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我们中国人是一个喜欢存钱的民族,而美国人是一个提倡超前消费的民族。美国几乎每个家庭每个月都会透支,但从不借钱的人却成了特例。美国家庭每个月领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支付各种账单。因此,我们看到很多美国家庭在疫情期间因为停工失业而陷入了艰难的生活。早在2016年,一篇名为《川普上台,那头大象终于跑出来了》的文章就揭示了一个事实:近三分之二的美国家庭负担不起一千美元的应急费用。
1美元6.4666人民币,所以1,000美元约等于6,466.6人民币,这意味着近三分之二的美国家庭无法获得超过6,000人民币的应急资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中国人热衷于存钱。因为这个习惯,我国很多老人在去世的时候都会留下一笔未尽的遗产。其实,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量入为出:一辈子挣多少,就花多少钱,一分钱都不会闲着,也不会浪费。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错误的消费模式:有些人急于把一分钱掰成两半,仿佛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但只有当他们最终发现钱不能带进棺材。其实人生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钱还在,人却没了。还有人花钱如流水,好像明天就要死了。其实人生的一大痛苦就是人还在,钱没了。所以,只有量入为出才是最理想的状态,但这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往往是不可能实现的。
其实我们谁也说不准明天谁先来,还是意外。如果我们平时花的钱和赚的钱一样多,那么当事故来临时,我们就会像疫情期间的美国家庭一样无助。现实中,大多数人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储蓄。现在存钱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可以把钱放在家里,存银行,放在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当然,银行存款占主流。
把钱放在家里不安全,放在Takuya也不会有利息增加。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把钱存入微信和支付宝,但中国绝大多数人的钱可能主要是在银行。如果你在银行有存款,请注意告诉家人存款的账户、金额、密码等信息。否则一旦存款人去世,可能会让家人取钱非常麻烦。我在这里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储户去世后,银行是不可能主动联系家人的。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银行没有法定义务在储户死亡后主动联系家属。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件令人心寒的事情,但事实真的如此现实。有些储户死后可能会留下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这对普通工薪阶层家庭来说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是,对于你我这样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对于银行来说,这可能不是必须的。知道银行每天要面对成千上万的储户,你敢指望银行对每个储户的家庭背景都有清晰的了解吗?
现在存折和银行卡都是实名制登记,但是储户存钱的时候一般只登记自己的信息。你想回忆一下,当你存钱时,你会被要求登记你的家庭信息吗?目前,银行的网络系统没有与公安网络系统连接,所以银行不知道储户是死是活。不要说银行不知道储户死了就不主动联系家属。即使想联系,也从未保留过储户家属的联系方式。有人可能会问,如果死者欠银行贷款会怎么样?
现在暂时抛开银行和储户的关系,试着看看以下几种情况:如果有人在美容院充值1000元,那么这个人不幸意外死亡。根据
理说这笔钱是人家预先充值的,现在人死了肯定不可能再享受美容美发服务,那么死者的家人应当有权退钱吧?道理是这样不假,可你觉得美容美发店会知道每个客户的家属联系方式吗?你觉得美容美发店会主动联系死者家属吗?
再比如某个人在一家驾校缴纳了3000元的报名费,结果还没来得及考科目三就人没了。按说涉及科目三以后的费用尚未发生应该是可以退的,可你觉得驾校会主动联系死者家属退钱吗?又比如某个打工人向一个外地工友借了5000元钱,本来约定一个月后还钱,可还没到一个月这位外地工友出意外身亡了,那么你觉得借钱的这个人会不会自己主动跑去外地找死者的家属还钱?
尽管这几个例子中所涉及的钱在金额上可能远远不足以与银行存款相比,但其实从欠钱的性质上是一模一样的。理论上这些钱都是要还的,但欠钱的一方通常会等着死者家属找上门才会还钱,而不大可能会自己主动联系死者家属还钱。相比之下银行存款因为数额巨大,所以令很多人在情感上难以接受,但实际上银行也和上面提到的是美容美发店、驾校、借钱的工友一样并不存在主动告知的法定义务。
说到根子上如果你自己不去维权,那么要指望别人主动来找你就纯属奢望了。在你欠银行钱的前提下银行当然会把你的家庭背景调查得一清二楚,反过来你要指望银行主动告知你过世的家人还有多少存款就纯属异想天开了。银行每天都在处理各种各样的客户问题,怎么还可能会自己主动多花时间精力来调查储户的家庭信息呢?况且每个家庭的具体实际情况可能千差万别。
比如多子女家庭在老人去世后财产如何在兄弟姐妹之间分配就可能涉及各种现实的问题。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那么银行自然也没闲心管这些家庭事务。除非死者生前和银行有合同规定该怎么分配,否则银行是不愿主动招惹这种麻烦的。站在储户家属的立场上可能会觉得自己作为近亲属继承遗产天经地义,但在储户没订立遗嘱的前提下法定的继承人可能未必只有一个。
如果死者的长子去把钱去了,回过头来次子又来取钱怎么办?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会想要把自己的风险降到最低,因此就会制定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取款手续。这当然会给死者家属取钱造成很大的麻烦,但站在银行的立场上让储户家属多麻烦一些总比让自己麻烦要好。理论上即使储户死亡以后钱也还是储户的,但如果家属要取钱可能会涉及相当复杂繁琐的手续。
如果死者生前存的是活期银行卡是最简单的。现实中我们都知道如果活期银行卡丢失必须在第一时间挂失,因为一旦被他人捡到之后只需要输入密码就可以取钱。活期银行卡是不认人的:只要你知道密码管你是家人还是陌生人都能取出钱来。可能很多人在使用活期银行卡时会觉得这是一个不安全的因素,然而也正是这个不安全因素在储户去世的前提下恰恰为家属提供了最便利的取款条件。
问题是如果死者生前没把密码告诉家人怎么办呢?你跑银行去说你是储户的家属,可你怎么证明你就是储户的家属呢?退一步讲即使你能证明你是储户的家属,可你怎么证明你是储户唯一的继承人呢?如果你还有其他的兄弟姐妹,那么银行还真不一定会把钱取给你。唯一的办法就是你带着你本人的身份证、死者身份证、遗嘱、死亡证明等一大堆文件和其他同样有资格继承死者遗产的人一起先去做公证。
如果死者生前存的是定期存款就更麻烦了。要取出死者存的定期存款必须同时准备好定期存折、密码、存款人身份证、代理人身份证四种证件。如果死者家属在不知道死者这笔存款的前提下去公安机关办理了销户手续,那么即使以后知道了这笔存款也很难再取出来,因为这时已没办法提供存款人身份证了。这时你就必须先让公安机关为你出具死者身份证件已被注销的证明文件。
最麻烦的情况是死者生前留下的不是银行存款,而是购买的某种理财基金产品。现在基本上所有的理财和基金即使到期后也是需要在手机银行上操作赎回的。因此你必须知道手机银行登录密码、手机银行交易密码才能把钱赎回到活期账户里。如果不知道这两个密码就只有先去公证处做公证。公证的手续同样是相当复杂的:首先必须所有第一继承人全部到场才能做公证。
这意味着死者的父母、配偶、子女只要还活着的有一个算一个必须全部到场,已不在人世的也要出具死亡证明。如果大家不能就遗产分配问题达成一致,那么有可能导致最坏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一分钱拿不到,因为只要有一个人赌气不到场就不可能完成公证,而完不成公证就取不出来钱。何况公证是要收取手续费的:一万以内的金额统一收取200元的手续费;一万以上的金额按2%的比例收费。
如果储户死亡留在银行的存款依然属于死者。这笔钱并不属于银行,只是暂时存在账户里。不过如果死者家属要在不知道密码的前提下取钱需要办理相当复杂繁琐的手续才行。如果要是碰上一些存款金额本身就不是很多的,那么家属一衡量办理手续的费用和精力成本可能就懒得去取这笔钱了。站在死者家属的立场上自然会觉得这样繁琐的手续不合理,可银行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风险排除掉。
如果银行不制定这么繁琐的手续程序的确会便利死者家属取钱,可与此同时其他人如果要钻空子也方便了。这就像只认密码不认人的活期银行卡在给你提供便利性的同时其实是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的。银行从自己的利益考虑一定会尽最大可能把自己的风险排除掉,那么站在储户和家属的立场上又该如何确保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呢?首先一定要把存款的户头、金额、密码等信息告诉自己的家人。
还有就是注意及时把遗嘱立好。在有些人的观念中提前立遗嘱是一件不吉利的事,但其实提前立遗嘱与年龄无关、与身体状况无关,只是为了避免身后给亲人们增添麻烦。如果死者在生前立有遗嘱,那么遗产就会按遗嘱来进行分配。如此既可以防止家属因为一点钱而反目成仇,同时也避免了去做公证的花费。还有一些生意做得比较大的人除了涉及银行存款之外可能还会涉及各种股权、债权问题。
那么这时一定要注意你的父母、配偶、孩子是否清楚了解这些存款、债权、股权。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合家平安,但我们确实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谁先到来。万一自个有什么突发意外千万不要指望那些欠你钱的人会主动联系你的家人。平时一定要注意保留好这些存款、股权、债券凭证手续,而且一定要让家人知道这些凭证手续放在哪儿的。这样可以在自己万一出现意外的时候给家人省去很多麻烦。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49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