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节,年近花甲的京郊农人张志敏仍然劳作在农场里,在房山良乡,张志敏与她的150亩土地已经朝夕相处了20年。20年来,张志敏坚持采用脱离农药化肥的生产方式,使这片土地成为北京唯一一处“生物多样性农庄”。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张志敏觉得,绿色发展是“化学农业”高速发展至今的必然趋势,对未来,全国的绿色生态农户们应该更有信心。
张志敏:北京天福园生物多样性农庄负责人。新京报记者田杰雄摄
“不用化学农药,能种得好地吗?”张志敏说她经常面对这样的问题。2001年,张志敏决定“转行”,成为了一名农场主。在没正式成为农民以前,张志敏是城市“金领”,住在二环边的房子里,从事着国际商务合作。现在,张志敏的办公室变成了150亩的农场,“长期合作”的事物,从国际贸易变成了包括农作物、小动物、各种昆虫在内的生命们。
当人们逐渐关注到化学农业带来的土地问题、生态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时,张志敏已经用10年完成了农场中的生态循环,由于没有农药,这里成为了一座“百草园”,有各种庄稼,也有杂草杂树,包括戴胜、鼹鼠、黄鼠狼在内的很多小动物自由出没,甚至连那些令人棘手的“害虫”,也被她称为“大自然的信使”。
确实,张志敏农场的收成不算高,农产品价格跟超市比有些小贵,但这不妨碍她的产品总是刚上市就被老客户们一抢而光,她本人在北京生态小农圈子里也早成了“传奇人物”。但也有人称她是有机农业“狂人”,过于追求极致,对此,她不置可否,甚至连今年种的大白菜都不主动浇水了,全靠老天爷。听到今年的一号文件持续关注绿色农业,提倡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增效,张志敏觉着,至少自己的经历,能给同行一些经验和信心,自己完全不用化肥农药都能坚持下来,那一号文件提倡的持续减量增效,“三农”从业者就更应该有信心践行下去。
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不会一蹴而就,政策如何落地也仍有待关注,张志敏期待在绿色农业领域,能有更多的帮扶细则。“限制化学农业,其实也是农业发展至今的必然趋势。我相信,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还是会从对抗与索取,回归到试图与大自然紧密合作的轨道中来。”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3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