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深圳嘉宾路附近,烈日下的行人。
近日,由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下称“图表”),在2021年第18期《求是》杂志上公布。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按照城区人口排序,我国超大城市增至7个,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深圳稳居全国第三。在性别比(女=100)的指标中,北上深广中深圳最高,达到122.43,男女比例深圳落差最大。15-59岁人口占比中,深圳最高,达到79.59%,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中深圳则最少,为5.33%。数据显示深圳人口依然“年轻”,还处于旺盛的“人口红利”期。
人口年龄结构
深圳相对更年轻
图表显示,当前共有7个城市城区人口规模超过1000万人,且全部处于1000万到2000万人之间,这7个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和天津。这7个城市包含四大直辖市以及深圳、广州、成都这3个近10年来人口增量最大的副省级城市。
“深圳人口的暴增是和经济高速发展有关。经济高速发展催生互联网等新兴行业,深圳创业企业多、民营企业多,这可以拓展更多的就业渠道。另外,深圳的政策环境包容性强,移民城市不排外,这些都非常吸引人。”在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赵丹看来,户口可以增强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对年轻人来说,有户口就有家的感觉。深圳向人才敞开大门,高速发展的深圳落户宽松,也是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深圳本身也宜居宜业,公园多绿化好蓝天白云空气好,近年来公共服务配套都做得不错,人口与发展相互促进。
“丰富的产业形态、庞大的产业基础,构成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对人才的消化能力。”智联招聘数据分析与行业研究员朱庆则认为,从“七普”的数据来看,深圳的人口年龄结构相对更年轻,说明深圳的产业形态对年轻人群的吸引力较强。另外,人才政策、包容开放的城市氛围也是深圳吸引人才流入的重要原因。
智联招聘监测的职场数据也显示,深圳的岗位吸引力仅次于北京,且人才辐射的半径也较长,尤其是与广州相比。
城区人口规模
深圳比北京少31万人
“七普”数据显示,上海城区人口规模为1987万人,占市域总人口的八成左右。上海之后,北京以1775万人位居第二,占该市市域总人口的81%。深圳以1744万人的城区人口规模位居第三,比北京少31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住建部于2020年底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广州城区人口规模尚位居深圳之前,此次七普之后,深圳城区人口规模已经超越了广州。
在赵丹看来,尽管深圳排在广州之前,仅比北京少31万人,但并不能简单得出深圳的吸引力就更强的结论。因为这和政策环境、落户宽松等有关,相对而言深圳的落户环境更好。
朱庆也认同赵丹的观点。朱庆认为,在部分一线城市严控人口规模的背景下,深圳制定并实施了人才引进政策。此外,深圳人口增长快的另一个原因是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行业在短时间内催生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性别比指标
深圳“男多女少”加剧
从“七普”数据来看,性别比(女=100)的指标中,北上深广四大城市中,深圳最高,达到122.43,其次为广州、上海、北京,这也意味着深圳男女落差大。
从历次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情况看,在2000年以前,深圳人口一直是“女多男少”。根据《深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在全市常住人口中,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7.74上升为118.34。自2005年后,这一情况开始逆转为“男多女少”,并逐年加剧,部分区的人口性别比超过130。
深圳市统计局解释,这是因为深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原因,高端新兴产业男性劳动力人口比重较高。深圳原有的“三来一补”加工业正在萎缩,信息产业、金融业、通讯业、物流业、高端服务业甚至是建筑业等业态逐渐占较大比重,这些行业都是男性较多的行业。
赵丹认为,深圳是偏理科型城市,高新技术、互联网、制造业等产业等吸引大量男性,但服务业发达,这一行业女性从业者居多,比如商超和家政服务人员,及教培行业都是女性居多,金融业、保险业从业者也不少是女性。面对男多女少的现实,专家建议男性可以找好女朋友一起来深圳。另外,企业之间可以举行更多的联谊活动。
“尽管深圳男性居多,但第三产业的占比较高,非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占比也较高,对于女性来说,整体就业的环境较好。另一个还是跟文化基础有关,深圳大量的外来人口构成城市的人口基本盘,再加上大量流入深圳的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因此重男轻女的观念相对没那么严重。”朱庆也分析称,再者,深圳比较看重个体的努力,不太看重个人的先赋性特质(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这也能吸引女性就业。
观察
“警惕资源短板产生挤出效应”
从数据来看,15-59岁人口占比中深圳最高,达到79.59%,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中,深圳则最少,为5.33%。
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深圳常住人口中,深圳15-59岁的人口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比全国高16.18个百分点,比广东省高10.73个百分点,表明深圳人口依然“年轻”,还处于旺盛的“人口红利”期。
此外,按照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7%以上即达到老龄社会的国际标准,深圳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
朱庆分析,新兴产业的就业主体是年轻人,而深圳富集了大量的新兴产业。另外,没有一些传统因素的束缚,异质性是深圳文化最大的特质,这是深圳能够吸引年轻人的主要原因。
“年轻人口占比高,也就是社会抚养比较低,这意味着相对于其他城市,深圳还是有较长的人口红利期,这是深圳发展的巨大优势。”朱庆建议,但是需要警惕的是成熟人口的外迁抑或是返流,过高的房价与欠缺的教育、医疗等资源,会对人口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
采写:南都记者 张小玲
摄影:南都记者 刘有志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31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