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冷清,双11的新闻

#三农金秋好物节#

#三下乡金秋好东西节#

从“全民狂欢”到“偃旗息鼓”,即将到来的第13届“双11”为何“静悄悄”?这其中既有电商平台的“无奈”,也受消费模式改变的影响。

原本很平常的一天“双十一”,因为2009年举办的双十一购物节而备受关注,这与电商平台的“造势”分不开,也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

和线下门店一样,电商平台也在传统节日进行推广。后来逐渐形成了“6.18”和“双11”两个线上电商购物节,大大小小的电商平台纷纷加入,制造广告声势,低价促销,尤其是历年来破纪录的交易额,被津津乐道。

今年的“双11”为何“静悄悄?”

但是大家发现没有,往年这个时候电商平台已经开始造势了,广告宣传铺天盖地,但是今年则显得极为冷清,广告投入明显少于往年,也不热衷于宣传了,难道是电商平台对“双11”不重视了吗?其实“静悄悄”的背后有3个因素,这3个因素都导致“双11”嗨不起来了:

00-1010这20年,是电商行业快速发展的20年,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对偏远地区的农产品销售起到了引领作用。这是因为有利的电子商务。此前,国家给予互联网行业充分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法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而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主体、符合国家重点软件企业条件的企业享受15%、10%的低税率,这是很多知名电商巨头都享受过的。

然而,互联网行业的税收优惠正在慢慢减少。比如阿里2020财年和2021财年的有效税率分别为12%和18%,提高了6个点;另一方面,从2021年开始,在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八项措施中,“减税降费”被纳入其中。一正一反,恰恰说明政策层面开始扶持实体经济,电商想高调很难,不可能与大趋势反着来吧?

电商行业的强监管也表现在规范行业发展,打击巨头垄断。比如阿里因“二选一”的垄断行为被罚182.28亿元,美团被罚34.42亿元。

强监管、规范发展、反垄断、罚款、税收优惠逐渐减少,这些都让电商平台受到了“惊吓”,尤其是那些电商巨头,深知不能与大趋势、不能与基本政策反着来,自然不敢太高调,往年双11造势的盛况也就慢慢退潮了。

今年的“双11”为何“静悄悄?”

其一,政策面上,对电商进行强监督,商家想高调也高调不起来

为什么前几年双11这么受欢迎?为什么大家都愿意熬夜抢购商品?最根本的原因是价格优势,比如平时卖10元,“双11”期间卖8元,或者发一些优惠券,走着走着就能盈利,消费者和商家都从中受益。

在直播兴起之前,低价和优惠券很少见。不过,随着近两年直播带货的兴起,低价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直播的噱头是“低价”,双11的价格优势已经瓦解。

以2020年上半年为例,直播带货超千万,主播带货40万,产品2000万,观众500亿。

可以这么说,直播带货的兴起使得每天都是“购物节”,每天都有优惠,消费者又何必等到“双11”的降价促销呢?

/strong>

今年的“双11”为何“静悄悄?”

其三,前几年的购物节暴露了一些问题,消费者变聪明了

“6.18”、“双11”都是电商平台造势营销的结果,本质上是为了扩大营收,赚取更多利润,而消费者往往被牵着鼻子走。前几次“双11”,消费者还“不够聪明”,管他是真优惠还是假优惠,反正平台宣传的就是优惠,而且交易额不断暴涨,如果不是真优惠,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购买?

但实际上猫腻很多,比如为了制造交易额暴涨的假象,一些商家刷单、邮递空包,虚假制造“低价”的假象;还有一些商家设置了一些眼花缭乱、让人捉摸不透的优惠算法,定价不透明,反而有些消费者在“双11”多花了一些冤枉钱。

已经举办了12届的“双11”购物节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一个道理—“套路满满”,稍不留意就会掉到坑里去。消费者变聪明了,往年的盛况也就逐渐开始瓦解了。

今年的“双11”为何“静悄悄?”

写在最后:

除了以上3个主要原因外,还有几个原因使得今年的双十一“静悄悄”,比如粘性消费者已经被固定住了,不感兴趣的消费者即便再宣传也不会下单;再比如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的钱袋子还是比较“空虚”的,能用于“狂欢消费”的钱实际上屈指可数,好钢还是要用在刀印上的;第三就是倡导“理性消费”、“倡导节约型社会”,那些用低价吸引眼球但买来也没有什么用的商品,有购买的必要吗?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4642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