生发,同时还能通经活络。
太冲穴
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是肝经上的“消气穴”,。秋天属金,五行中金克木,所以肝气会受抑制。我们常常会“伤春悲秋”。秋天的到来不免让人产生一些惆怅的情绪。因此,当感到烦闷、焦虑甚至想发火的时候,可以用拇指指腹推按双脚背部的太冲穴各3分钟,胸中的怒气就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神门穴
神门及神志出入的门户,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有很好的安神效果。“使志安宁”、“收敛神气”都可用此穴,以达“缓秋刑”、“使秋气平”之功。可治疗失眠健忘、心烦惊悸等神志方面的问题。
注意事项
按揉时不必用力过大,按至有酸胀感即可。每穴每次可按5至10分钟。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操作下,用艾灸或针刺的方法来刺激这些穴位,已达到调理全身,让秋三月,可达“容平”。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9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