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身份诈骗、网购诈骗、单身诈骗、虚拟中奖诈骗.各种诈骗“黑手”延伸到校园净土。随着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持续深入打击,校园反诈骗也迫在眉睫。在校园开展各种反诈骗宣传活动,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方式培养学生的反诈骗意识,已经成为业内常用的教育手段。10月21日,公安部刑侦局联合推出“无诈校园”。业内分析人士强调,加强对电信诈骗的宣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前有效防范电信诈骗。
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成效显著。
“今年1-9月,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6.2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3万人,同比分别增长41%和116%。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数量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10月21日,在“无诈骗校园——校园反诈骗计划”启动仪式上,公安部刑侦局二级巡视员娄先迪介绍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取得的成效。
娄先迪说,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始终坚持开路,开展长城、云剑、停电等专项行动,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组织集中收网行动。今年以来,共捣毁诈骗窝点3300余个,捣毁技术开发平台、网络引流推广、洗钱等犯罪团伙608个。在打击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等违法活动方面,共打掉涉两卡犯罪团伙2.7万个,排查犯罪嫌疑人45万人,会同工信部清理电话卡6441万张,央行组织异常银行账户14.8亿个。
打击电信诈骗成效显著,但仍不能放松警惕。娄先迪进一步强调,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学生也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学生被骗案件呈上升趋势。也有一些学生因为没有深度涉世,贪图小利,参与或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尤其是贩卖两张卡,误入歧途。
“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以手机、固定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诈骗犯罪迅速蔓延。大学生刚离家独立生活,社会经验少,对诈骗活动认识不足,往往成为被骗的重灾区。”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李秀云说。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正如李秀云所说,常见的电信诈骗套路如网贷、下单返利、网游虚假交易、注销“校园贷”等往往针对学生开展诈骗活动,其中不乏硕士、博士等高学历学生。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苏表示,大学生不同于中老年人,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对互联网有一定了解。然而,学生渴望经济独立,有先进的消费习惯,目前各种便捷的借贷金融产品,使得实施电信诈骗成为可能。
加强对学生群体的宣传教育。
蚂蚁集团发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反欺诈治理报告显示,近七成消费者金融知识不足,尤其是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八成老人不会熟练使用智能手机,怕被骗,怕赔钱。18-24岁的学生占受骗者的近40%。除了被骗,还有少数大学生被诱惑成为骗子。
鉴于这一现实,公安部刑事调查局结合
娄先迪说,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全民反诈骗新格局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角落。反诈骗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反诈骗和普法宣传,提高大学生的诈骗免疫力。“无诈骗校园——校园防诈骗计划”是帮助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举措。
“无论是电信网络诈骗,还是之前严厉整治的校园贷款陷阱,都是维护学校师生日常网络生活安全的重要举措。”苏指出,目前遭遇电信诈骗的用户很难在事后挽回损失,加强电信诈骗形式的事前公示可以实现有效防御。通过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手段,学生也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更多骗局套路。
苏认为,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校园净土十分必要。他呼吁学生增强防范意识,掌握必要的反诈骗技巧。同时,学校除了要充分了解电信诈骗套路外,还需要从心理、消费观念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因过度消费而上当受骗。“对于被骗的学生,要及时向学校和公安机关求助,不要因为金钱损失而陷入犯罪误区,也不要因为小事而赔钱。”苏对说道。
娄先迪还强调,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性犯罪,事后打击比事前预防要好。在营造全社会反诈骗氛围方面,今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5万场,发放宣传资料7.3亿份,发送公益短信30.7亿条,开发国家反诈骗中心App,努力实现全民免疫防一人被骗。
一串高数背后,保留的是消费者的“钱袋子”。据娄先迪介绍,公安部平均每天发布预警指令9.6万条,成功防止今年1260万人上当受骗,持续加强对受骗资金的紧急拦截,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今年以来,涉案资金2770亿元被紧急叫停。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岳品瑜廖萌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4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