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和我的父辈》里有这样一个单元故事。故事的名字是《鸭先知》。故事以主人公儿子的视角,讲述了他的父亲如何在70年代拍摄了中国第一个广告。
为了卖出自己公司的滞销品,男主角的父亲决定当《春江水暖鸭先知》中的鸭先知,并成立团队拍摄了第一个在中国大陆电视上投放的广告。
本单元故事聚焦于广告的小事件,但却展现了中国近代几十年社会变迁的历史。在这个故事的结尾,一系列来自童年记忆的经典广告出现在屏幕上。
南方黑芝麻酱、旺仔牛奶、海尔家电、王守义十三香等等,都有非常经典的电视广告,这些品牌背后都有一些动人的故事。
王守义十三香的创始人以8美分的利润赚了23亿商业奇才。
街上有十三种香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全国人民都投身于国家建设。然而,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是很富裕,他们的饮食对于现代生活来说是单调的。
在这种背景下,由于食材相对短缺,人们对调味品的需求迅速增加,五香粉调味在当时非常流行。
当时,王守义的生活非常贫困,家里几乎每天都是等着饭做的经济状况。王守义从爷爷手里学会了自己独特的调味配方。他看到了人们对调料购买的需求,改进创新了自己的调料配方。
这种调味配方,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是王守义著名的十三香的原型。王守义没有多余的钱承包商店或联系商家来推销自己的产品。
他以最原始的方式销售产品。王守义拿着一副卖东西的杆子,穿上自己手工调制的磨碎的调料,沿街叫卖叫卖。
一种调料的利润很小,但是王守义精心准备的调料很受欢迎,所以他赚了几毛钱,养活了一个足以遮风挡雨的家。
六十岁创业。
虽然王守义的小生意赚不了多少钱,但足够养家糊口,自己的孩子也渐渐长大了。
时间在六七十年代过去了。由于政策原因,王力可首义的小家庭作坊被叫停,家庭的经济状况一下子陷入了僵局,所以王守义不得不另谋出路。
直到1984年,打算完全放弃销售自己独特调味配方的王守义,在儿子的鼓励下,打算自己创业。虽然小家庭作坊被叫停了,但他们可以创办一家正经的公司,大方地生产自己的产品。
就这样,60岁的王守义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家人对他的事业给予了全力支持。孩子们的鼓励和家人的信任无疑让王守义非常自信。然而,在经历了困难时期后,他也知道,这样一个小企业长期经营并不容易。
王守义的调料厂已经成功开业,但是这些年来,家里没有多少积蓄投资这个工厂,所有的环节和工作都是王守义自己和孩子做的。
几个父子俩起早贪黑,严格控制王守义调料厂生产的每一种调料,王守义十三香越来越出名。
越响亮,很多商家和王守义签订了长期合作的协议,市场之中,十三香的口碑也相当不错。
1998年,凭借着多年的努力经营,王守义集团成立,而这个时候王守义十三香的售价依然很实惠,每一包的利润仅仅只有八分钱,但是积少成多,溪流成海,八分的利润最终达到了上亿元的收入。
坚持做好十三香
王守义十三香在市场当中一炮而红,集团的利润更是十分可观,这个时候很多人开始劝说王守义朝着综合性集团的方向发展,可以利用调料所带来的利润投资股市和房地产,然而却遭到了王守义本人的严厉拒绝。
王守义是一个十分认真的人,他认为集团虽然收入不错,但是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和自己一样坚守本心,做好王守义十三香这一件商品就好,一旦集团涉及了股市和房地产这些,就很容易丢失创立集团的初心。
2003年王守义去世,临走之前他留给所有晚辈的一句话就是,公司坚持不上市,不能丢了自己的老本行。赚了快钱,就很难维持一份平和的心态了。
王守义走后,集团由他的三个儿子接手,分别持有不同的股份,三个儿子十分重视父亲留下的话,他们跟着王守义一手创立了这个调料商业集团,深知初心的意义和父亲的叮嘱有多重要。
由于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坚持不上市,不涉足房地产这样的暴利行业,所以集团这些年来的发展和设备更新全部都是自掏腰包,集团拥有着自己完整的产品流水线和包装工艺流程,资金全部来自于集团的利润收入。
小结:
从走街串巷的沿街叫卖,到成为年收入23亿的国民调味品品牌,王守义十三香的成功背后离不开的是对于初心的坚持和守望。
这份创业的精神值得人们钦佩,这份面对利润的不动摇更值得其他民族企业进行学习。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37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