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莆田系带到沟里的城市,其实是有着妈祖的大爱,和少林的修行之地。在这种“矛盾”的背后,是这座城市在时代发展中所面临的无法回避的困境。但在我们看来,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才是莆田最大的价值,也是莆田修正自己的方向。——吾球商业地理
莆田疫情初起,舆论场中有这样“戏谑”之语:到了莆田系回归挽救莆田的时刻了。
某种意义上,因为莆田系的存在,让莆田至今背负着某种“原罪”。但是,在疫情面前,我们依旧需要为这里的人民祈福,与他们紧密站在一起。
一
事实上,在不了解莆田之前,我对它也充满着误解。
然而,等真正走入这个城市,你会发现,它其实也充满着各种美好。最起码,村头巷尾,一到七八月,到处都是饱满的荔枝或龙眼,悬挂在枝头,伸手便可以撸上一串。这些放在其它城市需要花大钱购买的水果,在这里随便吃,管饱,没人会赶你。
因为“环城皆荔也”,所以莆田又称荔城。在抗战时期,莆田人跑警报,都是躲在荔枝林里。这让人不禁感慨,荔枝在特殊的年代还为这里的人民做出特殊庇护和贡献。今天的莆田,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玩具”,那就是荔枝灯。
做这种荔枝灯,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它首先需要选取品相比较好,有枝相连的荔枝。然后,轻轻地剥掉外面那层果皮,留下里面那层通常是白色而紧贴内壳的薄膜,再用小刀,或者指甲将薄膜拦中截开,最后再将被分开的薄膜向两头翻卷过去,露出白色的荔枝肉。提起树枝,一盏小巧玲珑、晶莹剔透的荔枝灯就宣告诞生。
它像极了中国传统的宫灯造型,在阳光或灯光的映射下,半透明的果肉里,隐约可见那颗黑黑的核,让这没有光源的“灯”泛着一点儿光晕。无疑,这种荔枝灯不仅能吃,而且能玩。它不仅点亮了很多人的童年,也点亮了整个莆田。
当然,在甜蜜之外,这其实也是一个悲悯与传奇同在的土地。你只有了解这片土地,就会明白为什么莆田系无处不在。
二
在整个福建,莆田的存在感不如福州、厦门和泉州,甚至不如武夷山,但是它的车牌却以B打头,显得很厉害的样子,可它从来就不是以富裕,或者实力著称。
在2020年全省各地市GDP排名中,莆田以2700亿元“稳居”全省第七,远远落后于第一、GDP为10158亿元的泉州。即使第四的漳州,也有4747亿元。日子也不太好过的三明(沙县就属于三明),比莆田还多了5亿。
之所以车牌为B,那还是“得益”于福建在分配车牌时,是按照地理位置来划分的,其以福州为起始点,沿着福建的海岸线向南开始,因为莆田是福州在南边的第一个城市,所以分配到了闽B,接下来便是闽C泉州,闽D厦门。
和它在全省GDP排名中相一致的是,这个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同样不是一个让人能安土重迁之所。
尽管离福州只有“一步之遥”,但和福州一样背山面海,却又不似福州那样在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所以和福州在日后的发展中,拉大距离。
相比福州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0平方公里,旧属中国地域面积最小的州府——兴化府(只有莆田与仙游两县),如今也只辖一县(仙游县)、四区(荔城、城厢、涵江和秀屿区),以及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的莆田,无疑是福建省最小的地市。
其陆域总面积只有4119平方公里(相当于三明一个县的土地面积),境内耕地5.7万公顷,人口300多万。不过它也有让人心动的优势,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
但是,在农业文明占为主流的封建中国,土地才是决定财富的根本。这让莆田一直处于主流的边缘。即使有土地,也多是盐碱,很难种出庄稼。在明代末期甘薯传入以前,莆田人只能以打渔为生;明代开始,却又陷入海禁的泥沼。
也正是在明朝,宋时曾置的岩邑小县——兴化县(县治游洋镇),便因虎患严重,病疫流行,地窄人渐,匪盗横行,官府腐败无能,百姓不堪重负,而被裁革,其所辖各地被分别划入到莆田县和仙游县。
正由于人多地少,让莆田人的根子里就有着不安分的基因。他们若想在此寻找出路,只有两种途径,一个就是通过外出经商,成为莆商。所以,在外打拼的莆田人很多,根据资料,目前莆田籍在外经商的人员有200多万,其中在海外经商的就有150多万,在国内各大城市也有将近90万——其中,香港华人首富李嘉诚的祖籍是福建莆田,据说日本首富孙正义的祖上也是福建莆田人。
我所打过交道的正荣集团欧宗荣,以及他的老臣黄仙枝也都是莆田人。不过,比起欧氏家族所踏足的房地产行业,莆田人更多的是在珠宝市场、木材市场,以及众所周知的民营医院上,拥有着很大的话语权。
之所以在这些方面能取得成功,和莆田人在生活逼迫下的冒险有关,也得益于他们习惯性的抱团取暖、资源共享。他们在外打拼时,常常一拖二,二拖三,结果整个家族都被带动起来。在莆田便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有趣现象,那就是一个地方的人多做同样一种事情,比如忠门镇特别擅长做木材,七部村特别擅长做鞋业,北高镇和黄石镇很擅长做珠宝,而特别擅长开医院的,则是东庄镇。
这种外向型的发展模式,也让莆田这座城市在人口上具有相当“流动性”。所以,疫情在莆田不期而遇,也是一件能想象得到的事情。这对莆田的防疫工作,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希望能人辈出的莆田,能很好地应对。
除了莆商之外,这里还有一种寻求出路的途径,那就是通过认真考学,成为“莆仕”中的一员。这也让莆田在中国的科举史上“屡创佳绩”。
三
说出来你都很难想象,这个旧时最小的州府,在历史上科甲冠八闽,状元人数占全省将近一半,状元人数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苏州。
与此同时,莆田县还是中国进士第一乡,在全国十八个千名进士县中,它以1678名的数字高居榜首。
同样,在千年的时间里,人口数量只有四、五万人的仙游县,也创下700多位进士的“亮眼数据”。
统计下来,莆田,以占全国人口0.5%的细小比例,拥有占古代中国达4.5%的进士比例。一系列惊人的数字只是证明莆田的进士之多。
历史中最耀眼的时刻,一是在宋熙宁九年(1076年),莆田延寿村徐氏祖辈徐铎与其兄徐镒同登进士,廷试为状元。
这也是延寿徐氏在徐寅(894年被唐昭宗钦点为状元)之后出的第二位状元,也是有明确科榜、为正史承认的第一位莆田状元。时人赞曰:“龙虎榜头孙继祖,凤凰池上弟联兄。”
同年仙游薛奕也中了武状元。神宗帝题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后官至吏部尚书;
其二则当属南宋绍兴八年(1138)。这一年,轮到黄氏族人出人头地。中国历史著名诗人黄公度(1109-1156年)到临安参加戊午科省试,脱颖而出,为进士第一。是年,由于皇帝不亲策(即没有举行殿试),所以,省元黄公度就被宋高宗特旨赐为状元及第。这也让他成为莆田状元史上继徐寅、徐铎之后的第三人,也是有史料明确记载、明确科榜、正儿八经的文状元中的第二人。
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是,这次省试的第二名依旧落在莆田人的名下,为日后的南宋名相、诗人陈俊卿。
包括他们在内,当时的莆田举子共有14人榜上有名,占该科进士数293人的4.8%。其中,14人里还有年纪最大的进士——73岁的林邓,也有年纪最小的进士——18岁的龚茂良。
地处东南沿海偏僻地带的莆田竟然魁亚联登,四异同科,真是轰动京城,出尽风头。
也就在黄公度得中状元的那一届科举,宋高宗也曾惊讶地问,兴化有何奇特之处,能够同时两人高中状元和榜眼?状元回答,“披锦黄雀美,通印子鱼肥。”(另一说为荔枝、紫菜、子鱼、蛎房)他似乎想通过这一回答,大夸特夸一下家乡的物产。
不过,陈俊卿则坦言,“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宋高宗听后,也认为“榜眼略胜一筹”。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整个福建在科举史、文化史上的真实写照。
四
在“家贫子读书”之外,莆田的文风兴盛,相反也“得益”于整个福建偏安东南一隅。
尽管远离中原,但它也相应地避免各个时代“逐鹿中原”所造成的破坏,所以相对稳定,在乱世中国竟成了一方宝地。这不能不让人生出莫名的慨叹。也正因为此,很多中原士人或为时势所迫,或因缘际会,纷纷从中原来到福建,并在各地落地生根。
他们在壮大福建人口的同时,也带来中原氏族好学、进取的门风,在莆田乃至整个福建掀起风起云涌的儒家思想风暴。
最先的高潮应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正是出在这一时期。同样,也正是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然而,好景不长,不数年便遇永嘉之乱,好不容易在三国之后实现的短暂大一统,再次面临着分崩离析。为避免中央政权受到威胁,统治集团率领中原汉族臣民集体南渡,定都建康(今南京)。为了区分,前称西晋,后称东晋。而这次集体南渡,史称衣冠南渡。
它是中国移民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
在日后,这些南渡的中原汉人,又纷纷进入闽地,入闽的主要八姓,即林、陈、郑、詹、邱、何、胡,以及黄。
今天福建省会福州便有著名旅游胜地“三坊七巷”,其中便有全国的黄氏族人都经常要来瞻仰的黄巷。莆田黄氏更不例外。所谓黄巷,顾名思义便是黄氏族人居住的地方。他们每到一处定居,只要该地还未命名,都会将它称为黄巷。日后,来自黄巷的黄岸,将黄氏的种子播撒到了莆田。
在这些种子之间,有被誉为晚唐著名诗人、八闽文章初祖的黄滔(840-911年)。在“外败于节度使,内毁于宦官”的唐朝末年,他辅佐深受福建人爱戴的“开闽尊王”王审知,提倡减赋税、轻徭役,节约官府开支;重商务、开港路(主要是泉州港,此举为泉州在宋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打下坚实基础),兴旺海上贸易;建学校、育人才,发展地方文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此外还审时度势,规劝王审知“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为闭门天子”——也就是不要乱称王——最终使福建在天下大乱、军阀混战的情况下,能够独享太平,免受兵祸。此外,黄滔还收留引进中原文化人才,开启民智。某种意义上,福建从唐代的边陲蛮荒之地,一跃成为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正是得益于黄滔的善政。与此同时,它又让福建乃至整个莆田在很长时间内得保安宁,并诗书继世。
而前文所提到的黄公度,正是黄滔的八世孙。尽管在应对宋高宗时,被认为不如榜眼,但是他和老祖宗一样,有着相似的风骨。
其被评价为“居官耿直,以廉勤称”。由于他与宰相赵鼎交好,而赵鼎又力荐岳飞抗金,最终他也屡遭秦桧的打击,“贬摄南恩,官止外郎。”
最后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48岁。
五
当然,莆田之所以文风悠长,不得不提河南荥阳郑氏入莆始祖——郑露、郑庄、郑淑。他们为同族三兄弟,以郑露为长。据族谱记载,郑露为唐代人,而诸多史、志记载郑露为南北朝梁、陈时人。
根据《兴化府志》,在他们为这块土地播下第一颗文化种子前,“莆犹未为县,人不知儒学。”他们到来之后,创建闽地第一所学堂“湖山书院”,“构书堂以修儒业”,此举被视为莆阳最早的儒家文化启蒙。莆田的文化也因此而兴。
尽管到清末,废除科举,但这种由无数前辈所铸就并厚积的风骨和文脉,加上“家贫子读书”,让每个莆田人依旧奋以好学。
创办百年的莆田一中,更是走出无数人才。其中有护法运动先驱林师肇、邹鸿俦、林一士等,有革命烈士王于洁、韩永藩、徐元昌、欧成龙等,有抗战英雄温彦斌、陈文杞、林擎岱、陈祖勋等,有院士专家林兰英、闵桂荣、杨锦宗、黄维垣、蔡自兴、黄文魁等,有党政高级干部林一心、林汝南、黄国璋、肖键、李礼辉、陈金海、黄春萼等,有文学家教授学者郭风、朱维干、陈一琴、李建平等……
当然,也走出不少在体育赛场上为国争光的明星。如第一位跳过8.00米的中国跳远选手,曾两度改写亚洲跳远纪录并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取得跳远项目第5名的刘玉煌,以及曾打破亚运会十项全能纪录,并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以总分7662分取得男子十项全能第15名,是中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十项全能选手第一人的翁康强。
这种体育上的成就,和莆田出过的武状元,也构成了莆田人人生追求的另一个图景,那就是修文的同时,也不停止习武。对久处困境的他们来说,多种手段就多条路。
这也让莆田成为了福建的传奇所在。今天的我们,常常被莆田系“一叶障目”,很难发现莆田内在的优异。但拂去那些蒙尘,一个让人惊异的莆田跳脱而出。
事实上,我们放眼整个莆田,还会发现一个很特别的存在。
五
2017年前后,我第一次去莆田时,便专程去了湄洲岛。
这是整个福建人,乃至在世界打拼的全体中国人心目中的又一个“圣地”。因为岛上供奉着的是妈祖。只要是海洋文化波及的地方,就会有妈祖的踪迹。今天的天津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城。
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 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故事中称,林默娘出生不闻啼哭,却自小即习水性,十六岁起,矢志不嫁,专为商人、渔民救险排难,后因救人而逝世,最后功德圆满成为海神妈祖。
某种意义上,妈祖信仰的缘起,和中国沿海地区渔业生产及其海事活动密切相关。那个时候的海洋,相对农业社会,既是开放的,也是危险的,很多渔民因海难丧生者不可计数,在他们心目中,自然希望有海上守护神庇佑安全。而妈祖的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无疑正好符合了他们的希求。他们去往哪里,就把妈祖带到了哪里。
澳门的妈祖信仰更是因此延续数百年,从未间断。澳门的葡文名“Macau”也正是和妈祖信仰有关。
作为妈祖的故乡,莆田自然深受妈祖影响至深。逢年过节,嫁女迎亲,尤其是祭祀妈祖时,当地知名曲种莆仙戏便时常上演。
除了妈祖之外,莆田还有一个知名的文化遗存,也就是佛教中禅宗的代表性寺院之一,那就是南少林。其前身为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的林泉寺。李连杰的《少林寺》让我们认识了嵩山少林寺,不过他还主演过一部《南北少林》,说的正是北少林武僧智明和南少林俗家弟子司马燕不约而同在赫索王爷寿诞之日行刺王爷,为报父仇的故事。当然,也有说法是南少林在泉州,即镇国东禅寺。
但不管如何,它们的存在,丰富了莆田的人文,也让近年来深受争议的这个城市,变得更加丰满和立体。
希望在妈祖等神灵的护佑下,勇敢、奋进的莆田,能闯过这次新的风浪。当然,也希望每个莆田人,包括今天的莆田系,在外出打拼时,能常将妈祖的大爱放在心头,并在追求人生价值时,常思符合不符合老祖宗的希冀和要求!
延伸阅读
《紫菜爸爸》
王千马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关于传统知识分子学以报国的传记,它的是普通人,但正是这些普通人的奉献,推动了中国进步的巨轮。
传主黄广潢,正是莆田延寿黄氏后人。生于抗战,先后求读于莆田一中、厦门大学,后任职于浙江舟山。二十五年来,安贫乐道,坚守海角一隅,深入水产养殖科研生产工作的第一线,最终以身付国。
这是莆田走出的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他是莆田人文的延续,也是莆田新时代的形象。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38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