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转行做什么好(新人干销售选哪个行业)

销售转行做什么好(新人干销售选哪个行业)近年来地产行业发展增速放缓,越来越多地产人觉得日子变得很苦,其中最具悲情色彩的,恐怕要属曾经辉煌、如今却被边缘化的地产营

近年来地产行业发展增速放缓,越来越多地产人觉得日子变得很苦,其中最具悲情色彩的,恐怕要属曾经辉煌、如今却被边缘化的地产营销人。

不久前某几家龙头房企大幅裁员,华南地区的上空飘满了“牛逼闪闪”的营销简历,求职市场热闹非凡。营销口内部的恶性竞争也愈演愈烈,从高管到专员人人被迫内卷。

这些年营销人的经历可谓漂泊无依,成了房企里最惶恐的一群人。不少人已经或主动、或被迫地走上了职业转型的道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些“以变应变”的地产营销人,百思特网到百思特网底都去哪里了?现在又过得怎么样?

明源君采访了7个已经转型的前营销人,一起看看他们的转型路线都是怎么抉择的!

自我革命型:

销售经理从业8年后做分销

他站到了变革的那一边

在公司的销售团队里,老李是一个老手。

他从基层销售员开始做起,踏踏实实花了8年时间,一路做到了销售经理的位置。但后来他从甲方跳出去,成了分销渠道的一份子。

做销售8年还原地打转,他想要更广阔的天地

老李本人个性比较温厚、又缺点操盘管理的经验,一次又一次在营销负责人的竞聘中失利。

眼看着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却无法突破职能天花板,收入也很久不增长,他感到自己被困住了。

后来他去了一家大型分销公司,负责当地某区域的分销业务,手上一下子有6、7个项目要盯。

老李虽然感到前所未有的高压,却也很兴奋,因为终于摆脱了原来那个封闭的晋升体系。

依仗人脉与经验,他在分销方站稳了脚跟

从业多年的老李,在关系维护、人脉打点方面一直是强项。多年下来积累了不少信任他的老客户,过去很多业绩都是靠老带新做出来的。同时他也在当地营销圈里和同行维持着良好的关系。

到了新岗位之后,他迅速启用了积攒的人脉,为公司带来了两个新的合作项目。

他本人那段时间更像是打了鸡血,每天在各个项目上连轴转,驻场陪团队带客、杀客。

依靠着广泛的业内人脉和老到的客户经营方法,他带着团队在几个分销项目里,都以压倒性的成交占比领先于所有行家,收入也水涨船高。

老李如今对自己的转型决定很感慨:“当时我在案场里看那些分销,总觉得我是内场、是甲方,就高他们一等。现在出来了,才发觉眼界还是太窄。”

他承认做内场销售还是很舒服的,和现在满城跑相比,在售楼处坐着接电话、带客实在太轻松了。

“开盘热销的时候出业绩多容易啊,反正后面大户型滞销了就让渠道接盘嘛,啥也不用操心。”老李回忆道:“但就是因为团队这种惰性,才给了渠道发展壮大的机会吧。”

当初被分销渠道绑了架、革了命的传统营销人,如今却站到了渠道这一边。这大概就是传统营销模式被彻底颠覆后,必然会出现的转向。

老李很看好他的新方向,在一个贝壳估值已经超越了大型开发商的时代,他坚信自己走在了更宽的道路上。

职能转换型:

从策划经理到top房企投研岗

跨专业求发展靠谱吗?

我和小王已经一年没见了,上一次见面时他刚和前东家“分手”。

小王本来是个很有策划天赋的人,在地产策划岗位一路从专员做到经理,操盘了好几个知名的项目。但某天他突然离职,还赋闲了近半年的时间,我一度挺担心他。

前阵子和他吃饭,他告诉我自己已经在一家头部房企做了半年,从地产策划转型到了投研岗。我有点吃惊,问他咋想的?

小王苦笑说:“活儿干得再漂亮,也要干得长远才行。”

营销的好日子不再,工作很久没有成就感了

小王说起以前的经历,眼里还带着光。他说曾经那位老领导,是公司里话语权最重的高管之一。

只要项目进入营销筹备期,公司上下各部门必须以配合营销为第一要务,指哪打哪。

他感叹当时真是地产营销的黄金年代,自己的报告、方案和策略,全都一个接一个落地实现,成就感超强!

但慢慢地情况出现了变化,公司对周转速度要求越来越高、项目筹备时间越来越短、营销费被压得越来越少……每个项目都在稀里糊涂地“打仗”。

眼看部门的运作日渐失控,同事之间互相倾轧,自己工作没了成就感不说,待遇还被削减,于是他萌生了转型的念头。

紧抓既有优势 闭关自学,他成功跨专业转型

所幸是小王很早就对投研工作感兴趣,一直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投资研究技能。

在做策划经理的时候,他就和投拓部有紧密的合作,主笔撰写了很多份可研报告。

其中城市更新领域的项目他接触地最多,因此也学习了大量旧改相关的政策和投研测算要点。

后来职业空窗期,他还向做投研的朋友要了大批学习资料,沉心自学了数月。

依仗着敏锐的后端市场意识,和大量的城市更新投研经验,小王成功打动了一家深耕旧改领域的top10房企,拿到了offer。

他说:“房地产行业规模多大啊,就算发展没以前快也还是巨无霸,还是能找到机会的!”

“这是我能想到的、可行性最高的道路了。想要安全转型,还是应该利用优势、移植经验嘛,欠缺的就迅速补充呗。”

饭局最后我试探性地问小王,现在拿地这么难,会不会将来投研也不好混了?

他想了想,回答道:“有可能,但行业怎么变我控制不了,只能保持进步别站着挨打。”

明源君认识的营销朋友中,选择跨专业转型的人不少,去向包括投研、运营、销售,甚至还有财务!

每一条路都有厚实的专业壁垒需要克服。

这种路线看似是比较普遍的选择,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追赶。那些经验移植能力强、对行业理解深刻、跨界发展意识强的营销人,会走得更从容。

转换战场型:

从一线城市去湖南小城当老总

33岁的他回乡重启人生

老赵上周难得来出差,我赶紧找他吃了个饭,想问问他回老家混得怎么样了。

两年前老赵还在开发商营销部当“奋斗狂”,30出头就在一线城市开发商拼到了营销总监的位置。但后来他却回了湖南老家,去一家本土开发商做总经理。

为项目三天没合眼,大病一场却被倒扣绩效

老赵说这件事的导火索,是因为有次公司年底冲回款,给项目的双开筹备周期非常紧张。

老赵一边带着团队在工地盯场,拖着工程部检查、整改;另一边又马不停蹄和销售团队闭门开会、盘客。

为了赶节点,老赵2天没出售楼处、几乎3天没合眼。双开后他大病了一场,但休养几天后就迅速回来主持开盘工作。

结果项目成功大卖,他打算忙过这一段就休几天假奖励自己。

让老赵万万没想到的是,公司却以自销比例不足、营销成本超支为由,反而克扣了老赵一大笔绩效,让他大感受辱,过完年就提了离职。

他告诉我:“地产营销这两年的发展形势我都看在眼里,其实危机感一直特别重。”

“你知道的,这种情况部门上下都不好过,我上头还很警惕我抢他的位置……”

职业发展撞上无形天花板,他选择回乡

老赵和很多同行深聊过后,发现地产营销的地位下降、自己人防着自己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

他无奈地说:“你想想,上面那个人天天防着你把他顶掉,事事摁住你,还怎么往上升?”

最终老赵决定回湖南去发展,接受了一家本土开发商的offer,负责集团整个营销条线的管理工作。

他把一线城市的产品打造理念和操盘模式带回了小城,迅速进入了一个营销总的状态。

老赵说:“别看顶着这个title,其实收入短期内比不过以前。不过领导对我一线城市的操盘背景很认可,我工作开展得还算顺利。”

“而且关键是老板很信任我啊,发挥空间比以前更大了……”

他似乎在家乡找回了地产营销这份职业的价值,而且每周至少有一半的时间,能在饭点回家陪父母吃饭。

“对了,我去年结婚了。”

老赵抽了口烟,说道:“我的第一个孩子就快出生了。如果还在深圳,这些事目前可能还不敢想…”

走出饭店,老赵轻快地离开了。

在尝过在一线城市奋斗的酸甜苦辣后,又能凭本事在家乡重启事业、乃至整个人生,这大概是最幸运的一种转型了吧。

每当我们提起:那谁又回乡发展了、那谁又转行了的时候,言语中总带着惋惜,好像人家都是混不好才走的。

但这一刻我望着老赵的背影,却有点羡慕他。

甲方爸爸变乙方型:

从策划专员到策略总监只用了3年

但这中间转了个行

阿九是个开朗灵巧的女孩儿,当初在大学学的是传媒专业,却经父母安排误打误撞进入了一家小地产开发商,成了一名营销策划。

我记得她初入行时工作状态特别兴奋,说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非常有意思。没料到如今她竟然在广告公司做策略总监,中间只花了3年多的时间。

当初有多期待,后来就有多失望

阿九思维敏捷,是块做策划的好材料,对工作上手很快,收入也比一起毕业的同学高一大截。

在她看来,策划是很富有创造性和洞见性的工作,一切都让人满意。

但很快部门里大量的填表、周报、跑流程、跑签字的工作,被交到了资历最浅的阿九手里。每周光填表就要花两天,正经工作只能周末加班做,时间根本不够用。

她陷入了“瞎忙”状态,在真正有价值的工作问题上,她没有时间去思考和深究。策划做了一年多了却没什么长进,只是把excel用得滚瓜烂熟。

这让进取心极强的阿九感到不可忍受。

将专业与经验结合,成功跳槽供应商

阿九认真地反思了处境,决定还是及时回归自己的专业。但如果从头去传媒公司投简历,就比同龄人起步晚了很多。

于是她想到了直接在业内横跳,跳到自己的乙方去。

她迅速整合了在校和在职期间编制的所有研究成果、策略案,并以当地某知名的地产项目为例,理了一份兼顾操盘视角和传播视角的策略诊断报告。

阿九以这份敲门砖获得了一些面试机会,最后托关系好的乙方内推,成功入职了一家知名的地产创意传播公司。

对方看中了阿九的甲方背景和策划经验,让她兼任项目文案和策略专员。

带着策划视角做汇报,阿九总能看出甲方爸爸的真实需要。团队有她加入后,做提案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几个项目跟下来都对接得很顺。

广告公司的晋升速度比开发商快得多,3年总监5年合伙人很平常。

果不其然,上周我问起阿九近况,她回复说:“公司刚把我升上来做策略总监了,现在要单独负责一个组,压力好大。”

虽然都是为地产行业服务,但广告、活动和包装公司等等,和开发商、代理商的职场环境还是有显著区别。

其特点是人员相对年轻、管理比较扁平,也更讲究创新氛围,因此这个转型路线比较受基层营销人的青睐。

而已经有深厚资源积淀的老营销人,尝试带资源跳槽、当供应商的合伙人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但这个路线的局限性在于,供应商的经营状况是跟着营销预算走的。

在营销费被压缩的大趋势下,供应商业务也会跟着收缩,未来这还会是明智的选择吗?

硬核创业型:

当了20年的地产营销打工人后

他决定到金融界当老板

飞哥02年刚入行就在代理行做销售,后来转策划岗,开始做营销操盘手。爱拼敢闯的直爽个性,使他一路披荆斩棘,从乙方杀到甲方,从经理杀到老总。

两年前,他从营销总的岗位上离开,成立了一家投资顾问公司,专注做金融市场的投资顾问和基金管理。

动荡下营销人自保难,大小人物都一样

飞哥是我的老前辈了,当年他在代理行是黄金招牌,手上做出了无数个响当当的项目。

但他不满足于此,去了开发商闯荡,并很快就在一家国企干到了营销总,可谓意气风发!

6年前飞哥觉得国企太安稳,就出来去了一家民企,打算再闯出一番业绩来。

但公司老板下达的要求极其离谱,比如区域住宅均价3万,老板非要卖5万;6个月的项目回款计划,被集团压到3个月等等。

而资源支持方面却很吝啬,大盘项目首批入市的声浪需要一炮打响,飞哥计划批给一期3%的营销费。

结果集团却打了回来,愣是压到了1%。为了完成目标,不得不大规模启用渠道,拉高账面价格,冒了很大的风险。

飞哥每天看着自己的下属,在办公室里抠抠搜搜地算计着媒体成本,而案场里挤满了十几家渠道的销售,他觉得眼前的一切有点没意思了…

后来他又换了两次东家,却发现现在的营销总简直没法做了,老板们对营销部的疑心和偏执,几乎到了无法扭转的地步。

在营销地位没落这件事上,上到老总下到专员,似乎处境都一样。

把爱好做成事业,他开始给自己打工

飞哥年轻的时候喜欢研究炒股、基金和金融衍生品,是个资深老股民。这几年职场虽然颇有些失意,但炒股却赚了不少钱。百思特网

借着多年积蓄给的底气,飞哥索性翻过身来就把老板炒了,开始着手创业。

他注册了一家投资顾问公司,专职为客户做金融投资顾问和管理业务。

先是从身边的亲朋好友做起,帮他们打理闲置资金。而后老同事、老下属也都找了过来,让他帮忙打理资产。

飞哥告诉我,去年他全年经营的投资组合,兑付后实现的年化收益超过了35%。

这个业绩传出去后,公司一下子业务就多了起来,最近他在忙着招人。

他说:“目前只能算一个小工作室吧,业务预期不稳定。但我现阶段也不太看重绝对的收入了。”

我问他打拼20年的经验和资源,就这么放了?

“说彻底放掉当然不舍得,” 飞哥答道:“但危机来得很真实,总得尝试面对。”

在地产界摸爬滚打了20年的老营销人,会做出如此彻底的转行决定,必定是做好了壮士断腕、势必涅槃重生的决心。

当然,前提是他有多年的专业、资金积累,和抗风险能力打底。

像飞哥这样的老炮儿,早已走到了马斯洛需求的顶层,追求的是人生挑战和自我实现。

从这个角度来看,踏入全新的领域去经营公司,对他来说恐怕比在原岗位上挣扎来得更快活。

留下死磕型:

从案场执行转向产品策划

向上游走,让自己更有价值

小雪做了5年地产策划,本来她的目标是明年升任营销经理,负责项目的统筹工作。

但这一年来她感觉自己完全成了执行工具,每天除了巡检,就是和供应商掰扯可有可无的方案细节。

她发现有几个同龄同事最近转岗了,不禁也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问题,转型做产品策划是她近期的目标。

“所谓管理红利,很大一部分会体现在产品上”

小雪也感受到了营销的地位不如过去高,策划在营销后端能发挥的作用,被渠道冲刷得可有可无。

但她始终坚信这个部门的价值,只是需要重新思考价值产生的方法。

她告诉我这两年越来越多房企在招聘产品策划岗,以前这只是个概念,现在真正在业内设立起来了。

小雪自我分析了一下:“其实我是工科出身,对建筑啊、室内设计啊都很感兴趣。但专业门槛很高,我也不可能现在转行去做设计…”

“但是产品策划可以深度参与产品的诞生,对接研发团队和真实的市场,这跟我的向往是一致的。”

“都说管理红利的时代来了,其实这个红利很大程度会体现在产品上吧,我感觉这条路是有发展的。”

为此,小雪正在紧张地备考二建、二级造价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希望在缺失的跨专业知识方面,尽可能多地去弥补。

但明源君认为这里面也有阻碍。

产品策划岗通常在大集团公司才会专门设立,小雪所在的本土开发商并没有能力去推行重研发、重产策的战略机制。

往营销价值链上游升级的通道,目前来看还比较窄,至于未来是否会随着行业变化而拓宽?值得观察。

彻底躺平型:

上班?不急不急!

阿东之前在一家开发商做销售副经理,去年年底公司说:“现在咱们人力和运营成本太高啦,自有团队还是精简一些吧,不是有外包吗!”

于是在裁员风波中,阿东被刷下来了。

我以为他过完年后就走马去其他公司上班了,没想到直到现在他还赋闲在家。

我问他这么久不工作,不焦虑么?

阿东答道:“偶尔会焦虑,但工作是做不完的嘛,我觉得不用太着急。”

我又问他最近在忙什么。

阿东说:“最近么,在朋友圈卖卖老家的荔枝,有时候陪要买房的亲戚去看看房子。”

面对他的淡定,我一脸错愕。

此时阿东起身说:“你慢慢喝茶,我先去收租!”

话毕他转头离去,腰后挂的那一串钥匙叮咣作响…

结语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随着行业发生的剧变,身处其中的每个人,就要面对挣扎和抉择。

地产营销曾是风光无限的岗位,如今却有点像个围城。外面的人还想进来,里面的人却不少想出去。

对此,明源君只有一个建议:应对变化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变化。

无论是留在业内继续深耕,还是选择开辟新天地,唯一好用的原则就是保持进步、随时准备适应新环境。

相信除了阿东以外,转型对任何一个职场人来说,都是极其严峻的考验。

虽然近年来转型转行的营销人很多,但各自的处境只能说冷暖自知。

从文章里的案例我们能看出,转型成功的同行,在资源、人脉、资金积蓄、跨专业技能等方面,至少占了一项,其实没有想象中轻松。

地产营销人留下离开都不易,且行且珍惜!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3775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