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3虽然已经晚了,但是大众是变好了还是打败仗了?未来前景如何?

ID.3虽迟但到,大众是渐入佳境还是屡战屡败,未来前景如何?

大众新能源目前的市场表现与此完全一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今年3月,大众自信地表示,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交付量将达到100万辆。根据规划,到2025年年销量将达到150万辆,其中ID.4的销量将达到50万辆。

针对中国市场,大众给出了ID。系列2021年的年度目标是10万辆。

但是大众ID的销量。系列自在中国上市以来,一直惨淡经营。ID.4前9个月累计销量超过2万,ID.6前9个月累计销量不足9000。这种销量在国内新能源销量排名中是合理的,但从大众在中国的市场地位以及大众为新能源所做的努力来看,确实惨淡。

令人沮丧的是,公众不得不继续在新能源市场努力工作。

因此,ID.3成为了中国大众新能源的生命线。其实ID.3原本的功能应该是锦上添花,但是ID.4非但没有提升销量,反而变成了ID.3来力挽狂澜。

那么问题来了,ID.3能否成为大众新能源的生命线?

01 从产品来看,ID.3不怂

ID.3虽迟但到,大众是渐入佳境还是屡战屡败,未来前景如何?

ID.3虽然进入中国市场较晚,但其实是大众的第一款纯电动车。ID.3一在国内上市,就有人叫嚣ID.3会直接和Model 3竞争。听到这里,你觉得说这话会是死忠粉吗?但实际上,说这话的人是上汽大众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敬民.

余敬民能自信地说出这样的话。因为ID.3是2020年10月在欧洲推出的,销量相当不错,推出后两个月内销量突破1万,成为销量第一。2021年8月,ID.3销量突破8000台,相当强势,压了特斯拉Model 3 7878台。

ID.3可以超越Model 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众的纯电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

相比特斯拉model 3,ID.3在硬件上更胜一筹。

ID.3车身长4261毫米,宽1778毫米,高1568毫米,轴距2765毫米。虽然轴距数据比Model3小了一圈,但得益于短前后悬和长轴距的设计,ID.3的车内空间更大,尤其是后排体验。座椅宽大,支撑力足够,乘坐体验相当舒适,比Model 3好很多。

大众ID.3的续航里程为430公里,Model 3标准延寿版的续航里程为468公里,相差不大,但ID.3搭载的是57.3kWh三元锂电池,而Model 3标准延寿版搭载的是磷酸铁锂电池。

众所周知,磷酸铁锂电池在冬天更容易缩水。现在是冬天,我们可以自己体验一下。

此外,大众ID.3在操控方面也始终展现出了自己的水准。比如突然加速,动态响应,即使身体俯仰感很小。高速转弯时,后驱和后驱的动力布局使前轮只承担转向功能,即使是高速行驶,转弯时加速车身也非常平稳。注意,以上经验来自很多朋友,相信大众ID.3的操控应该没有注水。

02 智能化方面,ID.3一如既往地差劲

ID.3虽迟但到,大众是渐入佳境还是屡战屡败,未来前景如何?

大众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曾经承认,软件是对公众的真正威胁。具体来说,在ID.4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亮点,比如智能交互信号系统、L2自动驾驶技术、AR HUD增强现实平视显示系统。

但是和特斯拉、蔚来相比,他们此刻没有亮起来的感觉,只能说是跟随主流水平。比如ID.4的L2自动驾驶目前支持ACC、主动刹车、车道保持,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可以实现自动变道、智能呼叫等功能。

这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的事情。

对于ID.3,智能和自动化。

面并没有明显的进步,还是和ID.4一个水平。新车上市发布会的直播间就证明了这一点,有网友就吐槽说“大众的车机还是一如既往得傻”,“这就是高科技?”

ID.3虽迟但到,大众是渐入佳境还是屡战屡败,未来前景如何?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ID.4才没有一炮打响。中国市场已经被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教育多年,对电动车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技术的进步,已经使得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标签愈发的重要,已经升级到和驾驶操控、机械素质同等重要的地步,甚至超越成为最主要的指标。

在软件更新方面,据NE时代统计,2012-2019年间,特斯拉旗下车型总共实现了37次OTA升级,平均每年6次。而大众直到今年7月,才在欧洲市场针对ID.系列车型进行了首次OTA升级。

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问题所在。

当然,ID.3的差劲在硬件上也有所体现。比如那个世人皆知的鼓刹。先不说鼓刹好不好用的问题,就说一个新世纪的电动车,还用着现在燃油车都嫌弃的鼓刹,这和ID.代表着大众未来的身份就不匹配。

一个电动车竟然没有电动车应该有的样子,这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消费者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03

ID.3虽迟但到,大众是渐入佳境还是屡战屡败,未来前景如何?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一个问题,大众ID.系列车型在欧洲卖得好,一个主要原因是德国总部的设计师完成的,毕竟都是欧洲人,对欧洲消费者的需求最了解,所以做出来的产品更有针对性,而中国车市的特征明显和欧洲不一样,消费者的需求也大相径庭。

这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德国总部掌控着车型的主导权,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只有听的份儿,市场脱节了,所以,大众ID.在中国市场惨淡也不意外。

这在ID.3体现出来的就是机械素质出色,空间宽敞,外观内饰不酷炫,自动化和智能化差强人意,总结来说就是更看重产品素质,而能体现人机互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东西,则明显跟不上发展步伐,这还是燃油车的那一套打法。

在这里,我相信大众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之前迪斯就说过,大众在中国市场表现欠佳,大众汽车必须改变在中国销售电动汽车的方法。

在市场看来,大众在中国不仅要改变销售方法,还要改变产品重点。即在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不能再“一如既往地傻”下去了。

04 聊聊价格

ID.3虽迟但到,大众是渐入佳境还是屡战屡败,未来前景如何?

ID.3的售价区间15.9888~17.3888万,和它在欧洲的售价37350欧元起(折合人民币27万)相比,可以说已经是打了骨折了,价格相当给力。但是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现在不能简单地以价格论成败。

只能说,大众ID.3和自己相比,这个价格只能感动自己,可横向对比竞争对手,大众ID.3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ID.3虽迟但到,大众是渐入佳境还是屡战屡败,未来前景如何?

同价位的小鹏P5、比亚迪宋PLUS新能源、C11等等。这里面有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型,也有新势力的产品。这些竞争对手各有各的优势。

像新势力的产品,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配置丰富,续航里程高,配置高,颜值出众;而像比亚迪和广汽这样的传统车企的车型,因为入局早,产品和市场已经耕耘多年,已经和消费者建立了相当深厚的信任关系。

由于上述原因,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的品牌影响力这几年稳步提升,市场存在感进一步加强。而大众ID.系列受品牌拖累,不仅入局晚,产品方面还受制于德国总部,车型不论是外形设计,还是内在科技,全方位地落后于竞争对手。

举例来说,小鹏P5的激光雷达,号称全球首款量产车搭载,技术给力,营销在线,狠狠刷了一波关注,再反观大众ID.3,亮点是什么呢?欧洲销冠还是大众首款电动车入华?

电动车这个赛道,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已经走在了大众的前头了。

同样是不到20万,有的车型甚至比ID.3便宜,但确能享受到比大众ID.3更多的技术、更好的颜值,这么一对比,大众ID.3还有想象的那么香吗?

欧洲销冠,跟我们中国人有啥关系?

当然,大众现在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了,迪斯说要改变大众在中国的销售方法就是证明。欣慰的是,大众开始推动ID. 系列的本土化进程。

7月13日,大众宣布要筹建新的研发中心,并且把大众汽车(安徽)打造成SSP平台的生产基地。据了解,在中国已经有约1000名软件工程师在为大众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工作。

只是这种改变需要时间,而ID.3显然没有处在一个有利的时机。

05 写在最后: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市场竞争在一二线城市已经愈演愈烈。接下来就是三四线城市的渗透了,和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受困于油车限牌限行、敢于尝鲜等因素相比,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则明显没有那么激进,这对于大众ID.这样的产品或许比较匹配。

但电动车的智能化属性正在增强,消费者也认可这个事实。落实到ID.3,即便未来的售价还有下降空间,如果产品完成本土化改变,结局注定是惨淡的。

不得不说,大众的好日子真的已经过去了。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4501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