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中药传说。古代劳动人民在劳作、狩猎及日常生活中发现动植物、矿物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进而由先贤总结记录,历经千年的传承、实践、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药药性理论。中医药有“药食同源”的学说。运用“五味”的中药药性理论,利用食物防病治病,可以指导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与疾病的预防治疗。
所谓“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黄帝内经》中阐述了每种味的作用,即:“辛散、甘缓、酸收、苦坚、咸软”。
辛 散
辛味,包括辣味及一切芳香刺激性的气味,如辣椒、生姜、薄荷、萝卜、陈皮、烟、酒等。辛味之品具有外散、走窜的特性,能够发散体表外邪,行气通窍,可用来治疗外邪郁表、气机郁滞的病证。
如生姜、葱等,能治疗感冒引起的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不多、头痛、周身肌肉疼痛、咳嗽等症状。麝香保心丸(含麝香、冰片等辛味通窍药)可以治疗冠心病心前区憋闷疼痛。人们在情绪抑郁时多有胸闷、太息等症状,若是平时吸烟的人,这时吸烟量会增加,因烟的辛味可以起到一定的理气解郁作用。
TIPS:
由于辛味药的发汗作用会消耗体内的阳气与津液,所以过量的辛味之品会出现心慌、气短等耗气伤阴的副作用。如长期大量饮酒(味辛)的人,会出现易疲劳、食欲下降、女子闭经、脂肪肝等病证。
甘 缓
甘即甜味,缓即缓和急迫。
中药里的甘草、龙眼肉、黄芪、枸杞子等,均为甘味。中医认为因气虚、血虚等虚弱所引起的昏厥、肠燥便秘等急迫之症,可以用甘味之品来缓急。甘味同时还有补益、润燥等作用。对于突然虚脱(因饥饿或剧烈疼痛等)的病人,一碗糖水可能缓解症状。
TIPS:由于甘味药(食)品有滋润、补益作用,过量使用会增加体内水液、壅阻中焦气机。若吃甜食后出现口中粘腻、脘腹饱胀、身体变得臃肿肥胖、舌苔厚腻时,最好暂时控制甜食。
酸 收
酸味物质的主要作用是“收敛固涩”,可用于久咳、多汗、久泻、脱肛、遗尿等气血津液滑脱不固的病证。如治疗腹泻日久不止,可用焦山楂,水煎服。
TIPS:由于酸味药在固涩正气的同时,也会固涩邪气,所以不能单独使用酸味药,否则有敛邪之弊,会使原有疾病的症状加重,病程延长。苦 坚
苦味的药品与食品有黄连、苦参、苦丁茶、苦瓜、茶叶、菊花等等。苦味的物质犹如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干燥剂一样,可以除去身体中的水湿,中医称“燥湿”。苦味物质可以祛除湿邪,使机体组织由松软变得坚实,故称“苦坚”。苦味还有“泄降”作用,具体包括降火与降气。如肝火上炎、目赤多眵时,我们可以用适量的菊花等泡茶饮。
TIPS:由于苦味物质有燥湿作用,所以过多或使用不当会耗伤体内津液,影响食欲,即“伤津败胃”,出现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等副作用。
咸 软
生活中,用盐腌制的食品极易吸潮变软。取类比象,古人认为咸的药(食)品可以软化体内坚硬的块状物,称其作用为“软坚、润下”。
咸味的食品与药品主要有盐、芒硝等矿物,以及海带、紫菜等海产品,鳖甲、龟板等动物制品三类。
中医自古就有用海藻、昆布等咸味药治疗“大脖子病”(单纯性甲状腺肿)。古人虽不知道此病由于缺碘引起,但却受“咸能软坚”的自然现象的启发,达到了治疗目的。
TIPS:
但长期过咸饮食,特别是老年人,会出现面色黧黑,浮肿,口唇、指甲、舌质紫暗,中医认为是“咸能涩血”。血行不畅带来的后果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脑溢血、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老年人忌过咸饮食。
天然药(食)物的味往往不止一种,如萝卜,既辛又苦;橄榄,既酸又甘;几种食品混在一起的大杂烩,或中药的复方,常常是五味俱全。
通常,味越少,作用越单一;味越多,作用越复杂。另外,药(食)味有浓淡,相对来说,味越浓,药的偏性越大,作用就越强,反之则较弱。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3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