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对象会计分类、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
文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中级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众所周知,从事会计实务的同志几乎每天都要与会计科目打交道,但对于会计科目,我们必须上升到会计要素甚至会计对象的高度去理解它们。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日常会计使用会计科目的目的,进而把握会计实务的本质。
一、核算对象。
首先,资本流动是客观的。资本流动的客观性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的资本必须经过资本投入、运用和退出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因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不同。正是因为资本流动的客观性,会计才能成为国际“商业语言”。
其次,资本运动是抽象的。资本运动的抽象是相对于具体的会计而言的,因为在会计实践中,任何经济活动引起的资本运动都必须具体化,直至量化。如果只有“资本运动”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那么会计的对象就无法实现。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抽象的资本运动进行分类,这样就有了会计要素。
第二,会计要素。
如前所述,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用来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因为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分类,会计要素是主观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会计要素。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要素被定义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由过去的交易和事件形成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理解这一定义时,要注意:(1)未来交易或事项可能形成的无法确认的资产,如或有资产;(2)企业不拥有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资产的所有权,如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3)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产不能确认为资产。
2.负债。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预计其履行将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现时债务。在理解这一定义时,应注意:(1)未来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负债不能确认,但或有负债在满足要求时应予以确认(见“或有”准则);(2)负债需要通过转让资产或提供劳务,或借新债清偿旧债等方式清偿。
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理解这一定义时,要注意:(1)所有者权益是表明企业产权关系的会计要素;(2)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有本质区别,负债需要定期偿还,但不能随便拿走所有者的投资。
4.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服务、转让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理解这一定义时,要注意:(1)收入来源包括三个方面,即销售商品、提供服务和转让资产使用权,但对外投资收入不计入收入要素;(2)收入应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因此营业外收入不计入收入要素。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在中国应该属于利润要素。
5.费用。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理解这一定义时,要注意:(1)费用与收入之间存在匹配关系;(2)可以对象化的成本构成了产品的制造成本,而可以对象化的成本构成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6.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其金额是收入与支出的差额。理解这一定义时,要注意:(1)利润作为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应指企业的净利润,即利润总额与所得税的差额;(2)利润总额由四部分组成,即营业利润、投资净收入、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3)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因素。在以上对会计要素的定义和分析中,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构成了这里的知识点和考点,它们都可以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三.会计科目
如果把会计对象比作一块蛋糕,那么会计要素实际上就是把蛋糕切成六块。但是经过这样的切割,问题还没有解决,就是具体核算还是不能落实。比如,如果只有“资产”这样一个概念,当我们用10万元的银行存款购买设备时,只能体现为一种资产增加,另一种资产减少,结果什么也不是。这需要对会计要素进行进一步分类。
看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三个概念,《会计实务》其实是一门分类科学。只要我们能把每一项经济业务适当分类,记录在要记录的科目中,学习《会计实务》的目的就达到了。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37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