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支付互联互通提速 真正实现“一码通用”可期(1)

●支付宝、微信向云闪付开放支付场景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

支付互联互通提速 真正实现“一码通用”可期(1)

支付宝、微信向中国银联快通开放支付场景,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

技术路径、费用分配、支付结算规则等问题有待解决。

“扫描微信支付或支付宝”的消费问题即将成为历史。近日,微信支付、支付宝宣布将深化与中国银联的互联互通中国银联快通。线上和线上,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正在逐步实现与银联中国银联快通的互联互通。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三大支付巨头的这一动作,标志着支付行业的互联互通已经开始加速,可以期待真正实现“一码通”。“支付宝、微信向中国银联快通开放支付场景,意味着巨头生态开始从外部出现支付方式,这对于打破支付垄断、促进支付市场竞争是一种提升。”对此,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苏表示。事实上,近年来监管一直在努力打破支付壁垒,推动支付互联互通。然而,在这背后,技术路径、收单环节费用分配、支付结算规则等一系列问题仍有待解决。

撰稿:新快报记者徐丽珍。

制图:廖木星。

A

封闭场景下,多个平台的支付方式互联互通。

随着监管不断推进支付领域的反垄断和互联互通,消费者的“两个选择”问题可能成为历史。近日,微信支付、支付宝宣布将深化与中国银联的互联互通中国银联快通。两大支付巨头的这一动作背后,意味着以支付为切入点,各种互联网平台的封闭场景和生态壁垒正在被打破。

据微信支付介绍,其已与银联中国银联快通App正式实现线下条码互认扫描,用户可通过中国银联快通App在中国各省会城市扫描微信支付码完成支付。在服务互通方面,中国银联快通App全面支持q币、QQ音乐、腾讯视频的充值服务;微信小程序逐步支持中国银联快通支付,首批包括微信阅读、腾讯视频、猫眼、JD.COM、BBK、瑞星等小程序的部分场景。

在微信支付官宣几天后,支付宝宣布向银联中国银联快通开放线上场景,首批覆盖85%的淘宝商家。根据新快报记者的体验,虽然淘宝的默认支付方式是支付宝,但点击Next Payment后,银行卡支付和银联中国银联快捷通的选择有很多。如果用户点击银联中国银联快通支付,会跳转到银联中国银联快通App进行支付。

线下,支付宝表示将在2020年底与银联完成试点验证后逐步推广。目前,支付码扫描互认已在京、津、广、深、成、渝、Xi安等城市实现。很多用户其实发现,广州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用户可以在线扫描中国银联快通二维码进行支付。

在支付巨头“行动”之前,今年9月,很多用户发现,阿里巴巴旗下的饿了么、考拉海宝等几款应用的支付页面都提供了微信支付。据悉,日前,淘特、贤宇、博克斯玛等app也已申请接入微信支付,正在等待微信审核。根据新快报记者的体验,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平台已经支持了很多主流支付渠道。比如美团App除了自带美团支付,还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联中国银联快捷通、苹果支付、米支付、华为支付、三星支付等支付方式。

从点到面,从周边场景到核心场景,从线上到线下,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将打开生态“大门”,支付互联将走得更远。但是目前最重要的是淘宝App还没有接入微信支付,也就是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还没有进行扫码支付的相互交换。

B

打破支付服务壁垒,监管持续推进“一码通”。

支付互联加速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监管的变化

9月24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支付领域的反垄断需要深化。具体来说,就是要注重公平竞争,推动平台企业有序开放支付接口,而不是只考虑一家机构,要真正向所有支付机构开放,严禁排他性、歧视性的支付协议。9月14日,央行行长易纲也公开指出,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赢家通吃”属性可能导致市场垄断,降低创新效率。他表示,要加强反垄断,推动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开放和关闭,充分保障消费者的支付选择权。

事实上,对于整个移动支付行业来说,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已经“称霸”多年。然而,不甘心的金融机构早就虎视眈眈,希望能重新夺回自己的房贷支付地位。早在2016年,银联就与多家银行推出了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并将银联标准二维码导出到银行app和各种头部生活服务app。虽然已经积累了技术标准,但由于当时的不成熟,以及市场份额、商户覆盖面、用户习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试水并没有在行业内引起多大的“水花”,也没有扭转太多的市场份额。

央行在2019年8月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明确表示,2021年要实现条码支付的互联互通,即“一码可用”。包括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技术体系,突破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应用和商家条码标识的互认互扫。

直到2020年初,中国银联联合财付通、商业银行在部分试点城市开展了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业务。包括中国银联快通、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在内的app,可以直接扫描微信收款码,完成支付,当时杭州、宁波、成都试点。此前,2019年底,在监管的推动下,网协在宁波落地了第一笔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交易。

C

真正“破壁”需要时间。

科技之路

径、利益分配等难题待解

不过,虽然2020年前后“一码通用”在部分城市试点,但并没有大规模推广。据业内人士透露,根源在于监管叫停了银联二维码互联互通试点继续扩大,主要是技术标准尚未验证,并且要平衡市场上诸多弱势中小机构利益。“试点一年后,将评估考量各种因素,包括市场公平、信息传送等问题,确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业务规范后再谈扩大化。”

对此,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支付的互联互通在技术上并不存在障碍和技术难点,改变更多的是在支付后端基础设施中的部分,最终实现互联互通的时间表取决于双方在关键问题的协商及标准的制定。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微信支付、支付宝和银联云闪付二维码的互扫互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这种方式类似于聚合支付收单业务,因为并未作出统一的二维码,只是相当于基于双方的协议,互相开了白名单。”

虽然支付互联互通并不存在技术难点,但是在路径选择上监管尚未明确。据财新报道,有两种路径选择,其一是以银联和银行为代表的二维码支付模式,即“App绑卡+支付标记化(token)”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过电子令牌将银行卡账户转化成虚拟账号,有利于保护持卡人信息。不过,对于支付机构而言,则需要花成本升级改造符合token技术安全标准的设备。而另一个路径则是基于账户协议号的网联二维码码制,是两大支付巨头现在通用标记技术。有业内人士坦言,这两大技术路径的博弈背后不仅是银联和第三方支付之间的博弈,也是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

除了技术路径外,互联网平台要实现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还要涉及到平台的收单支付环节收益分配、不同场景差异化支付结算规则趋于统一、用户隐私保护等诸多难题。

据悉,目前互联网平台旗下支付业务向商家提供的收款产品包括当面付、周期扣款、App支付、刷脸付等产品,多数产品费率为0.6%。一旦场景和平台开放,这意味着用自己的流量免费给别人做了“嫁衣”。有业内人士举了一个例子,比如用户使用微信支付扫码,但是商户以支付宝为收单方,最终用户通过银联结算,即云闪付应用绑定的银行卡机构为发卡方,那么这种情况下,云闪付或银行要不要为微信和支付宝支付一定的费用?因此,在不少业内看来,能否形成普遍适用的互联模式,还需要监管和市场的博弈。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46426.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