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兵:这是北方的机会!第三次全球供应链“转型”

全文摘要: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第三次全球供应链“转变”,中国南方的出口导向经济可能面临挫折,而中国北方的产业发展反而面临新的机遇。

全文摘要: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第三次全球供应链“转变”,中国南方的出口导向经济可能面临挫折,而中国北方的产业发展反而面临新的机遇。

近期,全球范围内煤炭、石油、天然气、镁、铝、锌、铜、镍等大宗商品价格依次飙升,说明全球供应链中的疑难问题仍在蔓延。从航运到芯片,从汽车到消费电子,从能源供应到基础原材料,全球制造业正在受到冲击。

宋鸿兵:北方的机会来了!第三次全球供应链“转变”

更重要的是,这不会是一个暂时的现象。整个全球化并没有正确理解和解决供应链的“打结”理论。特别是在美元体系疲软、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动荡不安、难以自拔的情况下,原本以“准时制”为基础的全球供应链正在向强调“以防万一”的模式转变。

全球供应链发展模式面临重大变革,中国经济面临第三次全球供应链“转型”的巨大机遇和挑战。

华南外向型经济面临挫折,华北工业发展面临新机遇。

北方经济就一定没有南方好吗?

宋鸿兵认为,那可不一定。时移世易,只有把整个中国南北方经济差异,这个问题放在全球供应链视角下,才能看清问题的本来面貌。

宋鸿兵说,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新中国经济版图的变化,就会发现2000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00年的前50年,华北的经济一直领先于华南。直到2000年左右,南方的GDP才首次超过北方,占国民经济的53%。

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也就是在1999年11月,中国和美国达成了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这是中国南北经济逆转的真正分水岭。

华南的经济已经完全超过了华北,其实要等到2008年以后。

2000年是中国经济全面加入全球供应链体系的节点。主要面向欧美和东南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各种资金、技术、原材料都可以在中国南方更容易的汇集。

中国南方独特的商业文化正好抓住了这个机会。此外,从整体效益考虑,国家政策和税收优惠倾向于靠近港澳和东南亚的沿海城市,效益更为显著。

随着全球产业链率先从广东和上海连接中国经济,南方经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实现了快速发展。

宋鸿兵:北方的机会来了!第三次全球供应链“转变”

而在2008年,南方经济显然又抓住了第二次机遇——全球供应链的“扩张”。

从服装、纺织、小商品等传统轻工加工,到机电、电子、自动化、网络信息产业,全球供应链已经从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中端拓展。

更强的产业基础、科技研发能力,以及敏锐的商业意识,大胆的引进、消化、吸收,让长三角很多城市逐渐在全球供应链中找到了自己的优势。

与此同时,广东、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都在追赶“换笼换鸟”的产业升级。

更重要的是,此时随着产业的积累和需求,华南开始逐渐依靠海外资源发展起重化工。澳大利亚的煤炭、铁矿石、印度尼西亚的铝土矿、中东的石油和美国的天然气。

中国南方在能源和原材料方面对北方的依赖也有所减弱。虽然此时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中部省份和北方城市转移。但中国北方大部分城市与全球供应链的结合仍然明显薄弱,没有找到适合发展的优势产业。

随着对精细化生产模式的追求和全球资源金融的畅通,南方沿海城市较北方城市具有天然优势,形成了强大的“马太效应”,资源和人才向南汇聚。

这是南方超越北方,甚至是上海、长三角经济超过广东、珠三角的关键原因。

但是,可以判断北方经济没有机会了?

当然不是。目前可以看到,随着全球供应链第三次大变革的到来,整个产业链的地理分布将再次发生变化。

原有精细化的生产模式已经走向自己的反面。整个供应链在过于精巧、快速运转的同时,往往就会过于脆弱和促狭。

脆弱导致断裂,促狭导致内卷。

宋鸿兵:北方的机会来了!第三次全球供应链“转变”

尤其是在美元体系衰弱、美国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陷入动荡而难以自拔的情况下,原来以“精细化、即时生产”(just-in-time)为基础的全球化供应链已经严重打结。整个产业链正在遭受可能崩溃的风险。

与此同时,过于追求精致和效率的产业链条,也不能包容更大的市场。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内陆地区的人口、资源其实是被边缘化的。如此庞大的市场无法进行整合、利用,反而造成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社会的割裂。

这都使得“精细化、即时生产”(just-in-time)的生产模式越来越不稳定,直至整个链条断裂。

现在的情况其实就是这种资本极端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链条断裂的结果。

不仅仅是疫情导致的暂时冲击,而是全世界已经再也受不了这种脆弱而极端的资本体系和生产模式。

从海运到芯片,从汽车到消费电子,从能源供应,到基础原材料,全球制造业正在受到冲击,全球市场的供需链条都在面临重组

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开始不得不向强调“保障性的生产”(just-in-case)模式转变。这将使得以重化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北方经济可能获得机遇。

如何抓住这次机遇,健全产业链、进行产业升级,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获得优势地位,甚至是统治性地位?

例如,湖北武汉的光谷、贵州的大数据基地,陕西榆林的镁冶炼加工,辽宁沈阳的重工业和机器人,新疆的棉纺产业……

可以说,中国幅员辽阔,每个省份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只不过在之前“just-in-time”的全球供应链模式下,有些优势难以发挥,抑或没有抓住机遇。这就是造成中国南北经济差异的本质。

目前在第三次全球供应链变局来临,从just-in-time的生产模式,转向just-in-case之时,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要好好思考一下,下一步的发展机遇和布局应该如何进行。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4908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