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参考消息
原标题:西媒文章:正确看待全球化“三大过失”
参考消息网11月18日报道 西班牙《对外政策》双月刊11-12月号发表文章称,全球化进程是一个复杂的进程,应该更平衡的分析其优缺点,以期促使全球化为全世界人类造福。
文章称,全球化已经成为改善生活水平的强有力的引擎,经济学家们大都同意这一观点。但是经济学家们的建议却逐渐失去公众的信任。文章认为,全球化并非一种必须全盘接受或彻底否定的孤立现象,需要对全球化的优点与缺点进行更平衡的分析。
贸易过失:重新分配偏差
文章指出,全球贸易将各国引入了不同的专业领域。简言之,欧洲、美国和日本专门从事知识产业;东亚从事制造业;南亚从事服务业;中东从事石油业;而非洲则专注于采矿业。这使东南亚与高收入社会迅速融合,从而前所未有地减少了全球不平等现象。
但是,自然资源的开采却给全球带来巨大压力,因为开采资源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收入,但其归属权却必须通过政治方式加以确定。有些社会很好地释放了压力,但还有许多社会在收入分配方面却存在巨大偏差。例如,石油并未使南苏丹受益,反而因为引发冲突而导致了饥荒和大规模流离失所。
监管过失:全球治理失败
跨国公司已经实现全球化,成为由子公司构成的复杂网络。子公司之间可以相互交易,但是最终还是要受到社会监管。对于这些公司,纳税甚至已成为自愿行为。以星巴克英国子公司为例:尽管销售了数十亿杯咖啡,但最近10年来这家英国子公司几乎没有产生应税收益。但位于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的另一家子公司尽管没有出售咖啡,却产生了可观的利润,因为它向英国子公司出售了“星巴克”这个名称的使用权。
文章称,公司全球化另一个令人不快的方面在于,让“幽灵公司”有了可乘之机。此类“幽灵公司”一般是由资深律师在纽约或伦敦等大城市创建的,但并不存在实体公司。这种公司已成为逃税的重要手段。
与贸易领域一样,要挖掘公司全球化潜在的利益,就必须从公共政策的角度作出反应。实际上,公司的全球化并未伴随着法规的全球化。税收和监管权力依然局限在国家层面。一些超国家协调机制已经失去了约束力。全球治理的失败成为全球化最令人不快的一面。
移民过失:个人集体差异
在全球化浪潮中,混杂着贸易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但二者存在根本的区别:贸易是受比较优势驱动的,而劳动力的流动是受绝对优势驱动的。因此,不能期望移民接收国和原籍国实现互惠互利。
文章指出,移民自身才是唯一明确的受益人,因为如果他们没有获益,就不会移民。正是他们感受到了生产力的绝对差异,才推动了劳动力的流动。就个人而言,这对移民而言是合情合理的,但个人利益不一定转化为集体利益。例如,苏丹的医生移居英国,找到了一份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尽管这种情况显然造成了资源的错误分配,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却依然有所增加。
文章最后称,虽然整体而言全球化是积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全盘接受它,反之也不能全盘否定它。全球化进程是一个复杂的进程,各国领导人眼下的首要任务就是不要避讳全球化进程的过失,尽可能加以弥补,并协调全球化进程当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利益关系,以期促使全球化为全世界人类造福。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4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