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Utopia)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个人觉得乌托邦这个翻译非常信达雅,“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原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哲学家路易博朗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而反乌托邦与乌托邦相反,它是一种不得人心、令人恐惧的假想社群或社会,是与理想社会相反的,一种极端恶劣的社会最终形态。反乌托邦常常表征为反人类、极权政府、生态灾难或其他社会性的灾难性衰败。
反乌托邦出现在许多虚构作品的亚流派中,常用于提醒人们注意现实世界中的有关环境、政治、经济、宗教、心理学、道德伦理、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被人忽略,有可能导致出现反乌托邦的状况。
反乌托邦主要特征包括:
- 表面看来是公平有序、没有贫困和纷争的理想社会,实际是受到全方位管控只有自由的外表,人的尊严和人性受到否定。
- 肃清。领导者用宣传对国民洗脑,把自己的体制说成理想社会,反抗者被强制制裁并排除在社会之外。
- 剥夺表达的自由。将所谓对社会有害的出版物禁止或没收。
- 社会不公。在社会承认的市民阶层以下,有不被当人的贫困阶级和贱民存在,事实上是贫富两极的社会。
- 为了根除市民社会的贫困,用社会体制将极端贫困者强制隔离。
- 生活在社会体制内的市民阶级,由体制根据血统DNA之类进行管控。
- 生育管制。为强制进行人口调整,市民的家族计划、恋爱、性行为、妊娠、产子等都由社会管控。
- 通过愚民政策,完全遮蔽以上负面资讯,或者市民阶层将这些弊端视为理所当然并自然而然予以接受。
反乌托邦社会表面上充满和平,但内在却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如阶级矛盾、资源紧缺、犯罪、迫害等。
这些,离我们有多远?
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的长篇政治小说《1984》中,就刻画了一个这样的世界。
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下层人民的人生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循环。
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监视与监听功能的“电幕”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
故事中主人公所在的国家大洋国只有一个政党——英格兰社会主义,按照新语,简称英社。社会也根据与党的关系被分为核心党员、外围党员和无产者三个阶层。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门:和平部负责军备和战争,友爱部负责维持秩序、镇压和严刑拷打,真理部负责宣传、文教和篡改历史,富裕部负责生产和分配。按照新话,分别简称为和部、爱部、真部、富部。
在大洋国“真理部”从事篡改历史工作的外围党员温斯顿因为在工作中逐渐对其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产生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裘利亚产生感情,因而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最终成为了“思想纯洁者”。
人类丧失自由、物质浪费蔓延、道德沦丧、民主受压迫、阶级制度横行、自杀风气横行等等。
最可怕的是,人们看不到这些问题,他们仍活在他们自己的乌托邦中。或许未来的某一天,人们不再思考,因为他们社会的领袖不需要他们思考。
到了那时候,人类还能被称之为人类吗?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35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