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是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观”大家都知道,但真正能理解“三观”含义的人并不多。我不想谈深奥的哲学,但从通俗的角度讲,什么是三观。
(一)什么是‘人生观’?
“人生观”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哲学经常问,‘你是谁?你是哪里人?你要去哪里?这是一组关于人生观的问题。有人要追求名利,有人愿意淡泊名利,有人会还冤屈,有人很少迷茫。这些都是不同人生观造成的不同生活方式。
当被问及‘你是谁?’你对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可能有以下选择:我是公司的领导,我是孩子的父亲,我是一个普通人,我是一个进步的人,我是一个垂死的人……人可以有多个身份,但同时只能有一个身份。你认为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你是谁?”这就是你在生活中的角色。
当被问及‘你是哪里人?’你对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可能会有以下选择:妈妈生我,我走出童年,我走过寒冬,我走过低谷,我走过巅峰……人生可以有多个起点,而那个你认为的起点,才是你真正人生的真正开始。
当被问到‘你要去哪里?’你对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可能有以下选择:我会成为第一,我会名利双收,我会名满天下,我会拥抱美好,我会重归尘埃,我会隐退山林……人生可以有多个终点。你认为的终点是你的人生愿景和奋斗目标。
没有明确的人生观,当你面对这三个问题时,你会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回答。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奋斗,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要么自大,要么贬低自己,要么沉浸在温水煮青蛙的焦虑中,要么成为一个什么都不喜欢的愤怒青年。
如果两个人的人生观不同,就很难相处。一个人追求名利,另一个人淡泊名利;如果一个人向往乡村生活,他就喜欢城市的喧嚣;如果一个人想要3.1分的家庭生活,另一个人追求的是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生活.不管是哪种组合,最终都会因为人生观的不同而产生冲突,甚至会因为追求自己想要的目标和生活而分道扬镳。
(2)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世界的对错。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客观的环境中,从整个世界到一个家庭。我们需要在公司工作,在家里见朋友,在餐厅招待客人,睡前尽孝。在不同的情况下,不仅要求一个人尽快转换身份,也要求人们适应这种环境。
想要适应环境,首先要接受,想要接受,首先要认同。因此,世界观出现了,这是对外部环境认可的一种衡量。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一些人认为这家公司是人道的,而另一些人认为这家公司是虚伪的。面对同一个人,有人觉得这个人和蔼可亲,也有人觉得这个人笑里藏刀。面对领导的讲话,有人认为讲话充满激情,鼓舞人心,也有人认为领导在画大饼欺骗孩子。
如果没有清晰的世界观,就会对环境缺乏自己的判断,从而导致缺乏自主性,有可能成为别人的摆臂或枪。很多人希望社会更加民主,但民主首先要建立在人民有独立的世界观的基础上。否则,即使给了你民主权利,你也不知道投谁的票,因为你无法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客观环境是对是错。相反,你不需要帮助你做决定。归根结底,你想要的民主是你应该为我做决定。
如果两个人世界观不同,也很难相处。如果一个人容易被环境感染,另一个人就像冰一样冷;如果一个人愿意帮助别人,另一个人就是自私的。如果一个人阳光快乐,另一个人悲观。如果一个人认为他的周围充满善意,另一个人则认为他的周围都在算计……这些世界观的差异会导致两个人互相鄙视,认为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从而不断争吵,激化矛盾。所以同事站在不同的团队,领导分成不同的派系,朋友打翻了友谊的小船,伴侣可能还爱着对方,但是相处不来。
(3)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人衡量事物价值的标准。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事情。这些东西对个人意味着什么?有一项艰巨的工作等着申请。有人认为是坑。如果你能藏起来,你就能藏起来。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展示你能力的机会。有些人认为这是他们的责任。不管工作有多难,你都得去做。我们面前有一笔不义之财。有人认为君子爱财,不义之财不可取。别人觉得我不要,别人却要。
“价值观”可以说是三观中最贴近日常生活的,因为价值观给人的是“看法、眼睛、观点、见解”。面对不同的事物,人们给出的每一个观点,给出的每一个方法,实践的每一个解决方案,都是一个人价值观的体现。有些人保守,有些人激进。有人实事求是,有人精于算计;有些人诚实善良,有些人奸诈狡猾。有些人离开了他们的家。
财以换友情,有的人出卖朋友以求小利。
与人生观和世界观不同,人都是有价值观的,但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所谓的"普世价值",即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例如,面对一个濒死的乞丐,大多数人的态度是伸出援手,而不是落井下石拿走他身边仅有的零钱。而如果持有错误的价值观,则将导致人的堕落,甚至犯罪。例如,当压力很大时,人们大多选择休息或正常的娱乐活动,但有的人却选择了吸毒来放松精神。
价值观一般在人16岁左右开始正式成型,即形成人的所谓"性格底色"。一旦价值观成型,除非有重大事件的刺激,否则很难出现颠覆性改变,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未来,无论是知识、阅历,都会在一个人的价值观基础上去积累,并与价值观相结合,形成一个人的"原则"。
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不一,则可能产生严重的矛盾。当某件事情触及到价值观选择时,两个人的方案可能背道而驰,这种矛盾往往是不可调和的,而且很难通过"改正"的方式来改变。所以,触及价值观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原则性问题"。表面的调和无法解决深层的矛盾,矛盾被掩盖,就会产生更猛烈的爆发。因此,如果价值观有较多的或严重的分歧,两个人是很难长期相处的。
上面说了这么多关于三观的问题,那么"三观"是如何形成的呢?又如何形成正确的"三观"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三观都是"野蛮生长"起来的,也就是随着个人的成长环境,自然而然地被动形成。这样的三观形成过程有很大的风险,一旦环境发生改变或者交友不慎,就容易形成不良的三观。
如何才能主动形成正确的三观呢?终极的方法就是学习哲学,因为哲学就是"三观"加工厂。在学习哲学的基础上,多读历史与人物传记,则可以加速良性三观的形成。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3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