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新闻网10月22日讯(杨晶佳 赵芙瑶)'s监管重拳打击“煤疯”,群众温暖过冬或迎来坚实保障。
据多家媒体报道,9月以来,“超级疯狂煤炭市场”再现,严重时煤价“一天涨两次,跳涨100元”。临近冬季,内蒙古、甘肃、山西等地的取暖用煤从过去的每吨600-800元上涨到近2000元,居民怨声载道。“我50岁了,以前从没见过煤价涨到1000元以上。”
针对上述情况,10月19日晚,国家发改委(NDRC)在十分钟内连续发布三篇文章,针对近期飙升的煤炭价格实施干预措施。次日,证监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将主动服从国家宏观调控,配合国家保供稳价。随后,正商所还发布公告,对动力煤期货部分合约提高交易费用,实施交易限额。
10月22日,煤炭期货大幅下跌。来源:东方财富网。
这一“组合拳”显示了监管部门平抑煤炭价格的决心,“煤炭疯狂”的行情或许有望告一段落。据东方财富网报道,10月22日,主要动力煤连续第三个工作日下跌。截至发稿时,最新报价为1365元/吨,较此前高点1982元/吨下跌逾30%。
煤炭价格已经稳定下来。然而,这场缺煤、涨价、停电的风波,让“煤老板”这个名字时隔多年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一代煤老板的狂野故事也成为了热门八卦。
01 “煤老板的时代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浅谈汪海林煤老板投资人来源:网络。
2018年,《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汪海林在一个论坛上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今天还是很怀念作为投资人的煤老板。”
这些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同情。相比于现在资本有话语权,凌驾于创作之上的环境,以前的煤老板不在乎内容,不干涉创作,甚至不太在乎能不能挣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女朋友演主角,让我走电影节红毯”。
据了解,煤老板涌入影视行业始于2009年左右,当时山西启动煤炭改革。短短两年,全省煤炭企业从2200多家下降到130家左右,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淘汰。有了巨额赔偿,煤老板们开始发愁,不知道怎么花。
除了投资影视剧,还有人去北京买房,直接去长安街,在天安门广场附近买了一整栋公寓楼,这样亲戚也可以来住。“如果你是北京的外地人,想打麻将,就不能聚一聚。”?
这些煤老板很大方,因为钱这么容易赚。
早在2002年,以租赁煤矿起家的邢利斌就果断出手,斥资8000万元收购了国有企业柳林县武星煤矿。当时武星煤矿亏损严重,工人工资拖欠,上访频繁。为此,虽然有1.4亿吨的巨额储备,但很少有人打算接手,最终卖出了8000万元的“白菜价”。
也是在今年,国家发改委取消了煤炭指导价。在市场化调整下,煤炭价格快速上涨,从每吨200元涨到400元左右。2008年最疯狂的一年,柳林县最好的焦煤能卖到每吨1500多元,邢利斌成为全区首富,身家100亿元。
在GQ中国《消失的煤老板》专题报道中,一位山西煤老板曾坦言,当年拿到钱太容易了。有一次,他拉煤赶上省里突击检查,货车在煤检站外排了几十公里,等了一天一夜才放行。没想到,每一朵云里的煤价都有一线曙光,一夜之间上涨了20%。
回顾过去,2002-2012年是中国煤炭的“黄金十年”。这一时期,像邢利斌这样的神话频繁出现。2005年以来,山西煤商集体出现
ustify">不过谁也没有想到,这场盛大奢靡的婚礼成了煤老板们“黄金十年”最后的余晖。
2012年,全社会煤炭库存居高不下,一方面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落,加之水电增发,电煤需求量下降;另一方面,国际煤炭价格下行,大量进口煤涌入,许多企业试图“以量补价”,通过增加产量补齐利润总量,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
2013年,邢利斌一手创办的联盛能源因资金断裂提交重整申请,金融负债高达300亿元。一年后,邢利斌又因涉及多起官员贪腐案,在太原机场被警方带走。
“受伤”的不只有邢利斌。数据显示,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我国煤炭平均价格从每吨800元左右跌至400元左右,几近腰斩。“寒冬四年”中,90%以上的煤炭企业都在亏损,“煤老板”一词也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02 “买房就算赚几个亿,又有什么意思?”
事实上,早在山西省启动煤改的2009年,不少煤老板就已经开始琢磨另起炉灶。当时,北京房价大涨,买过的楼增值不少,老板们却并不开心,“你做一个实际的生意,就算只赚一千万,也是个有意思的事。买房就算赚几个亿,又有什么意思?”
看不上“炒房”,有人选择试水“更高级的”互联网生意,效仿美团创办了团购网站“阿丫团”,搭进去2500多万元成本后,才在后来的“百团大战”中意识到自己玩不过资本,只能草草收场,又回到了煤炭贸易老本行。
也有不少煤老板进军旅游业,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11年,山西煤炭民资进入旅游业的资金有200亿元之多,其中一位张老板斥资10亿元修建了一座大型游乐园,但因项目前期调研、规划、选址等存在瑕疵,该游乐园仅开张一年就惨淡收场,关门歇业。
除此之外,还有投资农副产品加工的、建豪华酒店的、开借贷公司的……路子五花八门,但鲜有成功案例,造富神话崩塌,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同时提出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
事实上,2021年9月以来的“限电限产”风波也与五年前提出的“能耗双控”息息相关——“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全国单位GDP能耗要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在政策和市场的转变中,熬过了“四年寒冬”的各大煤矿企业也纷纷加速转型,其中颇具戏剧性的是金瑞矿业(600714.SH)连续三年三次重组失败。
2015年3月,金瑞矿业宣布拟25亿元收购明利化工,后者是国内领先的磷酸即磷酸盐生产企业,2013至2014年分别实现营收13.2亿元、15.5亿元,净利润0.68亿元、0.81亿元。不过5个月后,金瑞矿业突然宣布重组计划终止,原因在于国际市场对磷酸产品需求旺盛,明利化工2015年预计可实现的净利润超过预期,双方在重组交易价格、业绩承诺等方面出现分歧,最终“一拍两散”。
一年后,金瑞矿业又抛出另一份跨界游戏行业的重组方案,打算以7.2亿元收购成都魔方,后者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28亿元,预估增值率464.8%。然而仅3个月后,由于成都魔方业绩未达预期,重组计划再次宣布告吹。
2017年2月,金瑞矿业再次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这次的重组事项仅过了半个月便闪电终止。
几番“狼来了”式重组也引发投资者质疑,“两次重组,一个是业绩太好没成功,一个是业绩不达标没成功,都是在公布方案几个月后就突然宣布终止,难不成公司在忽悠小散?”
金瑞矿业最终也没有实现跨行重组。2016年7月,在筹谋转型游戏的同时,公司将煤炭业务资产打包出售,转入化工行业,开始专注此前的“第二主业”碳酸锶生产与销售。2017年,公司相继新建年产2000吨金属锶和5000吨锶铝合金项目,逐步在锶盐行业站稳脚跟。
“黄金十年”的煤炭利润高、来钱快,让一夕暴富的煤老板们看不上也看不懂别的生意,在潮水褪去后便黯然离场。而另一边,即便是那些经历了煤改和“四年寒冬”后艰难生存下来的大型企业,也有诸多转型阵痛要消化。
03 “我不是煤老板”
2018年2月,在国家能源集团的主导下,十余家企业联合成立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将煤制氢作为重点战略之一,聚焦制氢、供氢、储氢全产业链发展。
央企之外,晋煤集团等地方国企也纷纷进军氢能产业,布局上游制氢的同时,也积极向下游燃料电池产业延伸,建设以煤为原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项目,实现传统能源的清洁化利用。
回顾2018年,有业内人士将其定义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从示范过渡到商用产业化的元年,各地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氢能和燃料电池项目遍地开花。
“氢经济”潮起,有煤炭起家的企业借此机会洗去“煤老板”标签,摇身变为“氢能概念第一股”。
2017年9月,美锦能源(000723.SZ)出资1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山西示范区美锦氢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氢能源产业链布局上迈出重要一步。
随后,美锦能源又分别斥资3.33亿元拿下国内最大氢燃料电池客车企业飞驰科技51.2%股权;1.8亿元收购国内最大燃料电池电堆生产厂国鸿氢能9.03%股权;4590万元收购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膜电极生产企业鸿基创能22.95%股权。
2019年上半年,美锦能源与嘉兴秀洲高新区管委会、青岛工信局等分别签署两份合作框架协议,拟投资100亿元建设氢能汽车产业园、100亿元建设氢能小镇。
2019年,全国“两会”将氢能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美锦能源也成功变身“氢能概念第一股”,股价一度在4个月内暴涨近6倍。
2020年5月,美锦能源副总裁、氢能事业部总经理姚锦丽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说早期美锦能源只是看准了氢能行业,那么,到目前这个阶段,是更加坚定了发展氢能的信心,下决心要在这个行业有所建树。”
在2020年年报中,美锦能源将氢能板块与煤焦主业并列,且在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中用了不小篇幅来展示其氢能优势,包括焦炉煤制氢成本低、效率高,公司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布局等等,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氢能产业的重视。
不过值得玩味的是,美锦能源的财务报表中仅划分了焦化行业与其他行业,2020年,公司焦化行业营收额占总营收比重达95.78%,重金打造的氢能板块具体营收情况却不得而知。
2021年上半年,美锦能源业绩大增,实现营收88.93亿元,同比增长69.55%,归母净利润12.49亿元,同比大增1909.35%。其中,公司焦化行业实现营收88.2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99.24%,其他行业则仅实现营收6749.61万元,占总营收比例0.76%,且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77.8%。
转型氢能至今,美锦能源似乎一直竭力证明“我不是煤老板”,不过从财报数据来看,煤炭、焦化仍然是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
本轮“煤超疯”行情让有关煤老板的讨论一度甚嚣尘上,在百度百科中,对“煤老板”词条的解释是“以煤生产交易而暴富的群体”,与之关联的另一个词条是“煤老板时代的终结”。对于这个毁誉参半的称呼,有人感慨怀念,有人拼命逃离,唯一的共识大概是,监管趋严,煤老板的昨日已难重现。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4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