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吐奶怎么办(宝宝吐奶只能干着急?教你应对自如)

小孩吐奶怎么办(宝宝吐奶只能干着急?教你应对自如)吐奶是小月龄宝宝最常见的生理现象之一,不过对于新手妈妈来说,也是一大挑战,看着孩子有事儿没事儿吐一口难免担心,好不容易费挺大劲儿吃进去的奶,一不小心就给吐出来了,奶少的妈

吐奶是小月龄宝宝最常见的生理现象之一,但对新手妈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看着孩子没事就吐,难免让人担心。吃牛奶需要很大的力气,不小心把它吐出来了。奶水少的妈妈真的很心疼。

万一你吐得越来越频繁,妈妈们会不淡定了。吐奶与否有关系吗?需要干预吗?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一连串的小问号开始冒泡。

吐奶包括:反胃、溢出、呕吐、呕吐。

反向:胃内容物反向到口咽部。

溢出:回流从口中流出。

哎哟:有呕吐的声音和动作,有声音但没东西吐。

呕吐:反流从口腔排出。

以上都可以称之为儿童吐奶表现,一岁以内吐奶很常见,是婴儿发育的自然过程,主要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饮食特点有关。

新生儿胃腔容积小,胃平卧,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完善。另外,孩子早期喂养的是母乳等流质食物,所以一岁前吐奶的概率比较常见。通常4月龄前吐奶频率较高,最高发生率约61%,6-7月龄后开始明显减少。1通常在年底消失。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总是吐奶是胃食管反流病。

美国儿科学会(AAP)将胃食管反流分为生理型和病理型,生理型称为胃食管反流,病理型称为胃食管反流病。

如何确认吐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如果婴儿吐奶:

一岁以内。

大多数发生在喂食期间/之后。

有时伴有打嗝或姿势改变,吐出几口。

吐奶后没有哭闹,也没有不适。

宝宝每天的精神状态,生长发育都是正常的。

平时不用担心,这种吐奶也可以称之为“生理性吐奶”,大多数1岁以下的宝宝都会发生这种情况,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宝宝更为常见。

如何应对生理性吐奶?

喂食时:

注意喂奶姿势,确保宝宝握奶很深,宝宝的头要高于臀部。使用哺乳枕时,宝宝通常平躺,但哺乳枕对应头部的下部可以稍微抬高。

给瓶子喂食时:

让宝宝上半身尽量坐起来,采用正确的奶瓶喂养技巧,避免宝宝吃奶过多。

进料时间:

按需进食,避免过量进食,少食多餐。

注意宝宝的饥饿信号,避免在宝宝太饿的时候喂奶。宝宝哭闹时,先安抚宝宝情绪,情绪稳定后再给宝宝喂奶。

减少吐奶的概率:

喂食时或喂食后可以拍拍打嗝,喂食后保持直立20-30分钟。

喂奶后避免挤压腹部或大幅度改变体位,喂奶前换尿布。避免宝宝的纸尿裤太紧,会增加腹部压力。换尿布后不要夹起宝宝的腿,要横着换尿布。

宝宝呕吐太多需要马上喂吗?

很多时候,当我们看着一个孩子吐很多的时候,其实是我们把水洒在地上吐了很多。有些宝宝每次吃奶都会或多或少地呕吐,但通常不会吐很多。只要宝宝吐奶后精神状态良好,不影响吃饭睡觉,生长发育正常,一天吐几次都是正常的。

重点不是觉得孩子把吃的东西都吐了,而是觉得需要多喂。如果他们吃得太多,他们会继续呕吐。

如何正确处理宝宝吐奶?

如果宝宝在吐奶,不要马上直立抱着宝宝,因为这样可能会增加让奶进入宝宝肺部的风险。

可以等宝宝吐奶观察宝宝。如果没有异常,轻轻擦拭婴儿。如果出现严重的呛奶咳嗽,让宝宝趴在大人的腿上,适当拍打宝宝的背部,让乳汁流出。

侧睡能防止宝宝吐奶吗?

仰卧睡永远都是最安全的睡姿,侧卧不但不会减少吐奶风险,还会增加窒息的风险。

对于一个健康的宝宝,一岁内尤其头六个月内,建议仰卧位睡觉。仰卧位睡觉可以减少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发生风险。有研究显示,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俯卧是仰卧的10倍,侧卧是仰卧的3倍。

为什么不建议侧卧?

因为孩子从侧卧位翻转至俯卧位的可能性高于从仰卧位翻转至俯卧位。

很多月嫂或者月子中心都建议奶后让孩子侧躺睡,说这样可以减少孩子吐奶的风险,但这样做不但不会减少吐奶风险,还增加了宝宝窒息风险。孩子侧睡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变成了趴着了,加之小月龄颈部力量弱,无法抬头保证自己正常的呼吸,想想都知道有多危险了。因此,侧位会增加婴⼉猝死综合征(SIDS)的发生率。

婴⼉猝死综合征(SIDS)是指1岁以下婴⼉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发⽣于睡眠期,通常是在半夜到凌晨6:00。⼏乎所有死于SIDS的婴⼉都不⾜6个⽉。发病率一般为1‰~2‰,其分布是世界性的。目前尚无法预判孩子是否将要发生SIDS,但可通过一些措施来降低其发生风险。

☑️ 1.仰卧睡觉

☑️ 2.不要睡在柔软的床上

☑️ 3.拿掉婴儿床头所有的玩具、枕头或者毛毯等柔软的物体

☑️ 4.不要在婴儿睡觉的时候盖住头部

☑️ 5.睡觉的时候不要穿太多,房间也不要太热

☑️ 6.戒烟,有婴儿的环境中不要抽烟

☑️ 7.尽可能母乳喂养

好好拍嗝可以减少吐奶吗?

吐奶主要跟孩子的生理特点有关,一言不合就吐奶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睡着睡着吐一口,吃完吐一口,玩着玩着吐一口,吃奶半天了又突然来一口……

大人不必把这种生理现象跟拍嗝绑在一起,每天每次喂奶后必须程序拍嗝,宝宝睡了也不敢放过,拍一会又拍醒了,再进行下一轮哄睡,这就真的把喂奶格式化,把孩子脆弱化了。

拍不出嗝会加重孩子胀气吗?

也有一些妈妈会认为嗝拍不出来会导致孩子胀气,这里需要帮大家捋一捋,吐奶和打嗝都是孩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现象,拍嗝更多的是帮助缓解孩子吃奶过程中因为大口吞咽或者吃得着急,吞入空气不适而增加打嗝溢奶的几率。

打个比方:就像我们喝可乐会胀气吗?不会对吧,打几个嗝出来就OK了。所以吞进去的气体该出来的就通过打嗝出来了,不会下行进入肠道。

胀气是因为:

宝宝摄入的乳类(包括母乳或者配方奶)都富含乳糖,而乳糖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需要在小肠内被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吸收,部分未被分解的乳糖进入大肠后,在大肠定植细菌的作用下产生气体,导致腹胀,产生的酸性物质会导致腹痛。

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伴随宝宝的月龄增加,胃肠道发育更完善,就会逐渐自行缓解。就和吐奶、打嗝一样,孩子大了就好了。

需要控制孩子频繁吃奶吗?

大多数情况是不需要刻意干预的,如果宝宝体重、尿量呈现出有过度喂养的趋势,需要适当调整一下孩子频繁吸吮的需求。

另外如果孩子胀气严重,吐奶频繁,明确孩子已经吃饱只是因为不适希望通过吸吮获得安抚,这个时候则可以采用其他孩子可接受的安抚方式替代吸吮乳房;

但接受与否还是要看孩子自身情况,如果孩子除吃奶都不行,暂时顺应孩子慢慢找到其他可替代的安抚方式。有时宝宝频繁吃是因为自己当前的能力搞不定大量整顿吃,所以我们能做的更多的是顺势而为而非过度干扰。

需要警惕:胃食管返流病

如果你的宝宝有下面这些症状,建议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 宝宝吐奶时表现非常紧绷和痛苦,哭闹打挺等。
  • 宝宝吃奶时反复出现:吃几口之后就开始拒绝哭闹,然后再吃,再拒绝。
  • 经常在吃奶之后出现咳嗽,呛奶量大,且频繁哭闹。
  • 生长曲线下滑,体重不增长等。
  • 大于12月龄仍然吐奶。

需要立即就医的情况

  • 呕吐物带血
  • 呕吐物有绿色胆汁
  • 持续喷射状呕吐
  • 呛奶后宝宝全身无力软弱
  • 你担心又拿不准的情况

一种可悲的情况!

有一种不属于异常吐奶但是人为造成的情况,那就是过度喂养。

常发生在奶瓶喂养宝宝身上,无论奶瓶喂的母乳还是配方奶,奶瓶喂养通常都是参照时间和刻度来喂养,而喂养过程中家长普遍认为宁可多吃不能少吃,少吃是大人罪过影响宝宝生长发育,能怼进去多少算多少。

如果孩子曾经吃过120毫升,那孩子每次必须要奔着这个目标冲刺,只能赶超突破不能退步。所以吃奶这个生存本能就无形成为父母的一种养育焦虑,明明是再自然而然的生理需求,却一定要上纲上线,整得比奥运比赛都激烈,不看别人家孩子,不看数据的家长太稀缺了。

而这代价则是孩子在用ta脆弱的身躯承担本不应该承担的过错,喂奶喂到吐,少吃一口都不行,剩了浪费了,乖乖吃才是好宝宝,娃娃扎堆就比斤秤......

这些来自饥荒年代对饥饿的烙印咋就甩不掉了呢,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孩子成年后肥胖的风险。世卫组织已将儿童肥胖定为21世纪最严峻的公共卫生调整之一,它增加孩子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

从宝宝出生后吃奶、到6月后辅食、1岁后的正餐,永远都不缺填鸭式喂养的大人,多少父母眼中关于孩子的常态理解是:吃的好、睡的好、玩的好,不哭、不闹、好带、省心。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48335.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