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认知是教育的前提,别人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如何教育孩子。除了儿童发展的概念,儿童发展的概念还包括儿童的人性、儿童发展的本质、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以及儿童发展的价值。
历史上对教育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关于儿童发展的不同观点,其差异主要源于对上述问题的不同理解。儿童发展观的形成和演变也受到不同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历史上对教育有一定影响的儿童发展观,也可以分为三类: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趋同论。
遗传决定理论
人性一般被认为是人类个体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除了人类的共性之外,在人类中,当每个人都表现出这些共性特征时,也表现出个体的特殊性。这一时期的代表观点有“原罪论”、柏拉图的人分三、六、九等论等。
“原罪论”是西方中世纪教育史上典型的儿童观。它视儿童为活着的“有罪”人,赎罪是人生的目的。教育是帮助孩子尽快赎罪的手段,但这种争论扼杀了孩子活泼的天性。在中世纪的基督教学校里,儿童和成人受到不同的待遇,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方式学习,没有游戏和空闲时间就完成。如果你违反了规则,你也会受到体罚的惩罚。
柏拉图的369理论指出,儿童的发展目标和个性差异,早已由人性的自然品质所决定。柏拉图认为上帝用三种不同的材料造人:金、银和铁。黄金是最高贵的,他们的发展目标是学习和管理国家,所以他们需要最高的教育。发展目标为武士的白银人,只需要接受初等教育;说到底,钢铁工人需要的不是人才的发展,因为他们没有人才条件,所以只需要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服从性。
环境保护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基因决定论对孩子的解释,人们将注意力转向自然和生物因素之外的环境。环境决定论肯定了儿童发展的可塑性,同时又将儿童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牢牢固定在丧失自主性的被动建模地位。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美国心理学家沃森。
洛克
他主张“教育无所不能”,还在《教育漫画》中指出,孩子就像一块“白板”。长大后,他们是好是坏,有用还是无用,快乐还是痛苦,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教育。“人类之所以差异很大,是因为教育”。
沃森
他注重对环境因素和儿童行为过程的探索。从刺激-反应机制形成过程的研究中,他发现了外部刺激的本质对儿童行为的意义,提出了环境决定儿童发展的特点。他说:“给我十几个健康的孩子,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改变他们,或者让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者让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
收敛理论
趋同理论又称双因素理论,肯定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强调两者功能不同,不能相互替代。这种说法的代表,德国心理学家史泰伦在他的著作《早期儿童心理学》中明确指出,儿童的心理发展既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即所谓的合并原则。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认为,虽然儿童的发展是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但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就儿童发展的意义而言,遗传的制约大于环境的力量。
最后,无论是遗传学、环境决定论还是趋同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多因素理论都没有对这些影响因素如何转化儿童自身素质做出科学的解释。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0092.html