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西的广指什么(广东广西以什么山为界)

广东广西的广指什么(广东广西以什么山为界) 在中国上千年的行政区划沿革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政区划命名体系。在中国目前34个省级行政区划中,尤以方位命名且成双成对出现的省份名称给人印象最深,例如湖南湖北、山东山西

在中国几千年的行政区划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行政区划命名体系。在目前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中,以方向命名、成对出现的省份名称印象最为深刻,如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广东广西等。

中国各省的东、西、北、南。

很多人都知道,湖南、湖北的“湖”是指洞庭湖,山东、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河南、河北的“河”是指黄河。然而,很少有人能说出广东和广西的“广度”在哪里。与湖南、湖北两省以山川湖海命名不同,两广的“广”源于一个叫“广信”的古地名,那么广信在哪里呢?广信和两广有什么故事?

00-1010先秦时期,整个江南地区处于未开发状态。中原人把居住在这里的部落民族称为“越人”(“越”和“越”比较常见),又因为越人的支系众多,所以统称为“百越”,而岭南地区主要由南越、西武、罗越三个越人部落组成。

“从交趾到会稽,七八千里之外,各有各的忠诚”—— 《汉书地理志》。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土治、赵佗率六十万秦军攻克南方百越,并在岭南设南海、桂林、项峻三郡。岭南、广东纳入中原王朝统治,加速了岭南百越与中原汉人的民族融合,促进了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岭南、广东加入中华大家庭的开端。

南岳三骏

秦末大起义爆发后,南海郡长赵佗切断了从中原到岭南的武陵、四关等所有通道,以独立自主,以番禺为王,自称南越王,建立南越。

汉武帝时期,南越内部就是否完全并入汉朝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汉武帝趁机出兵灭南越,再次将岭南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汉武帝征服南越后,在南越设立南海、苍梧、玉林、合浦、九镇、交趾、倪楠七郡。

焦君

因为南越都城番禺在越南战争中被烧成了废墟,汉武帝在溧水和渝水的交汇处修建了一座新的理想之城,并以“初开广东,使之适合广布恩信”之意命名广信。广信取代番禺成为汉代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两汉三百年间,以广信为中心的苍梧文化在岭南地区逐渐形成,成为包括粤语在内的岭南文化的源头。由于广信的特殊地位和地理中心,当地人逐渐形成了以“广信东”“广信西”区分岭南的习惯。

10-1010东汉末年黄巾乱局爆发后,汉灵帝为了尽快反击叛乱,将只监察地方职能的十三个刺史部门改为十三州。作为一个州的首席官员,周目直接掌管该州的军事和政治权力。比如曹操担任兖州牧、青州牧。在此背景下,胶州七郡成为各路诸侯争夺地盘的战场。

分兵荆州的刘表率先出手,放过了东汉朝廷的赖公为交州刺史,吴举为苍梧郡太守,把交州七郡据为己有。东汉朝廷自然不愿意失去对胶州的控制,便随意笼络了苍梧县地方大亨石燮,任命他为交趾郡太守和“杜东七郡”太守。石燮家族控制着交趾、合浦、九镇、南海等县,与胶州刘表控制的苍梧、榆林、倪楠等县相对。

“胶州地域独特,南有河海,上恩不宣,下义隔。知道汉奸的刘表,也瑟瑟了

交州刺史赖恭,孙权趁机拉拢赖恭,以步骘(zhì)为新任交州刺史,领兵南下,意图接管交州。

《三国演义》中的步骘

步骘到任后,设计诛杀了苍梧太守吴巨,随后轻松击败了群龙无首的荆州兵,夺下苍梧三郡。而对于士燮这样的地方豪强,步骘许诺只要士燮承认其交州刺史的地位,便让他们安心留在原来的郡县供职。一杀一和之下,步骘很快将交州七郡都纳入到东吴政权的统治之下,结束了交州的混乱局面。

而为了巩固东吴在交州的统治,分化瓦解地方势力,步骘决定分治交州。建安22年(217年),步骘重新修建了南越国灭国之时被毁的番禺城,并将交州州治从广信迁到番禺。随后在黄武5年(226年),步骘将交州一分为二,分苍梧、南海、郁林、合浦四郡为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而来;剩下的交趾、九真、日南、朱崖、高凉五郡(崖、高凉二郡为孙权新设)仍为交州,州治交趾。

东吴时期的交州、广州

不过,这时的广州是包括岭南两广大部分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和现在的广州市有很大区别,而分治后的交州也只是如今的越南北部和雷州半岛地区,交广分治只是两广分治的开始。

从岭南五府到两广分治

从东吴到南朝萧齐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岭南地区一直保持着广州、交州分治的传统,但自两汉延续而来的州制在南北朝的对抗过程中渐渐瓦解,岭南的行政区划格局也迎来转变。

在南北朝对抗的时代背景下,南朝政权不仅为笼络贵族和将领增设了大量州部,还为了安置南迁的中原百姓设置了许多乔迁州,使得三国时期的吴蜀5州(杨州、荆州、益州、交州、广州)到了南齐时期膨胀到21州。南梁代齐后,州制的泛滥更加严重,原先的岭南三州(交州、广州、崖州)扩张到25州之多。州制的破坏造成地方治理上的混乱,使得以广东(广信之东)和广西(广信之西)称呼岭南地区的习惯开始流传开来。

南梁时期岭南诸州

唐朝建立后,整个岭南地区的州已经达到87个之多(包含羁縻州),为了解决州制糜烂,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自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到唐高宗永徽年间,唐朝在岭南地区逐步形成了以岭南五府为核心的地方制度。广州都督府、桂州都督府、邕州都督府、容州都督府、安南都督府合称岭南五府(或称岭南五管),都督府长官称经略使,广州刺史兼任五府经略使统管岭南五府。

在都督府的基础上,疆域空前辽阔的唐朝借鉴汉朝的十三州部,根据山川形势将全国分为十道(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如今的两广地区为岭南道。

开元29年岭南到州府(741年)

安史之乱后,原本只用于边境地区的节度使制度开始广泛运用于全国,各道观察使、各都督府经略使、各州刺史成为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的割据势力与中央朝廷对抗,原先的岭南五府也在这一背景下瓦解。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刚刚即位的唐肃宗任命贺兰进明为岭南五府经略兼节度使,总管岭南五府,以节度使制度为代表的军镇制度开始在岭南落脚。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二道,岭南东道治广州、岭南西道治邕州。

到了昭宗年间,原来的岭南五府完全脱离了中央控制,岭南东道变更为清海军;岭南西道变更为怀远军;桂管都督府变更为静江军;容管都督府变更为宁远军;安南都督府变更为静海军,岭南地区进入军镇割据阶段。

唐朝后期岭南军镇

904年,岭南军阀刘隐通过贿赂朱温坐上了清海军节度使的位置,后击败宁远节度使庞巨昭、高州防御使刘昌鲁割据岭南。唐朝灭亡后,刘隐之子刘䶮在广州称帝,建立起以岭南为中心的割据政权,史称南汉。

北宋在平定南汉后,在岭南地区重新设置唐时的岭南道,后更名为广南道。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改道为路,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广南道被划分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这时的广东、广西的区划轮廓已经基本成型。

宋时期广南东西二路

从汉时期的十三州、到唐时期的十五道、再到宋时期的十五路,在中国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过程中,除了体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力量的角斗,也反映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以两广地区为例,秦时初征岭南,只初步开发了三个郡,主要由南征的秦军和当地越民组成,是中原文化扎根岭南的开始。两汉时期的武帝灭南越和孙权定交州,进一步刺激了中原人民向岭南迁移,加速了南北之间的经济文化融合,岭南地区发展到两州九郡。南北朝至隋唐这段期间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也是岭南地区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到唐朝建立时,岭南地区已经发展到87个州(秦汉时期的郡)之多,足见岭南地区人口繁育之旺,经济文化之繁盛。进入宋朝后,岭南地区地域之广、州县之多,将其作为一个行政区管理依然行不通,两广分治自然水到渠成。

尽管宋朝之后,两广地区的行政区划也有过调整,但广东、广西之名却永远留在了中国的行政区划地图之上。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3625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