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回答被收藏会有提示吗,我的知乎十年历

如果你小时候有很多书可读,《十万个为什么》一定是你经常翻的那一本。如果你曾读过这套书,也一定收获了很多知识以及伙伴们的崇拜。

如果你小时候有很多书读,《十万个为什么》一定是你经常读的那本。如果你读过这套书,你一定获得了很多知识和朋友的崇拜。

有了这套《知乎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再也不怕被孩子问倒了

星星变了,我们有了孩子。

我给孩子看了一本马上要翻的书,他不感兴趣,还在我身边不停地问问题。仔细听明白很多孩子的问题不在书本上。

比如榴莲这么难闻,为什么很多人买?

比如恐龙之间是如何交流的?

比如电饭煲怎么知道饭熟了?

当时,我迫不及待地想成为一个博物馆和“刷子”,帮助孩子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前段时间刷视频的时候被《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种草了,发现孩子的很多问题都能回答。

有了这套《知乎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再也不怕被孩子问倒了

01.爸妈再也不怕被问倒

孩子的想法不仅奇怪,而且灵活。有时候要看环境。当他们看到一些东西时,他们的头脑会有问题。有时候我今天对植物感兴趣,明天对动物感兴趣。即使是同一天,他们对不同的问题感兴趣,这让父母很难应付,即使是带了很多孩子的爷爷奶奶也无法抗拒。有了这一套 《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 ,我们就再也不害怕被小孩子问倒了.

一大早上学的路上,孩子还问我:“什么是无价之宝?书是无价的吗?”下午放学后,我又对路灯产生了兴趣:“为什么路灯是黄色的?”。

有了这套《知乎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再也不怕被孩子问倒了

这个问题也难倒我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告诉他回家后看看《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我们就可以一起找到答案了。

回到家,孩子连自己喜欢的广播剧《猴子警长探案记》都没听,直接走到书桌前迫不及待地拿出这套书,在《安全小卫士》里找到了答案。

有了这套《知乎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再也不怕被孩子问倒了

最初,使用黄色路灯是因为它们的穿透性,即使在雾天也能为司机照亮道路。而且是靠金属钠的蒸气发光,这种金属发出的光是黄色的。使用这种金属可以延长路灯的使用寿命,无需频繁更换。毕竟高路灯没那么方便换。

有了这套《知乎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再也不怕被孩子问倒了

找到问题的答案后,孩子没有停下来,而是津津有味地翻着其他的书。看他的专注度。我要做我自己的事。

有趣的书不用家长引导,孩子自己就看得停不下来。

这套书有10本,涵盖了动物、植物、生命、身体、习性、自然、古代生活,以及保安、史前怪物等等。

几乎孩子想知道的全部包含在内。我们再也不怕孩子的问题了。

02.以故事形式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并不是所有小孩子都还有好奇心。如果他的好奇心曾被家长掐灭过,比如,之前没有注意到他这方面的需求,孩子就没有凡事问为什么的习惯。不要小看这个习惯,它是指引孩子学会思考,大人遇事不迷茫的好方法。

达尔文凡事都喜欢问为什么。在1835年9月15日至10月20日,贝格尔号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在岛上发现一种黑褐色的雀鸟,外形看起来差不多,颜色一样,身长都在10到20厘米之间。但不同的是它们的嘴巴,有的嘴巴又长又硬,有的嘴巴细小,有的嘴巴却是又短又硬。

有了这套《知乎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再也不怕被孩子问倒了

达尔文并不是鸟类专家,他于是把这些鸟类托人运回英国,找鸟类学家约翰·古尔德来研究。但是他非常疑惑,还提出了许多问题:为什么这么小的地方有这么丰富的小鸟?为什么它们长得和相邻岛上的另一种鸟类那么相似呢?是不是那个岛上的鸟类迁迁徙而来,但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生活,所以才进化成这样子的呢?……

有问题,才会有答案。正是对万物的好奇心,激发了达尔文的探索,成就了他那本影响深远的巨著《物种起源》。

小孩子可塑性强,家长可以想办法唤醒他们的好奇心,最好以故事的形式来引发。如果这故事的主人公是和他差不多大小的小朋友,孩子会更感兴趣。

这套书的主人公叫做“小刘看山”,他是一只充满好奇心的小北极狐,他的问题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他和爸爸、妈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他还有好朋友小小熊和北极狼。书中的每一个问题,也是小刘看山的问题。在伙伴们和雪人博士的帮助下,他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

有了这套《知乎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再也不怕被孩子问倒了

除此之外,还有个角色是“好奇心精灵”,只要小朋友有好奇心,他就会来到小朋友身边。小朋友对什么好奇,他就变成什么模样。比如,小朋友对宇宙非常感兴趣,他就是宇宙飞船。

爸爸妈妈在给孩子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把这些人物角色插入到内容里面,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比如,孩子通常喜欢喝饮料。我们会发现了饮料没有装满,这其实暗含了一个知识点:热胀冷缩。

小刘看山对此也有疑问,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饮料瓶子为什么没有装满呢?

有了这套《知乎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再也不怕被孩子问倒了

瓶子没装满,是因为害怕瓶子爆裂。饮料运输过程中,会不断摩擦令瓶内气压上升。液体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如果没有预留膨胀空间,它可能会破裂,甚至是爆炸。

父母讲述时就可以把小刘看山当主角,把知识穿插在故事中告诉孩子。在孩子眼里,以为听到的是故事,但不知不觉中,他们就积累了很多知识。

03.润物细无声的细节

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就是在无声无息之间,完成对孩子的各种启蒙。《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的很多问题都藏在一些生活的小细节中。

小孩子喜欢玩滑梯。冬天,他们从滑梯溜下来,有时候会发现头发立了起来。

有了这套《知乎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再也不怕被孩子问倒了

这时刚好是一个科普的机会,如果爸爸妈妈看过这套书,我们可以告诉他:身体和滑梯摩擦产生了静电。电荷分为正电和负电,它们同种相斥,异种相吸。头发上的电荷在运动之后,剩下的都是同一种。因为同种相互排斥,所以导致头发立了起来。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印象深刻一点,还可以告诉他相同的现象。比如,我们在马路上看到的油罐车会拖着一条长长的铁链,也是为了防止静电累积。因为运输的是油,遇到明火很容易发生爆炸,有了这么一个“尾巴”,油罐车运输中产生的静电就会被及时导入大地,避免危险产生。

有了这套《知乎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再也不怕被孩子问倒了

不知不觉,父母就把一些科普知识告诉了孩子,他的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也会越来越自信。

自信的孩子,也会养成开朗的性格。研究表明,自信心来源两个方面,一种是外界反馈,一种是自己的成就。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很难有什么成就。周围人对他有良好的评价,就能帮助他培养自信。

比如说,在和小朋友玩滑滑梯时遇见头发立起来,孩子及时说出背后的原因,小朋友都会用崇拜的眼光看他,让他觉得很开心,更愿意探索新知识。

有了这套《知乎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再也不怕被孩子问倒了

这个我深有体会,我家孩子因为暑假上过数学培优班,当数学老师提问时,他都是第1个举手。每次放学后接上他,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我,自己被老师表扬了,小朋友也乐意跟他玩。对于学校一点也不排斥了,每天早上听到闹钟响,爬起来穿完衣服就催促我送他去上学。

好书带给人的体验是多方位的,能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发现新彩蛋。如果你家里有小朋友,或者准备给孩子们买书,这套《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一定不要错过,百元左右的价格,帮孩子开启独立探索的大门,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童年。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47893.html

(0)

相关推荐

  • 红米note11上市时间,红米note1官方售价

    10月28日,小米将正式发布Redmi Note11系列,为拿下双11销量王再添一把柴火。外观方面,Redmi Note11系列的正面会延续Note10系列的中置单打孔屏,并且采用了直角边框设计,漂亮得不像千元机。

    科技 2021年10月23日
  • 老年人经常吃腐乳好吗?,成人能喝中老年奶粉吗

    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很多,有人认为该吃,因为它有利于补钙,还能增加蛋白质供应。但也有人认为没必要吃,因为有研究结果说,补钙对预防骨质疏松没好处。也有人看到有文献报道,多吃乳制品反而容易发生骨折,甚至还听到科学新闻说,钙补多了会招来心脏病等等。

    生活 2021年11月15日
  • 孩子的大作完成,小孩子的作品

    偶然翻出自己的相片库,发现有好多张照片都是非常的有意思,于是就选了几张发表出来,大家一起欣赏欣赏。每一张照片都有的独特的地方,需要自己去认真的思考观察,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些照片有没有感觉,这些照片大多数都是和自己孩子一起拍的景色。第一幅画是一天下班回家,儿子指着墙上的话对我说,这是他画的,这是他第一次画这么大的照片,我是第一次见,感到非常的惊奇,真的让我去画我画不出来这样的照片。非常开心也非常的感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每幅画都有他要表达的意义。很厉害。现在想来,孩子要看关于坦克的动画片,我还不同意,现在发现孩子在耳濡目染当中已经把每个事物的形象都进行了描绘和自我加工。剩下的几幅画就是和孩子一起去郊外游玩时拍的照片。

    生活 2021年11月11日
  • 徐晶:利用大数据为产业赋能,且看这家风电巨头的实践之路

    本文由36氪企服点评专家团徐晶原创。

    科技 2021年11月30日
  • 那些以隐形为借口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作者:苏宁(富书作者) 在短片《陪着陪伴》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父母隐形对不起的现象。 短片中的一个画面是:女儿在玩积木,父亲在专心看手机。 看到父亲的注意力不在我身上,女儿拿起一个积...

    生活 2021年12月2日
  • 中医讲小孩发烧,小孩为什么会发烧中医解释

    孩子发烧,做家长的肯定着急,很多时候还手足无措。一些不恰当的退烧方法,不但没效果,还可能帮倒忙。这时候更应该做的,是分析原因,然后对症处理。

    生活 2021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