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高体重标准是多少,儿童身高和体重正常标准是多少

今天上了4节课,下课就看到了同事咨询营养相关知识。自述“亲戚家孩子生长发育缓慢,之前一直以为生病不好好吃饭,后来不怎么生病了,吃饭吃的不错,就是体重不长,身高长的慢。查了一下过敏原,牛奶、小麦和鸡蛋都是3级。” 问我这些食物还能吃吗?经询问后,男童,2岁,体重20斤,身高84.5cm。

今天上了四节课,下课后看到同事问营养。自述:“亲戚家的孩子长得慢。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生病了,吃得不好。后来,他们没有生病。它们吃得很好,也就是说,它们的体重不长,身高增长缓慢。检查过敏原后,牛奶、小麦、鸡蛋都是3级。”问我还能不能吃这种食物。经询问,该男孩2岁,体重20公斤,身高84.5厘米。

儿童身高体重知多少?

看到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的身高体重焦虑!让我们看看孩子的身高和体重。正常吗?

儿童身高体重知多少?

7岁以下男孩身高标准值(厘米)。

儿童身高体重知多少?

7岁以下女孩身高标准值(厘米)。

儿童身高体重知多少?

7岁以下男童标准体重(公斤)。

儿童身高体重知多少?

7岁以下女孩的标准体重(公斤)。

以上数据基于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卫生部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定《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

“中位数”是指处于人口的平均水平;Sd,代表标准差。

在“-1sd~中位数~ 1sd”,即中位数的下一个标准差以内,属于“正常范围”,代表68%的儿童。

如果“(-2sd~-1sd)或(1sd~ 2sd)”在中位数上下两个标准差范围内,则定义为“短(高)”,代表27.4%的儿童。

如果“(-3sd~-2sd)或(2sd~ 3sd)”在中位数以上和以下的三个标准差范围内,则定义为“短(高)”,代表4.6%的儿童。

极少数儿童在三个标准差(-3sd3sd)之外(比例低于0.5%)。

根据以上数据,只要孩子的身高体重在正常范围内,身体没有异常疾病,家长就不用太担心。

当然,这些数据都不是绝对标准。需要知道,这些数据都是基于大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数据。也就是说,他是统计数据个体是有差异的.身高受遗传因素、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你还在为孩子的身高体重焦虑,可以带孩子定期体检,了解他的身体发育和营养状况!

每个宝宝都是爸爸妈妈的天使。关心宝宝的健康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49886.html

(0)

相关推荐

  • 性价比比小米还高,可却很少有人提起,这三款手机你知道吗

    现在的智能手机真的是五花八门,有主打影像的,有主打续航的,也有主打屏幕的,每一款都有适合自己的,而小米手机就是主打性价比的那一个,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小米诞生起就是主打性价比存在,甚至在数字系列之后又推出了红米,更是主打中低端市场,但是在这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也出现了不少的性价比比小米还高的智能手机,比如下面这三款。

    科技 2021年11月28日
  • 未来十年投资,未来二十年投资什么最好

    过去20年房子无疑是最好的投资,这背后是中国高速城镇化,同时又货币超发的结果,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成熟,卖地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加上房地产税试点立法的开始,接下来这里面风险和收益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生活 2021年10月28日
  • 什么是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是用于验证数字和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加密机制。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传统手写签名方式的数字化版本,并且相比于签字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安全性。

    科技 2021年11月28日
  • 打破掣肘!北斗水汽系统实现自动实时观测

    “地基遥感水汽观测实现从‘准实时’到‘真实时’的跨越!”“突破国外GPS水汽观测硬件、软件的技术壁垒、打破掣肘!”日前,经过4个月准业务化运行试验评估,地基北斗单站实时水汽自动探测系统(以下简称“北斗水汽系统”)已确定在产品精度、时效和频次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软硬件自主研发、安全可控的基础上,实现从小时产品且延时1小时到分钟级产品延时仅5分钟、从多台站统一组网集中上传到单站解算的跨越。

    科技 2021年11月27日
  • 腾讯将出资17亿元收购日本角川6.86%股份 成为其第三大股东

    日本株式会社KADOKAWA(下简称角川)在10月29日晚发布通知文件,宣布与腾讯控股建立商业合作联盟,根据公告内容,腾讯方将出资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6亿)收购其6.86%的股份,从而成为角川的第三大股东。据悉,此次腾讯以每股6170日元的价格向角川收购了486万股,这将会是腾讯目前为止在日本规模最大的一笔交易。这笔交易将会在今年的11月15日到26日之间,通过腾讯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SixJoy进行。

    科技 2021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