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仍是普通人逆袭的最佳通道,互联网的普及给普通人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最近看到一件很正能量的事,就是今年互联网大厂校招的薪资非常高,相比去年大幅提升。

最近看到一个很积极的事情,就是今年互联网大公司的工资很高,比去年有了很大的提升。

以腾讯为例。学校招聘的R&D岗位分为五个等级。股票和去年一样(6w),整体月薪提高2000。签约费和去年一样(3万元),入职即付。住房补贴去年为1200/月,今年为4000/月。总的来说,每年的套餐比去年的学校招聘增加了20-30%。以下是一些关于鹅厂学校招聘的信息(来自网络)

互联网仍是普通人逆袭的最佳通道

总承包商=月薪* 16个月签约费,存量房补贴。

按此计算,大白菜年包(学校招聘标准职级正规档)=19k* 16 30k 60k/2 4k*12=412k。

也就是税前41.2万,在其他行业就业十年后在事业中期不容易达到,但在互联网上只是起点。

涨薪的背景

学校招聘薪酬的提升,本质上是供求关系的必然结果。我国计算机专业的优秀学生数量在过去几年并没有明显增长,但市场需求增长迅速。

互联网仍是普通人逆袭的最佳通道

各大互联网公司学校招聘规模的变化。

与2018年相比,变化更加惊人。当时腾讯关于白菜价格的年报只有22万,短短三年几乎翻了一番。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很难找到其他行业能获得如此大的工资涨幅。在学校招聘套餐中,非SP/SSP白菜价格涨幅最大,说明这种增长趋势不是少数,而是普遍。

互联网仍是普通人逆袭的最佳通道

2018年各大厂招聘待遇。

今年不仅腾讯,美团、DJI、阿里、字节等大公司都给予了非常高的学校招聘待遇。

互联网仍是普通人逆袭的最佳通道

DJI集集帮

互联网仍是普通人逆袭的最佳通道

美团算法、开发、业务分析等岗位。

/large/pgc-image/ba32cf16bc2c4eea9bc7acab6a400e15" alt="互联网仍是普通人逆袭的最佳通道">

今年各厂校招年包一览

这样的高水平年包,也导致行业内出现了价格倒挂的现象,意思就是新员工比工作了一两年的老员工年包更多。毕竟每年的优秀毕业生有限,T公司不给足够高的年包,那就要被A公司抢走了,这件事本质上是互联网厂商之间的内卷,但对刚毕业的员工来说是一件好事。

从另一个角度看,互联网公司也需要员工保持年轻和高生产力,像我们熟悉的35岁优化就是一个证明。新老员工出现薪资倒挂可能倒逼老员工跳槽,然后让公司更加年轻化...这里只是做一个推测,不代表各家公司有这种阴谋论的想法。

即使是高大上的金融行业,也很难如此大面积地给出这样高的offer。而互联网大厂的工作机会,即使是加班加点,对于一些急需改变生活的年轻人来说也是绝佳的机会,毕竟在阶层固化越来越牢的背景下,这样从一穷二白晋升中产的机会可以说弥足珍贵。在其他行业(如制造业),同样辛苦、同样要加班,但收入距离互联网差距越来越大。

不过学了CS也不代表就进了天堂,CS专业应届生两级分化也很严重,不是所有人随便到哪个高校读了个计算机就能毕业年薪大几十万,这个行业收入高的大有人在,收入一般的同样很多,找不到工作也有不少。

同行对比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做一个有趣的对比,那就是中美同行比较,2018年时做白菜价对比,中国腾讯对比美国谷歌大概是:22万人民币 VS 15万美元。

到了今年,这个对比是41万人民币 VS 19万美元。谷歌代表美国码农的一个整体行情,由此可见,尽管中美差距仍然很大,但这个差距相比三年前已经缩小了很多。

互联网仍是普通人逆袭的最佳通道

谷歌在美国各级别软件工程师待遇 最低的L3级别年报19.1万美元(levels.fyi)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随着中国互联网和科技行业整体待遇的提高,中国新经济的创新力也会越来越强、中国吸引人才(现实一点说是留住高端人才不外流)的能力也将加强。

有了更高的薪资、更好的人才,中国互联网行业下一步要做的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突破,同时将全世界纳入自己的市场范围。参考一些比较优秀的同行:微软的操作系统和云计算、苹果软硬结合的生态与独家的芯片、谷歌全球覆盖的流量和移动操作系统的王者地位、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以及在公开专利背景下还能横扫全球的竞争力...中国互联网公司应该向这些同行学习,如果仅仅是削尖脑袋带货卖菜搞网贷赚这种容易钱,只会让中国社会的内卷程度继续加深,总之,要割就割外国人,而割外国人的本钱就是硬核科技的突破。

行业的未来

很多人看到过去十年互联网春风得意,并且相信花无百日红,表示互联网寒冬即将到来或期待着IT行业迎来下一次惨烈的泡沫破裂。但客观来说,当下的时代背景已经与世纪初完全不同,如今互联网和高科技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家头部科网巨头(例如美国的FAAMG、中国的腾讯阿里)都已经是商业模式成熟、估值合理而且也是用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司,他们在可见的未来还会继续发光发热、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们在前不久的主题 在美国当码农,真的很香吗?中提到IT行业的两个特点:

(1)IT行业不仅享受经济增长做大蛋糕的过程,同时不断瓜分存量经济中更多的蛋糕:即使经济总量不增加,IT吃到的份额还是会越来越大。毕竟各个行业都在数字化,从银行柜员到停车场收银员大部分都已经无人化、被自动化的新设备替代,这本质就是IT行业抢夺其他行业的机会。

(2)IT行业可以实现地点的相对自由。如今互联网遍布千家万户,一个在中国或印度的优秀工程师完全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参与到美国硅谷的高盈利项目中去。这一特性会导致程序员这个职业在全球范围内薪资差异相对其他行业更小。这个趋势正在加速,疫情带来的居家办公就是一个重要分水岭,最近微软和亚马逊这两大科技巨头都对未来work from home(居家办公)做出了常态化部署,允许相当大比例的员工长期居家办公,因此很多员工不必再担心通勤时间,转而搬到城市圈内其他房价更低、环境更好的地方居住。这也是过去一年美国房价暴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房子对于很多人来说意义变得不一样了,而且在美国房价的这一轮上涨中,城市非核心区的涨幅比核心区明显更大。

互联网仍是普通人逆袭的最佳通道

对比海外同行,我不觉得中国互联网薪资高的有问题,反而觉得中国的工程师们未来应该获得更高的回报:他们的智力并不比硅谷和同行差、工作强度和时间也比那些同行多得多,如果这个世界完全是没有壁垒并且公平的话,他们的待遇应该向硅谷看齐。

薪资不是问题、方向可能是个问题,正如前文提到的,中国互联网行业真正的困难在于享受惯了中国这样一个庞大市场的红利,只要随便做点低技术含量的消费级应用就能发大财,进而懒得去做长期投入短期却看不到明显回报的硬核科技,最终加重内卷,导致其他行业的日子越来越难。

总结

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会在不知不觉间令人破防,我们可以说这个时代很好,一个大学毕业生选对了专业就可以得到很多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高薪;也可以说这个时代不好,一套不太大的房子一年涨幅就可以轻松超过无数高薪岗位五年的税后总净得(更不必说其他传统行业)。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每个年龄段都是这样。比如决定一个人大学毕业后做什么工作,这个选择其实就来自于四年前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很多成功学鸡汤文总劝人说“只报你喜欢的,不要有功利心”,但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下,这话越看越扯,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资本可以岁月静好地做出选择拥抱兴趣,在“喜欢”和“讨生活”之间,如果只能选一个,当然是选后者,只有在解决生活问题之后才能去考虑兴趣。

对于那些有天资、有志向但却只能做一个选择的人来说,互联网仍是逆袭的最佳通道。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39635.html

(0)

相关推荐

  • 互联网人薪酬“虚高”了吗?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万敏 在近日披露的多家互联网大厂三季报中,研发费用投入和技术人才积累仍是重点提及的板块。

    科技 2021年11月19日
  • 备孕补充叶酸,孕早期叶酸补充量

    为了孕育出健康的宝宝,备孕期间就要做好营养补充。除了要补充大家所熟知的叶酸和钙,也不能忽略了这些微量元素。

    生活 2021年12月6日
  • 55岁以后,四大症状不要“硬扛”,防止癌症发展,要牢记“32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45岁到59岁为中年时期,同时也被称为“生命高危期”。这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很多人会患上冠心病、脑中风、癌症等突发疾病,有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其中,癌症是中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的重大疾病。如何预防?其实,癌症是可以通过自自查,提前发现的。

    生活 2021年11月16日
  • 手机的处理器有多么重要

    不管是电脑还是手机还是别的智能产品,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芯片,而在手机上它的名字也叫处理器,处理器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大脑,什么思考都是由大脑进行的,另外对于图片的处理是有GPU来进行的,在电脑上面它有个名字叫显卡,在手机上面它也叫GPU,然后GPU将处理好的画面传到屏幕,最后由屏幕呈现给你看。GPU和CPU一起组成了手机处理器,也就是手机芯片。

    科技 2021年11月10日
  • 命运多舛:美联邦航空局发布警告,称C波段5G可能干扰飞行安全

    据外媒报道,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准备发布警告,称C波段的5G信号可能会干扰飞行安全,预计运营商即将到来的商用推出可能会导致航班延误和取消。

    科技 2021年11月3日
  • 王建洲:我们的手机过往经历从1G到5G |封面人物。

    1973年春天,手机的发明者马蒂.库珀在路边用一个两磅重的原型打电话给他的竞争对手。感受到对方明显的失落后,他克制住自己的激动,挂了电话,因为充电十个小时后,它只能通话十分钟。如今...

    科技 2021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