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在各地的实施,“什么是好的教育”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著名哲学家周的一篇文章,他从父母的角色、父母的态度、学习的目的三个方面来谈教育的本质,发人深省。欢迎老师和家长阅读学习!
一
不要试图规划孩子的一生
糊涂的雄心
现在的父母似乎都有一个野心,要亲自安排孩子的整个未来,从入学、学习到工作、出国,从买房买车到结婚生子,所有的一切都要提前计划,提前筹集资金,甚至亲自上阵。我觉得这是我履行责任的方式。
我想提醒你的是:孩子的未来岂是你们决定得了的?.
他的未来一半掌握在上帝手中,即他的外在遭遇,另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他应对外在遭遇的心态和能力。上半场,除了为他祈祷,你别无选择。
对于后半部分,你可以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给他以正确的教育,使他在心智上真正优秀,这样你不仅可以自己争取幸福,还可以承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苦难。如果你在这方面不努力,结果你培养了一个心智薄弱的人,那么我可以断定,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为他付出的所有心血都是白费的。
做好监护人即可安心
父母要明白,不管多亲爱,孩子只是暂时和你一起寄养,你只能是孩子的临时监护人。我不只是说孩子迟早会长大,独立走自己的人生路。送他们的日子一定会到来,你不能再跟他们走了。
我的意思远不止这些。
父母生的只是孩子的身体,不是灵魂。我相信灵魂一定有另一个源头,这个源头决定了它在世界上的走向。
可以这样解释,不管父母多么精心地设计和运作,孩子的未来并不听从你们的安排,往往还使你们大吃一惊。.
因此,父母的职责是作为监护人,为孩子的身心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果他们这样做,他们可以感到安心。至于孩子们将来最终会走上什么样的道路,那是你无法控制的,荣耀不是你的功劳,阴郁也不是你的错。
二
不做应试教育的同谋
家长不可犯立场错误
今天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被应试教育绑架了。很多家长不由自主成为应试教育的仆人,少数家长甚至自觉充当应试教育的帮凶和打手。在一些学校,有见地的校长和老师试图进行一些改革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阻力往往主要来自家长。
ta-track="38">家长们的普遍心理是怕孩子在应试竞争中落后,在他们看来,学校在应试上越下力气,孩子就越占便宜,而减轻功课负担则意味着孩子吃亏。
应试教育对孩子身心的损害有目共睹,犹如两军对垒,一边是应试教育,一边是孩子,我的呼吁是:家长啊,你不可犯立场错误,一定要站对队,坚定地站在孩子这一边,保护孩子尽量少受应试教育的损害。
孩子在学校里不得不承受应试的压力,如果你在家庭里还充当应试教育的警察,孩子真是没有喘气的地方了。
把赌注下在素质教育这一边
应试体制实际上把所有学生和家长逼入了一个赌局,一边是应试教育,另一边是素质教育,看你把赌注下在哪一边。现在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人把赌注完全押在了应试教育上,竭尽全力成为赢家。
在我看来,这样做的风险其实更大,如果赢了,不过是升学占了便宜而已,如果输了,就输得尽光。
相反,把赌注下在素质教育这一边,适当兼顾应试,即使最后在升学上遭遇一点挫折,素质上的收获却是无人能剥夺的,必将在整个人生中长久发生作用。
其实,根据我的体会,只要真正注重素质的培养,孩子有了好的智力素质,应试会是相当轻松的事。智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其效果也一定会体现在需要运用智力的一切事情上,包括功课和考试。
所以,以素质的优秀为目标,把应试的成功当作副产品,是最合理的定位。
以平常心看待应试成绩
在现行应试教育体制下,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应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给素质教育加分,以弥补学校里素质教育的缺失。这当然要求家长自身具备较高的素质,从而能够在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艺术熏陶等方面给孩子以影响和指导。二是给应试教育减负,以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功课压力,家长至少不应该再加压,在课外给孩子加上各种培训班、补课班的重负。家长自己能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应试成绩,也会使孩子在心理上轻松不少。
相反,家长的紧张心理和苛责行为往往是笼罩在孩子心灵上的最浓重的阴影,是导致孩子痛苦乃至崩溃的直接原因。
三
孩子学习不快乐,教育已经失败
好学生应该具备两种能力
我心目中的好学生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快乐学习的能力,能从学习本身获得莫大快乐。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安排自己的学习。这也是我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应该使学生第一爱上学习,做知识的恋人,第二学会自学,做知识的主人。
相反,如果使学生成了知识的仇人兼仆人,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应试教育本质上是反智育的
一个人做事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强制,效果大不一样。
出于兴趣做事,心情愉快,头脑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往往事半功倍。出于强制做事,心情沮丧,头脑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往往事倍功半。做一般的事尚且如此,学习就更是如此了。
因为学习是纯粹的智力活动,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感受到智力活动本身的快乐,学习就会是百分之百的痛苦。遗憾的是,这正是今天多数学生的状况。
情况本来不该是这样的。
人有智力禀赋,这种禀赋需要得到生长和运用,原是人性的天然倾向。学生之所以视学习为莫大的痛苦,原因恰恰在于,应试教育不但不是激活、反而是压抑智力活动的,本质上是反智育的。
— END —
来源 | 周国平
责编 | 周彩丽
编辑 | 朱强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40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