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大师”。他掌管着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的一切。翻开他的人生经历,就像在读一部新中国航天工业发展史.
曾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科学技术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等称号。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还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是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
1929年,孙家栋出生在辽宁省瓦房店市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1951年,孙家栋入选首批赴苏联留学空军学员名单,进入苏联朱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深造。1958年,孙家栋从苏联回到中国。安排他参加导弹研制计划与他的专业没有特别的关系,但孙家栋没有抱怨,立即参加了导弹研制计划。东风系列导弹就是在他的参与下设计的。
1959年7月16日、11月5日,我国第一枚仿制短程地对地导弹成功发射。从那以后,中国拥有了自己的导弹,这补充了尖端武器的差距。虽然“东风-1”是我国第一枚导弹,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实际上,“东风-2”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弹道导弹,正式装备并投入实战部署,也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正是这枚导弹,给中国科研人员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1962年3月21日,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弹道导弹东风-2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没想到,导弹起飞后迅速失控,最后撞向距离发射塔仅300米的戈壁,炸出一个直径30米的大坑。
为了找出失败的原因,数百人弯下腰,在冰冻的沙漠中一寸一寸摸索,寻找导弹的碎片。好几天,沙子都快被扒光了,孙家栋和他的同事们才找到所有的碎片,重新组装成导弹。
钱学森等科研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调查事故原因。发现里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急于求成的因素是东风二号前期地面试验不充分,包括发动机存在的问题,他们没有及时发现。针对这些,钱学森制定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这个原则一直伴随着我们直到现在。
1967年,孙家栋迎来了事业的重要转折点。在钱学森的推荐下,孙家栋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首席技术官。在没有信息、经验和专家的情况下,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在当时,许多外国卫星在天上是事实,时间已经不多了。孙家栋毫不犹豫地投身于这场无私的“战斗”。
当时党中央要求1970年发射卫星,三年时间远远不够。孙家栋根据“起、抓、听、看”的总体目标,大胆提出简化原方案。它由卫星结构、热控、电源、短波遥测、跟踪、无线电和《东方红》音乐装置以及姿态测量部件组成。它的总质量约为173公斤,直径为1米,有72个侧面,形状类似球体。它通过自旋稳定在太空中运行。
当时卫星直径只有1米,反射非常差。孙家栋和他的团队想到了一个“借光”的方法,在三级运载火箭上制作球体。球体膨胀后,直径可达三米。未来,三米球将起到引导作用。当你看到它时,你可以在周围找到卫星。
经过反复试验,孙家栋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当东方红一号卫星带着《东方红》音乐飞越北京上空时,孙家栋仰望星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出生。中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孙家栋埋头研究,唯一感到羞耻的就是家人。因为工作原因,孙家栋和妻子魏分开了。他妻子生孩子时,他不在那里。虽然她对他的工作一无所知,但她仍然相信他是值得信任和可靠的。因为爱,她愿意为他承担一个小家庭,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东方红一号任务造就了一代航天员,培养了一代航天员。如果说东方红一号是中国航天的第一颗种子,那么今天,这颗种子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结出了累累硕果。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38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