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算科技吗,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一样吗

互联网还是高科技吗?

只有不断为社会创造价值,基础才能常青。

文丨华商韬略 黑森林

互联网是高科技吗?如果二十年前有人问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人会怀疑互联网当然是高科技。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业态和受众的下沉,互联网上“高科技”的光环逐渐褪去。有人认为,互联网企业不再是探索科技新前沿的创业传奇,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商业战役。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繁荣得益于信息技术普及和弥合信息资源鸿沟的红利,得益于底层小人物的励志故事。与此同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烈的批评和呼吁中,它迫切需要新的转型。

10月19日,阿里巴巴发布了首款通用CPU芯片——永恒710。这样的技术成果正证明互联网企业正在适应时代的变化。

在2021年的杭云起大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指出,在科技不仅创造商业价值,更创造社会价值。's看来,科技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必须与社会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既要追求先进技术,也要思考如何与全社会共享科技快速发展的成果。

从享受红利到创造红利,从现有技术普及到研发探索未知,如何用科技力量担负起“科技攻坚”和“共同富裕”的使命,成为了互联网企业走向后疫情新商业时代的主旋律。

【1】

30年前,互联网是什么样子,和今天的量子计算、6G通信一样,还是一个高深莫测的话题。

1986年,中央提出“863计划”,信息技术被列入重点投资和赶超欧美的七大领域。随即,中国的信息工程开始了,互联网进入了中国。

在鸿蒙系统早期,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整个互联网只能提供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电子邮件、新闻等四项基本公共服务。此外,是否加入互联网在各国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对计算机病毒的恐惧比计算机本身传播得更快。

就连曾经了解过互联网的人也有自己的理解,比如“盲人摸象”。互联网商业化和生活化的愿景只存在于批评家们信誓旦旦的预言中。

20世纪90年代初,美日韩半导体战争如火如荼,底层技术在但前沿尖端科技与普通人生活工作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突飞猛进

1995年5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服务商英成立,在中关村南大街竖起了“中国人从信息高速公路向北——米有多远”的巨幅广告,标志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诞生。

互联网还是高科技吗?

应海威作为中国群众的互联网启蒙者,率先在北京龚伟村创办了第一家民营互联网科教博物馆,免费普及网络知识。

两个月后,在杭州西湖边,“中国黄页”诞生了,这是当时神秘的互联网技术为普通中国人服务的第一步。

“如果我们失败了,我们不后悔。”31岁的马云如是说。

没有人知道互联网的未来在哪里,但互联网创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互联网服务千家万户的时代似乎已经到来。

然而,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数千家公司因资本断裂而死亡,行业一片废墟。就连在国内大部分城市都开设了快递业务的电商龙头MY8848商城,也在上市前夕倒下,未能克服互联网技术泛化的鸿沟。

经过这一波变革,阿里巴巴等幸存者终于迎来了中国经济崛起和信息技术大爆炸的机遇,找到了适合中国市场的免费模式,既架起了技术普及的阶梯,又在数亿代码中解决了商业难题,逐步实现了从互联网普及到技术先锋的转变。

2008年天猫也叫淘宝商城,没有连接淘宝自己的商品库和店铺系统,需要重新注册下单购物,效率低,成本高,缺乏体验,无法应对用户的爆发式增长。

业务需求的紧迫性使得淘宝技术团队解散

今天阿里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架构。这一套架构,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阿里云。

  阿里云的出现,不仅让阿里巴巴在消费者端的业务有更坚实的技术和算力基础,也提升了阿里在企业端的综合服务能力。

  正是阿里巴巴们多年的普及,打通技术成本壁垒,让原本高深莫测的互联网在普惠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彻底褪去了神秘色彩,推动中国在信息化赛道后发先至,实现弯道超车。

  以阿里巴巴为典型,彼时厮杀正酣的互联网巨头们实际上共同完成了互联网技术的普惠下沉,也打破了自己坐享互联网技术红利的安逸。

  随着业务越深入,互联网越普及,技术本身的价值越来越超过了表层商业化,阿里巴巴走到了又一个关口。

  【2】

  2008年,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阶段,阿里巴巴也面临着海量数据增长如何处理以及打通支付宝、淘宝、B2B业务底层数据的难题,系统经常满负荷运转、算力捉襟见肘。

  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而言,处理数据的能力是关乎生死的核心技术,这道坎非迈过去不可。让阿里突破难关的,是如今名闻天下的王坚以及今天越来越普及的云技术。

  云技术之难,相当于让几万个高矮胖瘦不同的人一起跑马拉松,还要跑出天安门阅兵方阵的感觉,只要其中一个人出一个小问题,整个系统就会出问题。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阿里云组建了一支阵容豪华的队伍,包括10多位IEEE Fellow,30多位知名高校教授,九成员工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研发人员占比国内第一,在国际顶级技术赛事斩获60余项第一,在国际顶级会议发表论文1000余篇。

  然而,没有人看好王坚和阿里云团队。不但外部有行业大佬贬低只存在于理论上的云技术为“新瓶装旧酒”、“看不到前途”,就连阿里巴巴内部对于早期阿里云的不稳定也是怨声载道,甚至骂王坚是骗子,只等阿里云一黄,就来挖这块最大的人才宝库。

  的确,克服云技术实用化鸿沟之难非常人所能想象,用王坚的话来说,是用工程师的命去填。

  如今,阿里云不但解决了技术难题,解决了阿里内部的数据问题,还成为仅次于亚马逊AWS、微软Azure的全球第三大公有云。

  通过构建起互联网世界的算力基础设施,极大降低了信息技术硬件管理投资成本,阿里云成功服务国外内几百万行业客户,推动了国内企业向云计算的全面转型,把中国互联网技术的普惠程度拉高到了又一个台阶。

  鉴于阿里云对国家战略的响应,王坚被选为民营企业中第一个院士,在中宣部活动中获评“最美科技工作者”;阿里云被授予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两大奖项;“飞天云操作系统”项目获2017年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阿里云连续五年有技术当选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

  在阿里云的推动下,阿里巴巴逐步成长为真正的技术型企业,技术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核心引擎。

  随着5G通信推广,工业互联网到来,对于数据处理所需算力的要求还将指数级增长。中国如果不彻底解决算力软硬件问题,不但会阻碍互联网产业继续发展,还会导致数据主导权掌握在极少数玩家手里。

  为了给中小企业搭建信息化快车道,近几年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一直致力于促进我国云计算软件应用的推广。

  2020年,国家推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及《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云计算软件应用发展,帮助中小企业上云用云、构建云上产业平台。

  响应国家号召,阿里云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产业在下一个时代继续践行技术普惠的关键抓手,不断进行互联网商业表象下的软硬件创新、技术理论研究。

  2017年10月,阿里巴巴达摩院在当年的云栖大会宣布成立,成为立足基础科研,探索科技未知的研究院。

  2018年,阿里巴巴成立了独立芯片公司平头哥,加大了进军底层基础硬件领域的力度。

  短短三年,阿里平头哥已拥有处理器IP、AI芯片及通用芯片等产品家族,旗下玄铁系列处理器出货量更已达25亿颗。不服就干的“平头哥”霸气推动着中国芯片产业的进步。

  2021年云栖大会上,平头哥发布了最新的倚天710通用服务器CPU芯片,采用业界最先进的5nm工艺,单芯片容纳高达600亿晶体管,针对云场景的定制化设计,指标超出了业界标杆,一举迈入了由Intel、AMD、AWS等欧美少数巨头掌控的硬件领域。

互联网还是高科技吗?

  除了云技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数字中国建设还提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等重点产业。这也是阿里巴巴想要继续领跑行业,必然要肩负的重担。

  阿里巴巴商业与技术良性互动的深层逻辑,让它能够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并始终能坚定地践行技术普惠的价值观。

  【3】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夕,软银孙正义花了五六分钟,就决定用2000万美元投给刚刚成立不满一年的阿里巴巴,换来数千倍的回报。

  这出慧眼识阿里的故事成为了孙正义投资生涯最高光的时刻。

  但事实是,即便不是慧眼也能看到阿里巴巴非比寻常,因为仅仅成立9个月,阿里巴巴就跃升为全球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吸引了投资者临门,估值以每日600万人民币的速度递增,根本不缺投资人。

  阿里巴巴能够一鸣惊人,离不开一个最关键的抉择。

  1999年4月24日,成立一个月的阿里巴巴开了一次讨论会——是做B2C,还是B2B。

  前者,是欧美大多数电子商务公司的选择,模式照搬就行,风险小,只不过当时中国社会连银行卡都没普及,信用体系基本空白。所以,网购用户基本是具备相当网络知识的精英阶层。

  那时候,电商们不过是围着少数人服务,在本就不大的存量领域殊死搏杀。

  但另一条路,针对企业的B2B在当时却是闻所未闻,前方一片迷茫。

  经过激烈的辩论和讨论后,最终确定做B2B,才有了阿里巴巴的崛起。

  回头来看,这个决定最大的底气在于,中国特别是江浙沪地区,汇集了全世界最庞大的中小制造企业资源,却极度缺乏最关键的对外信息出口。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夜,决心做B2B业务的阿里巴巴,靠地推两条腿一家家企业上门推广普及电商业务,才得以成为了中国制造业登上的第一艘信息化出海大船。

  阿里巴巴成就了众多中小微企业的出海梦,也由此积累宝贵的商业和技术经验。

  2003年,伴随着国内交通运输、金融结算、身份信息、通信网络等等基础设施条件进步,以及加入世贸后人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国内消费市场的崛起,融合B2C、C2C的淘宝网成立,以免费开店免费使用的方式,将中国人真正带入了电子商务的时代。

  多年后,致力于建设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阿里云,同样响应了国家发展的大势。

  从“十二五”开始,云计算软件行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任务,还出台了专项规划;“十三五”进一步提出要支撑云计算成为新一代ICT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中的数字中国,云计算也是重点产业之一。

  有了各省市积极响应,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呈集群化分布于大江南北,阿里云在全球市场地位也不断抬升,社会价值不断显现。

  在今年云栖大会上,张勇宣布阿里巴巴正式启动“少年云助学计划”,向10000所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捐建“云电脑机房”,用算力促进教育公平。此前,阿里巴巴还发布“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动”,包括“加大科技投入,扶持欠发达地区数字化建设”等等。

互联网还是高科技吗?

  背靠国家利益与瞄准广大人民需求,阿里巴巴才能不断在增量的领域创造社会价值,把高科技做成普惠产品、平台,分享技术红利,从生产力角度真正践行“共同富裕”价值观,进而才有了一次次迎难而上的商业先见之明。

  这二十年,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时代,无数草莽枭雄、知识精英前赴后继,在一轮轮危机与复兴的周期中,创造出一个个千亿万亿的年轻独角兽、巨无霸。很多靠着资本扩张、狂捞快钱,蔑视技术研发、市场需求、经济规律,竟能一度立于商战中的不败之地。

  后疫情时代,泡沫猛然退潮,下一波宽松却遥遥无期,曾经豪赌资本化、地产化而不可一世的那些巨头一个个宴席散尽、人走茶凉。

  这个信息化、全球化、即将走向万物互联的时代,商业的胜利只是一时,坚持价值观,探索硬科技,不断为社会创造价值,才能基业常青。

  互联网还是高科技吗?今天,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或许已有不同的答案。

  但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仍然是一家高科技公司,这却不应该有什么争议。今天的互联网公司,正在从应用层面走向技术层面,在芯片等领域的硬核创新,就是最直接的例证。阿里们正在引领一场新浪潮,这是适应商业规律的必然,也是响应国家战略的担当。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41615.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