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考第一名毫无意义,不要要求孩子总考第一

“我从小就跟孩子说,上学以后不许考一百分,考一百分回来我揍你!”在圆桌派里,陈佩斯老师跟大家分享了他的教育理念,令全场瞠目……

“我从小就跟孩子说,上学以后不许考一百分,考一百分回来我揍你!”,的圆桌学校里,陈佩斯老师和每个人分享了他的教育理念,这让所有的观众都瞠目结舌.

为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考第一?

大家都听说过,他们要求孩子拿双百,考第一名,否则很容易被打。很少有人听说过百考回来就要挨打。

有人会觉得这太凡尔赛了!

也有人说陈佩斯是素描大师,即使孩子平躺,我们也不能。

其实我也有同样的父母,小时候真的是人渣(“北大妈妈,你能接受你孩子的平庸吗?”回复…),我非常赞同“不考第一,这是顶级育儿智慧,为什么?

为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考第一?

不要考第一的育儿智慧是什么?

为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考第一?

陈佩斯说,这并不是说孩子永远不应该得到100%。这不是让孩子受折磨。

他的意思是告诉孩子们,你不必为了100分的考试而努力学习。

孩子的主业应该是什么?

玩!

陈老师说:“我们常常把所有的爱都变成恨。因为这个恨他,因为那个恨他,因为这个恨他,因为那个恨他。我们必须把他塑造成某种东西。说老年生活要赢在起跑线上。他们信了这些鬼话,然后做了一些该死的事情!休假,剥夺他们的游戏权利。如果这些量太重,就会变成仇恨。所以,从小我的孩子就跟他说,上学以后不准你考100%,你考100%我就打你!”

为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考第一?

直到现在,当谈及他的“另类”教育理念时,陈先生会特别自豪地说:“我特别庆幸当时的选择是对的.我们父子之间的感情特别深。”

李政道曾对中国科技大学初三班的学生说:“考试,只是考一个人的记忆力,考的是运算技巧,这并不是学习的重点,学习的重点是培养能力。”.

他建议这些有才华的青少年不要在考试中追求100%,真正的学习是培养自己在没有“路牌”的地方,也有走路的能力。.

为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考第一?

朱清时院士也做了类似的解释:

学习就像家乡种下的土地。没有化肥,单位面积的产量是四五百斤,但是有了化肥,单位面积的产量就提高到五六百斤,但是几年之后,产量就停止了。甚至可能因过量施肥造成土壤板结,使水稻无法再种植。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学习和施肥一样,要有度。过.

度用工,成绩再难提高,或者成为高分低能的平庸之才。不如去实践中试错,这样更有创造力。

过度教育,不如不教。

为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考第一?

输得起的孩子,才能赢得了未来

为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考第一?

《最强大脑》国际挑战赛中,同为12岁的中国选手李云龙和意大利男孩安德烈同场比拼:51对新人随机站位后,两人要记住新郎、新娘的排列顺序,并用人偶摆出来。

为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考第一?

李云龙只用了1分多钟就完成了记忆,而安德烈用了2分钟。

摆好人偶后,裁判开始验证。首先验证的是安德烈,就在此时李云龙突然情绪崩溃,嘴里念叨着“我记对了,但是我摆错了!!!”然后懊恼的放声大哭,甚至瘫倒在座位上。

为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考第一?

最后经过验证,李云龙摆放的人偶顺序完全正确,完全是虚惊一场。

但是这个“输不起”的男孩,不由得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全场比赛安德烈非常从容,即使李云龙率先完成全场掌声雷动,他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继续以自己的节奏完成记忆。

为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考第一?

当李云龙大哭时他也随之落泪,当李云龙“逆袭”时,他非常友好的送上祝福。

真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两相对比,我们唏嘘不已。为什么李云龙这么输不起?

为了夺得第一,李云龙进行了大量的超常训练,他想和同学玩却被父母拒绝,他的课后和假期永远就是训练和比赛。

为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考第一?

而对于安德烈来说,他虽然也要训练,但是他依然享受周末,可以去踢足球。

为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考第一?

李云龙的生活只有训练,而安德烈的训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正像嘉宾李永波说的:“他们两个人都完成了挑战,李云龙用的时间虽然短了一点,可他失去了很多快乐的时光,我的这样的胜利未必值得大家去学习。”

此外,我们看到,李云龙努力的背后,有着家长极高期许带来的超强压力。

“孩子你只需要好好学习”=这是爸爸妈妈爱你的KPI,听着熟悉吗?

孩子怕输吗?

不。

他是怕,一旦输了,爸爸妈妈就不爱我了。一旦低分,全世界都觉得他不可爱。

为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考第一?

考倒数,未必是坏事

为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考第一?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让我忍俊不禁。

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向妈妈,对妈妈说,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先听哪个?

为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考第一?

好消息是,平时倒数第一,这次倒数第二!

坏消息是,我没及格!

为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考第一?

母亲和孩子一起轻松地大笑起来。

其实,对孩子来说,成绩肯定是一种压力,也是“标签化”的标签。父母的回应里,不仅藏着对孩子的期待,也影响着孩子的自我评价。

“我有么有能力?我聪不聪明?我可爱不可爱?父母是不是因为XX就不喜欢我了?”

能够对“标准”松弛乐观的孩子,一定因为获得了足够的爱。

成绩≠爱的条件,任何标准都不该和亲子关系划等号。让孩子不被单一评价约束,才能在成绩之外遇到多远的自己。

父母的反馈,如果是积极的、肯定的、支持的,孩子就能在成绩之外找到对自己特点的肯定,也会努力成就自己。如果是消极的、批评的、指责的,孩子很容易破罐子破摔,因为父母把成绩和爱划上了等号。

为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考第一?

中等生效应,赢在哪里?

为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考第一?

很幸运,我拥有和陈佩斯一样的同款爸妈,不仅不鼓励我好好学习,还常常在我成绩不好的时候劝我:“生活里有趣的事太多了,别光砸时间在成绩上!”

爸爸另一句更狠:“了不起的人,很多都是小时候成绩7-12名,别太冒尖,为了当第一第二,投入时间成本太高了!”现在我才知道,原来这种“中等生效应”,是讲学习中的投入产出!

小时候,我好像没花在学习上太多时间,半天上学,半天玩自己喜欢的兴趣和项目,居然没拉垮,越往高年级成绩越好。最有意义的是,心理有个设定-----

时间效率>时间长度

更容易专注、高效、主动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兴趣。

当年来看,我父母的教育方式,吓坏了不少老师,但回头看:

1

亲子关系>亲子教育,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和支持,孩子能感受得到,而且越容易合作。

2

别磨洋工,学习的效果和时间不成正比。

3

学习很多元,别把学习窄化到读书写作业,帮孩子多玩、多聊、多社交、多探索,收获都在成绩之外!后劲足的孩子,都是“厚积薄发”。

不要考第一,不是不去考第一,而是没有必要刻意拼命只为考第一。不是成绩不重要,而是过度追求成绩没意义。

人生是漫长的,而成绩只属于某一个片段。

不要苛求孩子总是最好的,总是第一名,哪怕成绩不尽如人意,都能让孩子感受到:“我爱你,虽然你和我期待的不一样”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4621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