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孕到婴儿护理,紫阳民间都有一整套落后的习俗,其中亦有少许科学成分。 怀孕 办事不可犹豫不决,以免生产时拖延时间;不能吃羊肉、母猪肉,否则婴儿会发羊角疯(癫癎)、母猪疯。临产时要准备一条高凳子,以便发作时爬在上面生产。 催生 如遇难产,派人去娘家拿东西给产妇吃,或将婆母的裤子蒙在产妇头上,或向地上摔碗,或将犁铧烧红、浇醋让产妇闻,或用凤仙花籽熬汤给产妇喝。 处置胎儿 男婴用上衣包,女婴用裤子包;而后用细线将手、足、腕缠起来,以免长大后手脚“不干净”(做贼)。婴儿出生后不哭,称为闷生子。让一位妇女抱来若干碗,一边往地上扔,一边叫“回来哟!”直至哭出声为止。 胎盘处置 胎盘(俗称衣包)须埋在床下;脐带多喂狗,或塞进墙缝,用泥塞紧,防小儿肚疼。 死胎处置 旧法接生,使许多胎儿夭亡。以稻草或破衣包裹捆紧,弃于山洞内;第二胎如再死,须焚化后埋在十字路口,任众人踩踏,以保证下一胎成活。 产妇死亡处置 为防死妇“找替身”,须请道士做道场、“过火坑”,而后埋葬。有的孕妇在给死者穿衣时,偷放白火石、白羊毛、菜籽等物;或在坟头压石磨,或以狗血涂坟头,或以铁钉钉坟头。 逢生 婴儿出生后,外面最先进屋(包括室外说话)者即为“逢生干老子”,主家要招待;满月后要互认。 报喜 婴儿出生次日,儿父去丈人家报喜,生女婴抱母鸡,生男婴抱公鸡,娘家一看即知。返时则抱回性别相反的鸡,以示成双成对。 洗三朝 婴儿出生后3日,母子均以艾水洗澡,用花线在婴儿手腕上缠两圈避邪。 婴儿护理 牙根长马牙,以簪子剌破。出汗以陈墙土细末搽抹。男婴不能用尿片,否则发育不良;女婴不能打屁股,否则夹不住尿。 剃胎头 婴儿出生后半月进行;如等满月再剃,长大不聪明。以艾水煮鸡蛋,边洗边剃;后以剥壳鸡蛋在头上滚动,名曰“拔毒气”,用过的鸡蛋或喂狗,或让婴儿父母吃——这样才会有第二胎。剃下的胎毛须用花布包裹,挂在婴儿帽上避邪。 烧胎 婴儿萎靡不振,被认为“影子”(魂魄)走了,须烧胎才能返回:请人在鸡蛋上画符,放在火中烧;或在鸡蛋上画人头像,背面写婴儿出生年月日,放在锅里蒸。蛋熟后冷却剥壳,如蛋内现人形,就认为婴儿可活;否则要每隔7日烧一次,3次方可。 喊黑 抱婴儿外出,怕“影子”走了。回家后父母配合“喊黑”:母喊“娃儿回来没有?”父即答“回来了!”一般连喊3夜。此后,幼儿生病亦喊。 打三朝 产后15~30日内,娘家须送礼,但食物中不得有公鸡,认为月子中吃它会逗风。除产妇父母家外,其本家各户及四邻、朋友亦前去贺喜,但禁止男性前往。 抓周 婴儿周岁时,家中设一桌案,上置文具、小农具、小工具、算盘、秤、碗、勺、衣帽等物,让婴儿任意抓取。据说先抓到何物,长大后即从事与此物相关的职业。如抓到碗,则须让其扔在地上打破。 以上习俗,解放初期均盛行。后随城乡卫生状况逐步改善和新法接生、妇幼保健的开展,城镇仅保留极少,如逢生、洗三朝、抓周等;农村则除接生程序改为新法外,其余仍沿旧习。此外,还有“拜干老子”一俗: 农村十分重视小儿的“生辰八字”。如认为犯了“关煞” ,就须寄拜出去,找个保关煞的“干老子”,借此 消灾灭难。“干老子”通常由船夫、猎人、铁匠、木匠、杀猪匠、刽子手、叫化子等担任。县城教场坝某刽子手,就曾收过几十个干儿子。还有的希望孩子结实、长寿,甚至拜石头为“干老子”。如一时找不到“干老子”,就到十字路口“撞拜”:父母抱着孩子,在路边摆酒菜恭候。凡遇第一人无论是谁,均可拜为“干老子”,女性则为“干娘” 。如遇小儿同辈,则认其父为“干老子”;如遇晚辈,则认其祖父为“干老子”。对“干老子”、“干娘”须得改称爹、妈;将其子女称干哥、干姐。1979年冬,八道河某人抱着孩子在河滩凉桥上“撞拜干老子”,由于等候时间太长,小孩受了风寒,回家不久即夭亡。遇此类事时,人们并不怨恨自己愚昧,只认为孩子“关煞”太大,“干老子”也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