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驻德国、比利时、英国、日本特约记者、通讯员李强、任燕、吴多科。
编者按:1996年,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联合发起了爱幼城市倡议,旨在促进将儿童福祉纳入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和城市治理。目前,全球已有57个国家实施了“爱幼城市倡议”,参与城市和社区超过3000个,既体现了对儿童成长需求的重视,也为城市带来了更多活力和创新。
德国柏林:操场沙子有维护标准。
在德国考驾照时,教练总是反复强调:“注意给孩子画标志玩。”看到这个标志说明附近有儿童游乐场,速度必须降到5公里/小时以下,否则直接判定为不及格。这不仅体现了对儿童安全的重视,也反映了德国儿童游乐场几乎随处可见,而且密度非常高。
在德国,提供更合适的基础设施是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主要任务。以柏林为例,1995年,该市通过了《儿童游乐场法》,明确将儿童游乐场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按照每名居民1平方米的目标进行建设。每年,柏林市政府都会向市议会提交一份进展报告。目前,柏林各级政府已投资建设1858个公共儿童游乐场。这种儿童游乐场不是需要购买观光的大型游乐场,而是在社区和街心公园开辟的空间,用沙子等软性材料铺成,并配有儿童游乐设施。
为了保证儿童的安全,德国在1976年颁布了第一个公共游乐场设备标准。此后又专门制定了《儿童活动器具和儿童活动场地地面安全规范》,对儿童游乐场设施的材料、强度、规格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对设施扶手的厚度、开口直径、下落高度、空间等都有详细的规范。甚至连覆盖操场的沙子都有强制性的定期维护要求。
因为有了这些严格的标准和规定,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也就解除了。在操场上,家长基本不需要一直盯着孩子,大部分都是坐在远处聊天,让孩子玩得开心。这也回应了柏林市政府的口号:“带着孩子去柏林旅游,对全家人来说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柏林是一个爱幼城市!”
丹麦比隆:建设世界“儿童之都”。
今年暑假,托马斯和他的父母去了丹麦的一个小镇比隆。托马斯的母亲告诉记者:“去年因为疫情,我没有去碧龙度假,孩子整个假期都无精打采。今年,我终于可以在那里多呆几个星期了。隆比是孩子们的天堂,大人觉得那里很有趣。”
比隆位于丹麦西南部的日德兰半岛。房子的外墙明亮明亮,看起来像是用乐高搭建的。这里是乐高积木的发源地。1968年,世界上第一个乐高乐园在这里建成。作为乐高集团的总部,碧龙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是“乐高之家”,看起来好像是由五颜六色的积木组成的。比隆市长伊布克里斯滕森告诉记者,在丹麦语中,“乐高”的意思是“玩得开心”,这已经成为比隆的发展方向。2010年,市政府决定把碧龙打造成“儿童之都”,把碧龙打造成孩子们的天堂,让他们边玩边学。
2016年落成的碧龙儿童图书馆,是寓教于乐、寓教于乐的典范。宽敞明亮的图书馆有岛屿、海洋、沙漠、山脉和稻田的形状,五颜六色,错落有致。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自由玩耍和嬉戏,发现和探索奇妙的世界。图书馆设计师的目的是激发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童心,激发成年人从孩子的角度去研究和审视世界。在这里,孩子不需要生活在父母设定的规则中,成年人可以重新找回童年的自己。
在碧龙,有很多地方可以让孩子们玩得很开心,除了乐高乐园,还有水上公园、自然和野生动物区、雕塑公园等等。“要想成为‘儿童之都’,绝对不可能有足够多样化、差异化的儿童游乐设施。”克里斯滕森说,“在过去的10年里,碧龙搭建了一系列儿童活动空间和设施,这对孩子们释放天性、亲近自然非常重要。”
为保护儿童在城市中的主体地位,市政府、媒体等儿童发展机构定期邀请儿童担任市长、总编辑、机构负责人,为期一天,在真正的相关决策中听取他们的意见。此外,碧龙还专门成立了“儿童资本集团”,由9名中小学生代表组成,从儿童角度参与政策制定。
2020年9月16日,碧龙市政府举行盛大庆祝活动,让这座城市成为丹麦首个儿童友好城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丹麦办事处秘书长卡伦哈克鲁普(Karen Hackrup)表示,比隆不愧为世界儿童友好城市,因为该市在过去10年里始终以儿童为中心规划城市发展,为保护和促进儿童权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日本奈良:在城市建设中倾听孩子的意见。
随着日本的老龄化,贫富差距和虐童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日本政府做出了一系列努力来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其中,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是重要组成部分。
1950年,日本成立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日本事务局。近年来,该局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发展项目,旨在利用区域特色,构建尊重儿童意见和权利的地方运行体系,打造人人参与的儿童友好城市。2016年,在地方政府的合作下,该局成立了建设爱幼城市工作组。2018年,工作组改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委员会,决定在五个地方政府实施日本姐妹城市的模式验证:东京町市、新潟镇、安平镇、宫城县府谷市、奈良县。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听取儿童意见,保障儿童权利,成立了儿童权利保障机构。此外,对儿童友好的设施和服务已经升级,以便为儿童提供一个完美的成长环境。
奈良市于2014年颁布《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条例》,之后成为姐妹城市模式验证试点城市。这些规定是由讨论委员会和奈良市10-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共同制定的,目的是通过积极促进儿童的社会参与,与成年人一起促进城市的发展。
发展,让儿童怀揣梦想与希望,快乐地生活在当下。其中,孩子们提出“今后希望能听取更多不同立场孩子的意见”“希望拓宽通往学校的道路,以保证交通安全”等意见均在条例中有所体现。
英国伦敦:关闭街道,供孩子玩耍
在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游戏空间,是英国早在19世纪中期就意识到并着手解决的问题。如今,早已形成社区化生活模式的英国,无论大城还是小镇都有不同规模的公共儿童游戏空间,且以自由和安全为准则。
伦敦在打造儿童友好城市方面下了很大力气。政府于2012年更新了发展规划,要求每个生活小区里,每20套现有或新建房屋必须配套有儿童可以游戏的10平方米空间。很多初次来英国的人会发现,英国小区里给孩子提供的“游戏街”或“居住地带”异乎寻常的多,原因就在于此。
其实,营造城镇里的儿童游戏空间并不是英国人近年来的突发奇想。早在1859年,英国西北部城市曼彻斯特,就诞生了第一个在公共花园自由出入的游乐场。19世纪20年代初,机动车交通的出现和城市街头日趋复杂的人群构成,使街道不再适合承担儿童游戏空间的功能。于是,为了使儿童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活动,现代意义上的游乐场变得越来越多。1951年,伦敦的一个炸弹废墟成为英国第一家冒险游乐场。这类场所不是典型的游乐场,而是空旷的公共空间,供儿童打造属于自己的环境。后来政府又建起“游戏街”,每周或每个月都会定时关闭街道,通常每次关闭3小时,以供孩子们玩耍。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42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