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可见,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完善于金元,兴盛于明清。从抑郁症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医有两种抑郁症。第一郁包括气、血、津液郁结,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气、血、痰、火、湿、食等病理产物的郁结,属于对其病机的描述。金元以前讨论的“萧条”大致就是这个原因。另一种“抑郁”,是指以情绪不佳、气滞所致的情绪抑郁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如情绪烦躁、胸满、胁痛、烦躁哭闹,或咽中有异物,即情绪抑郁。明代以后讨论的“萧条”大多属于此类。这两个概念是平行的,不存在从属关系。因此,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并不单纯属于中医“抑郁证”的范畴,其表现形式可出现在“癫痫综合征”、“百合病”、“脏躁”、“失眠”、“健忘”等各种中医病名的症状群中。因此,简单地将抑郁症归入“抑郁症综合征”范畴是有失偏颇的。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医从文字到术语,从理论到实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五大内腑治神体系。抑郁症的症状,如精神抑郁、姜郁、胸闷胀、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多疑、悲伤欲哭、情义过多等,一般认为是“郁而不适感,皆肝木之病”,影响心、脾、肾等器官。大脑是“髓海”和“元神之府”,是精神、情感和思维活动的摇篮,是维持后者正常状态的物质基础。因此,所有的精神、情感和思维障碍都源于大脑。情志过度变化,会导致气机失调,情志不尽,气机郁滞,内生痰瘀。人体气血阴阳长期受损,使大脑失去养料,心灵失去藏身之处,疾病由实变虚,或虚实兼施。部分患者还表现出躁狂、抑郁的双相症状,其病理变化是由热、火引起的痰气郁结所致,久而久之可损伤机体阴液。综上所述,抑郁症是由情绪紊乱、情绪长期压抑、气机失调、大脑失去控制引起的。在此基础上,涉及心、肝、脾、肾。主要病理变化为气机失调,导致气机郁滞,痰瘀内滞,扰乱大脑和精神,或长期患病气血不足,导致大脑失控,出现情绪低落、能力下降等情绪症状。七情失控导致五脏气机失调,痰瘀阻滞经络,产生各种身体症状。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39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