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是如何崛起的?很多人只知道温州人善于经商,自称东方犹太人,却不知道他们财富背后的密码。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了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宁波、温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这一政策使温州人的致富基因被彻底激活。
20世纪70年代,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东亚转移,台湾省、香港、韩国、新加坡利用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迅速崛起,成为继日本之后的亚洲四小龙,这让与他们亲近的温州人看到了不同的机遇。1976年,温州开始流行走私生意。当时来往于各大港口的温州渔船要么有夹层,要么在海水中拖着密封塑料袋。最疯狂的时候,中国80%的走私货物来自温州,走私货物需要一个据点来储存和交易。温州人开始沿河铺路,建立走私工厂。就这样,依靠走私生意,一部分温州人积累了灰色财富,一部分温州人下海走私,漂洋过海到国外淘金,成为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商人之一,这是温州人发家致富的起点。
20世纪80年代初被确立为对外开放口岸后,温州开始正式试水市场经济,当地人大多放弃走私,走上了正确的经商道路。当时中国人的物质需求逐年增加,而螺丝、纽扣、线圈等日常用品却供不应求。于是,温州人纷纷自建家庭作坊,全家上阵生产这些小商品,通过供销系统迅速推向全国,很快就生产出第一批万元户。有一段时间,脱胎于宗族文化、联系紧密的温州商人,形成了一个领导另一个做生意的裂变反应。到了1982年,温州出现了一个创业的小高潮,全市个体工商企业超过10万家,约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成千上万的买卖双方走遍全国,由此诞生了温州的各种行业标兵。比如线圈王郑、木鹿王叶建华、矿灯王刘大元、包工头程璐青、电器王李、同期救世王王麦谦,这些人与电击王胡金莲合称八王。
同时,利用温州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国家出台了允许农村社会资本自由流动、鼓励参与股份合作、分享红利、允许农民自管口粮、进城务工、经商办企业等政策。此举被视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风向标。当时温州80多万的农村劳动力转向了民营经济,温州发展商品经济的模式迅速引起了全国的关注,瞬间引发了中国的温州热。1986年,国家把温州列为实验区,让它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这一时期的温州人豪迈旷达,农民手里有钱,但没有城市户口就进不了城。于是,他们集资建设了中国农民第一城龙岗,后来发展成龙岗区。
当时国家的交通建设远不如今天发达,去全国各地做生意的温州人在节假日非常不方便,于是就下了飞机,开辟了航线,由此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苍南天龙包机商务公司,也就是今天吉祥航空的前身。当年,国有银行贷款过程艰难,于是温州人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家民营上市金融机构房星钱庄和第一家民营股份制银行鹿城市信用合作社。后来遭到国有银行抗议,被迫转为地下钱庄,使得当时温州的民间资本难以遏制。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以前,温州在国家投资不足、国有经济薄弱的情况下,依靠人民的力量,早已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经济重心。1992年南方谈话后,温州迎来了第二波创业热潮,这使得这座城市与更多的财富捆绑得更加紧密。在活跃的民营经济和发达的民间信用体系的支撑下,温州在随后的几年里产生了永嘉桥头纽扣市场、乐清柳市五金电器市场、乐清虹桥综合农贸市场等十大专业商品市场。温州人经营的家庭作坊也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向现代公司转型。著名的红蜻蜓、马森、宝信鸟都是这一时期诞生的民营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温州的GDP也从1978年的13亿快速发展到2000年的822亿,位居浙江第三。
很快,不愿安于现状的温州人大举进军电器、汽车摩托车行业。2001年,中国电器之都在温州乐清柳市镇挂牌。同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授予温州中国鞋都荣誉称号。两年后,温州又将。
中国汽摩配之都的头衔给收入囊中。很快,腾飞的温州还引来了英国BBC拍摄纪录片《通往财富之路发现商机》,让这座东南沿海城市一时间风光无限。然而鲜花与掌声的背后往往蕴藏着危机,早先,温州人靠着敢闯敢拼的劲头以及同乡之间的扶持,通过粗放式的发展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但跟风式的生意在温州逐渐产生了同质化的竞争和无底线的价格战。外加上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趋于升级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深陷价格战和恶性竞争的温州制造业苦不堪言。应对消费升级最好的方式自然是加强企业管理来提升产品质量,但以家庭作坊为主的温州企业并不具备升级产业的条件,1998年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更是令寒风中的温州人瑟瑟发抖。
有危机便意味着有转机,没料想98年那次空前的金融风暴反而成为了温州换赛道成功转型产业的契机。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长尾效应,国家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的建设,通知决定自当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的新体制,这意味着房地产正式进入到了市场化的阶段。在取消福利分房的同时,上头在金融政策方面也同步跟进,全面执行贷款买房贷款期限最长可达二十年,以及贷款额度最高可达房价的百分之七十的金融新政。商业房地产市场的激活,让嗅到商机的温州人迅速涌入楼市。遇到这样的时候,别的地方人要么先观望,要么最多贷款买上个一两套来试试水,然而一向以胆大、精明著称的温州人可不这干。他们一窝蜂地涌入温州本地的楼市,几乎都是整栋整层甚至整个小区的买,亲朋好友集资自付30%,大头则由银行贷款承担。仅过了四五个月,温州城区的房价普遍涨了三分之一左右,这无疑是天降横财。
房地产的巨额利润深深刺激了对财富渴求无比的温州人,许多企业家、个体户将工厂、品牌抵押往银行贷款,没钱的则纷纷找地下钱庄借高利贷,一时间大量资金杀入了房地产。而在本地炒房赚到爆的温州人,自然不愿只固守老巢,拿出他们当年走南闯北做生意的冒险劲儿,纷纷组团去到上海、杭州和北京等地炒房。那时的报纸报道温州炒房团都是包下火车浩浩荡荡赶赴上海,在魔都每天几十上百套的买。01年上海很多地方的房价才三四千,两年后便被温州人炒到了近2万。温州炒房团基本以短线投资为主,买进、卖出、套现,再买进、再卖出成了温州人炒房无往不利的法宝,而商铺、高档公寓和别墅这档溢价能力强的地产是他们的首选。当年有媒体报道,某温州炒房客以一百二十万元的首付在上海狂买二十套公寓,每套约二十平米,他为每套房配齐家具后出租,以每月每套三千元的租金抵扣按揭,每个月还能净赚两万,两年后房价暴涨一倍,他再将房子全部脱手赚得盆满钵满。当时在上海、杭州等地的温州房东腰挂六七十把钥匙,每天的工作就是收租以及和炒房同乡聊房价走势,见好就全部出手套现,再去别的楼盘买几十套,往复循环财富像滚雪球般暴增。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4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